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古城大屋

定海古城大屋

定海古城大屋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現存的大屋大多是清代和民國時期建築,磚木結構。較有代表性保存完好的有:西大街的藍家大屋、建國路34號的中營衙門大屋、聚奎弄的劉鴻生故居、太保廟弄的孫舉人住宅、芙蓉弄的施家大院、東管廟弄劉坤記大院、51號王家大屋、36號王順成住宅、西大街 “大街朱家”大屋、留方井路康五房老屋、環城西路樂家老屋、人民北路金家大屋、道頭順裕弄孫家老宅和陳家老宅、柴水弄的徐家老宅和北門石柱弄的陳氏民居等。

基本介紹

大屋歷史,建築結構,代表建築,王家大屋,朱仲三住宅,藍家大屋,歷史文化,大屋牆門,大屋雕刻,大屋牌匾,

大屋歷史

定海古城內的大院落,舊時叫大屋。現存的大屋大多是清代和民國時期建築。定海人相當聰明,一批商人到上海和漢口經商後,大多發跡致富,榮歸故里後造樓起屋,光耀祖宗。造的大屋一座比一座有氣勢,一座比一座講排場。據民國年間編的 《定海縣誌》載:“今述旅外僑商,僑商以上海漢口二處為最多,當不下二萬人” “薪資既豐,獲利亦厚,故常有赤手起家有至數百數十萬金者。”
定海古城大屋

建築結構

民國期間建成的較大宅院,多數是由主房、廂房、天井組成的三合院和四合院,大的有三四進。較出名的有人民南路潘尚林住宅、西門前府街吳家大院、環城南路許家大屋(一說是清末建)、建國路戴家住宅、環城西路陳氏大屋、留方井路1號陳子均 (陳坤)大屋、恆豐弄5號劉家大屋和東官廟弄1號朱家大屋。
還有東門頭兩幢大屋,東門口裡為許家大屋,是中西合璧式建築,高牆,二層樓房式大天井,兩旁還有小天井組合。而東城腳跟一座是傳統型民居大院,牆門飛檐磚飾,工藝性較強。北門龔家河頭現有兩座大屋,一座為中西式樓房,一座為中西式平房大院。和昌弄口大屋、蓬萊路口張家大屋也是近代出名的建築。
陶家弄北向弄口是新當典大院 (現已被拆除)。弄內尚存一大屋,俗稱 “快發財”。上世紀六十年代,筆者聽老一輩人講,該大屋主人本身無分文,赤手空拳到上海闖市場跑碼頭,沒幾年就成了腰纏萬貫的富翁了。回老家後,他建造了三進樓房式大院,建築為中西合璧,前門通道用大石板鋪成,第三進最為豪華。左鄰右舍不知其為何這么快就發了大財,只因其發財發得快,就叫他的大院是 “快發財”,至今老人們尚未改口。

代表建築

王家大屋

王家大屋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城區東管廟弄51號的王家大屋氣派非凡,當之無愧是定海第一古宅。清代建築,大屋坐西朝東,占地面積841平方米,現存前屋、正屋、左右廂房等建築物。正屋七間,外磚內木結構,通面闊29米,通進深9.7米,用九桁,均用穿斗結構,重檐硬山頂。王家大屋古樸而又典雅,於2000年5月被市政府列為“市文物保護點”,並在門口鑲嵌著一塊標有“王家住宅”4個字的牌子。
在定海城區僅存的幾處老宅中,王家大屋的牆門和繁華程度應該稱得上是首屈一指的,此座牆門裝飾完全是大戶人家特色,兩旁門柱上角皆有石雕,雕的是笙笛吹歌、引鳳求凰和迎親送嫁圖案。門額上還有磚雕,正中雕的是古代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飽滿、憨態可掬、栩栩如生、甚是可愛。門的左右雕的是雲龍紋飾,下雕蝙蝠紋飾,象徵著福氣臨門、滿門吉祥,上雕有龍、鳳凰、麒麟、龜4尊瑞獸,張牙舞爪、向東而踞。上一屋也是磚雕,正中鐫有“紫氣東來”篆書磚匾,兩旁有人物磚雕4幅,人物生動逼真,下雕鋸齒城牆磚飾,象徵著王家大屋千秋萬代、牢不可破,固若金湯。
王家大屋是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兩扇厚重的大木門用鐵皮包著,門上面安有神獸椒圖,口銜銅環門把手,門把手上方是萬年青圖案。走進那黑漆大鐵皮門,站在天井往裡看,這是一座外磚內木結構的四合院,兩層樓、石板地、石台階、石門檻、大屋坐西朝東,高牆飛檐,伸展向藍天,院內木窗花格精雕,天井女兒牆上嵌有菱花桶窗,石板道地四整平方,走廊圍柱花頂,根根柱頭有獸頭和人物故事雕飾。

