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白瓷帶蓋小罐

定窯白瓷帶蓋小罐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通高8厘米,口徑3.7厘米,足徑3.5厘米。胎色潔白堅密,施釉近足,圈足露胎,口沿兩道旋紋裝飾。蓋微鼓弧形,頂心有瓜蒂狀紐結,外緣也有兩道旋紋裝飾和罐口呼應。罐形飽滿近乎圓球,胎輕薄透光,局部最薄處僅1毫米上下,釉面有淚狀垂珠。金代定窯的精細製品。現收藏於深圳望野博物館

基本信息,文物介紹,

基本信息

年代:金代
尺寸:通高8厘米,口徑3.7厘米,足徑3.5厘米
收藏:深圳望野博物館

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通高8厘米,口徑3.7厘米,足徑3.5厘米。定窯,窯址在今河北曲陽澗磁村及東西燕川村一帶,古屬定州,因此得名。定窯原為民窯,北宋中後期開始燒造宮廷用瓷,是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又一大瓷窯體系。其創燒於唐,極盛於北宋及金,終於元,以產白瓷著稱,兼燒黑釉、醬釉和其他釉瓷。據《曲陽縣誌》載,五代時曲陽澗磁已盛產白瓷,官府曾在此設官收瓷器稅。入宋後迅速發展,大量燒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醬釉、綠釉、白地褐花等品種。白瓷胎土細膩,胎質薄而有光,釉色純白滋潤,上有淚痕,釉為白玻璃質釉,略帶粉質,稱為白定。其它瓷器胎質粗而釉色偏黃,俗稱土定。色紫如柿者為紫定;色黑如漆的為黑定,色定製品傳世極少,甚為罕見。定窯裝飾有刻花、劃花、印花諸種,風格典雅。對各地瓷窯有一定影響,曾出現不少仿燒定窯瓷器的瓷窯。紋飾以龍鳳紋為主者,當屬供奉宮廷用器,多有傳世,窯址遺有大量龍鳳紋器物碎片。北宋早期定窯產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因燒窯工藝變革,口沿多不施釉,世稱“芒口”,芒口處常常鑲金、銀、銅質邊圈以掩飾芒口缺陷,此亦為定窯一大特色。 圖示蓋罐,胎色潔白堅密,施釉近足,圈足露胎,口沿兩道旋紋裝飾。蓋微鼓弧形,頂心有瓜蒂狀紐結,外緣也有兩道旋紋裝飾和罐口呼應。罐形飽滿近乎圓球,胎輕薄透光,局部最薄處僅1毫米上下,釉面有淚狀垂珠。金代定窯的精細製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