1、位於地安門西大街東官房,衙署包括東官房,東、西福壽里(中官房),旌勇里(西官房)3 組官房。
2、位於盧溝橋東側宛平城內,民國17年(1928)遷移到盧溝橋拱極城內,自此
拱極城即為宛平縣治駐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宛平縣署舊址
- 外文名稱:CiLang temple
- 地理位置:地安門西大街東官房
- 著名景點:宛平縣署舊址
- 俗稱:鬼門關
宛平縣署舊址有兩種說法:
①位於地安門西大街東官房
衙署包括東官房,東、西福壽里(中官房),旌勇里(西官房)3 組官房。向西為明代的宛平縣衙牢獄,清代建旌勇祠,俗稱“鬼門關”, 處死的犯人由此處出行,後雅化稱“貴人關”。附近有宛平縣所轄火槍廠、火炮廠、銅鐵廠等,現地名依舊。今廠橋地名源於宛平縣長橋。
宛平縣衙設定始於遼代。遼時將幽都分為宛平、析津兩縣,為遼南京的直轄縣。金代析津改名大興,後元、明、清各代均為直轄縣。“宛平”取意江山社稷“宛然太平” 之意。歷代宛平知縣都由皇帝頒旨任命。明清時普通的縣衙管25 公里,而宛平縣的管轄範圍是城內前從棋盤街(今天安門廣場)、後從北安門街(今地安門)以西。城外往南、往北50 多公里,往西150 公里皆屬宛平縣。明占領元大都後,於此地區設北平府,附郭兩縣縣治均設於府城內,宛平縣轄西部地帶,衙署於洪武三年(1370)始建。萬曆十八年(1590)重修。
宛平縣署設於地安門之西,門南向,中間為節愛堂。堂西為幕廳,後為見日堂,各3 楹。西為獄,前為大門、儀門、戒石亭、土地祠等。見日堂後有官倉及知縣、縣丞、典吏等官廨。現已無存。其側之胡同存官房地名。
②位於盧溝橋東側宛平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