朱仲三住宅

朱仲三住宅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城關東管廟弄1號,民國時建造的。座北朝南,占地面積1008平方米,建築面積1218平方米。現有台門、正屋、左右廂房(樓)、圍牆等建築。正屋面闊5間,通面闊21.55米,通進深14.70米。重檐硬山頂,磚、木、石混合結構,前檐設廊子,上層廊子設卷棚頂,雕刻精美,樓上設寶瓶式欄桿。整座建築的門窗均為西式方格玻璃門窗。保存完好。
該院坐北朝南,沿東大街建有五間木結構門樓(曾開設廬山居照相館和回生堂藥店),中設大門。裡面洋式住宅樓,有正樓五間,通面寬21.55米,進深14.7米。正樓設前後走廊,後廊左右設樓梯。東西廂樓各二間,正樓與廂樓由樓廊相連。樓廊式樣與大余橋王家走馬樓相彷,十分精美,水泥廊柱、寶瓶形樓欄、傳統卷棚廊頂,橫樑柱頭精雕花鳥蟲獸,在西式大方格玻璃門窗的映襯下,尤顯富麗堂皇。紅洋瓦配花屋脊;西洋門窗飾“萬”字紋牆壁;青水磚柱配雕花石柱礎,中西合璧建築風格在院中得到充分體現。
正樓後為五間平屋用房,前後屋間搭有雨篷,後天井不大,卻設計巧妙,天井兩頭築有月洞門牆屏,東屏距東牆小門約3米,旁有一水井,意在遮蔽院中風情。西屏竹影橫斜月洞門,頗有“西廂記”中普救寺後花園之意境。朱占山十分珍惜祖宗精神遺產,彷制了“五世同堂”金匾懸掛在大門內,以光耀祖宗,激勵後代。

藍家大屋

藍家大屋又稱藍理故居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西大街89號,古城居民叫它藍家大屋,東至總府弄,西至陶家弄口,坐西北朝東南,建有前屋、正屋、後屋三進大房,配有左右廂房。藍氏先人藍理(1649—1719),福建漳州畲族人。參加過清軍平治“三藩之亂”,並在征戰台灣澎湖海戰中,中炮破腹流出腸子,被康熙皇帝稱為“破肚將軍”,親題“所向無敵”“忠勇簡易”匾。
藍家大屋的府邸其實很小,進門是一條長廊,穿過長廊是一個10多米高的台門,正上方刻有“藍府”兩個大字。過了台門就是正堂,正堂的牆上端掛著藍理的畫像,桌上設有供香台,兩旁是太師椅,牆壁上掛著康熙題的詞和一些老照片。

歷史文化

大屋牆門

築別具一格特有的裝飾。舟山有句老話頭叫“牆門對牆門,廠笆對廠笆”,牆門構築得好孬,可以看出這戶人家氣勢如何,大戶人家講究撐“門面”,牆門小,面子上是說不過去的。定海傳統民居中,富家的豪門用材料最為考究,裝飾最為精美,裝飾手法也最為繁雜。宅主人對大門的材料往往要用特製的水磨青磚,結實耐用又適合雕刻的上等木料和最好的青石。
定海的老牆門大多是清代和民國年間建築。官府和大戶人家牆門一般有“八字牆門”、“歪擺牆門”。一般民居大門就簡單得多了,大多是普通的“竹絲牆門”和“拼板牆門”。大戶人家也即詩禮人家,流行高大的馬頭牆封閉住宅,牆門大多系亭閣式,門頭上的磚雕圖案有著濃郁的民俗文化特色,以蝙蝠、喜鵲、仙鶴、盤長、如意等分別組成畫面,各有其寓意。如東管廟弄51號的王家大屋牆門,門柱上角石雕笙笛吹歌引鳳求凰和迎親送嫁圖案,門楣上數層磚雕,有磚匾戲文故事,祥鳥瑞獸等吉祥如意圖案,加上洋鐵皮色的黑漆大門,使人感到豪華恢宏,氣勢非凡,森嚴壁壘,一般人家開門是道地,也有一些大戶人家開門後有隔扇門,女牆或兩道牆門,如我在上世紀60年代住的西大街藍家大屋,因前有臨街門樓,進門第四道才是牆門,龔家河頭大院向南是西洋式周白花大門,進去後是女兒牆,再是向東中式翹檐式牆門,進去後才是石板道地,定海人開門朝向還很有講究,一般朝東、西、北三向開門,當武將者居家大門切不可以向北開,否則就有“敗北”之忌,如西街藍府大門是朝南偏東的,西門外左城腳跟26號武舉人周槐之“舉人第”大門是向西開的,文人不顧忌向北,如太保廟弄里舉人孫爾瓚之宅向北開門,且穿堂而出,也叫“漏底台門”。還有定海東管廟弄17號劉坤記大院,有門數道,大道地中有方石板公道穿堂而過,也是典型的“漏底台門”,商賈人家,門不宜向南開,因“五行”中商屋金,火克金,所以定海商家大門或石匾,鐫有“紫氣東來“第顏,東漢哲學家王充就有“商家門不宜向南,征家門不宜向北”之說,因地基所致不得不向南開門者,也大部朝南偏東斜向開門,因而就有了“歪擺牆門”之說。

