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艦沉船遺址

定遠艦沉船遺址

2019年9月2日,“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在山東威海劉公島舉行。經專家論證 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並出水鐵甲、銅銘牌、艙蓋等一批沉艦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定遠艦沉船遺址
  • 出土地點:山東威海
  • 所屬年代清代北洋時期
  • 確認時間:2019年9月2日
  • 擱淺地點:劉公島東部 
遺址發現,歷史背景,艦船介紹,出水文物,採用技術,社會意義,

遺址發現

2019年9月2日,“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在山東威海劉公島舉行。經專家論證 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
遺址遺址

歷史背景

劉步蟾劉步蟾
1894年,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當年8月18日,中日兩國海軍主力在 黃海海面遭遇,展開激戰。戰鬥中,劉步蟾指揮“定遠”艦英勇作戰,"不稍退避",始終在戰場堅持作戰,並重創了日本艦隊旗艦松島號
海戰結束後,劉步蟾因功升記名提督。丁汝昌因海戰中受傷暫時離艦養傷,由劉步蟾代理。
在隨後的威海衛保衛戰中,1895年1月11日,“定遠”被偷襲入港的日本魚雷艇擊傷,被迫擱淺在劉公島東部充作“水炮台”。
因進水過於嚴重,丁汝昌下令放棄“定遠”。當時劉公島局勢日益惡化,因恐“定遠”將來落入敵手,丁汝昌、劉步蟾於正月十六日下令,將“定遠”艦炸散。
當夜,劉步蟾追隨自己的愛艦,自殺殉國。實踐了生前"苟喪艦,必自裁"的誓言。時年43歲。

艦船介紹

定遠艦為清朝委託德國坦特伯雷度(該地二戰後劃歸波蘭,現名什切青)的伏爾鏗造船廠建造的7000噸級一等鐵甲艦,1885年入編北洋海軍後列為海軍旗艦。
定遠艦定遠艦

出水文物

出水鐵甲、銅銘牌、艙蓋等一批沉艦遺物。出水文物150餘件。這些檔案與先前發現的致遠艦經遠艦出水文物相似。

採用技術

本次調查工作採取抽沙揭露的方法瞭解殘存艦體的保存情況,利用多波束、淺地層剖面等海測儀器採集遺蹟資料,結合文獻材料,準確鎖定定遠艦的埋藏位置,再於址上方進行抽沙作業,在深達1—3米的厚厚泥層下,發現並逐步揭露出一段艦體遺蹟、採集提取部分沉艦遺物。

社會意義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認為,定遠艦的發現,有利於深入推進甲午沉艦調查與研究工作,對於甲午海戰史、海軍史、艦船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科學價值。
這是2014年以來北洋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在山東威海灣,停靠著一艘定遠紀念艦,按照定遠艦原貌1:1複製,外觀與原艦完全相同,艦上各種武器裝備齊全逼真,於2005年起開放參觀。
定遠艦沉船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