大屋雕刻

定海大戶人家的隔扇內門雕刻有精美的圖案,內容有“漁樵耕讀”、“琴棋書畫”、“暗八仙”(漁鼓、荷花、葫蘆、花籃、寶扇、竹笛、寶劍、檀板)和“忠孝節義”等,如道頭順裕弄33號孫家清代老宅中的中堂欹斜格花隔門扇上的浮雕和東管廟弄36號的王順成清代老宅中的內門上的浮雕,都是一件件精緻的工藝品,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另一種是“八卦”磚飾等,也就是驅邪的“暗八仙”。在城關中大街73號門牆上,就有一“八卦”磚飾。木雕多是蓮花、葫蘆、桃子、玉魚、靈芝以及丹鳳、松鶴、喜鵲等圖案,體現了主人的“討彩”心理。如蓮花雕飾寓意“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氣節,成為“清正明潔”的象徵。纏枝蓮是佛教傳入中國後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大屋牌匾

定海民居有著獨特的文化風格,最具表現力的就是門額和廳堂上的橫批,俗稱門廳匾,其形式集文學、書法、雕刻、裝飾美學等為一體。凝聚親和,導向歸一,這是門匾題字最有價值的社會歷史效應,這種凝聚著厚重歷史的民俗風情實物資料,被稱作海島市井文化的“活化石”。門匾本是漢魏時期門閥制度的產物,舟山人作為一種崇尚祖訓、銘記歷史、注重家教、愛惜名節的文化傳統,歷經千百年流傳下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海島民居門匾。海島民居門匾習俗,說明了舟山遷徙人口普遍對祖居地的崇念文化。如清政府康熙三十七年在定海城衜(原衛海路隆泰行弄)創設了對外商務和海關事務的“紅毛館”,紅毛館由九幢樓屋組成,門上懸一方匾額,書有“萬國來同”四個大字,意思對來此經商的各國商人一視同仁,顯現了舟山高高在上的商主地位。定海冊子丁家大院正廳掛有“存心堂”匾額,意思是“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但心存故里”。普陀展茅柴家走馬樓正堂懸掛有“茂林堂”字匾。展茅翁家宗祠堂中懸有“六桂堂”金字匾,均是風光其家族榮耀。另有定海小沙王家村王國祚為民請命後,其故居懸有鄉人所獻“復翁堂”匾。還有清代定海人虞長賡常做善事,積善鄉里,其堂上匾額為“一鄉善士”。金塘有柳行徐家司馬第“海岳傳芳”匾額、陳家“昌占五世”匾額和大豐徐姓“新安望重”匾額等。白泉田中央王氏祖堂清光緒皇帝欽旌“節孝”匾額。秀山厲家牆門的上方有一磚頁匾額,上題“德禮不易”四字。劉鴻生因捐助興辦定海公學(今舟山中學),1923年3月,北洋政府以大總統名義頒發“樂育菁莪”匾額嘉獎。定海最後一位舉人孫爾瓚孫氏大院有南通狀元張謇書贈的“有政堂”匾額。
歷盡滄桑的定海古城大屋亟待保護,這是老祖宗們留給後人的財富,是千百年形成的世俗風情,具有其獨特的風韻和歷史厚重感。筆者曾陪同國內知名工藝美術家夜訪定海老街和古城大屋,專家們流連忘返,讚嘆不已,這也許是一種傳統和現代的和諧相融,給人一個歷史的醒悟。珍藏歷史,才能彰顯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