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昌鎮

定昌鎮

定昌鎮是2000年底撤鄉並鎮時由原城關鎮和迎春鄉合併而成。全鎮處於太行、太岳兩山之間,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素有“長治市北大門”之稱,為沁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鎮地形為四周隆起,中間低平,溝壑縱橫,起伏不平,地形多樣,平均海拔高度為1000米左右。境內山川秀美,空氣清新,交通便利,太焦線穿境而過,208國道縱貫南北,沁涉線橫貫東西,屬黃土丘陵山區,有中小型水庫三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定昌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沁縣
  • 下轄地區:轄37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355
  • 郵政區碼:046400
  • 面積:74平方公里
  • 人口:54239人(2017年)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氣候
  • 車牌代碼:晉D
簡介,發展,黨政建設,鄉村文化,鄉鎮區劃,社會狀況,相關信息,沁縣定昌鎮轉換機制創建精品,綜合治理,組織機構網路化,乾群皆兵護和諧,領導責任剛性化,真抓實幹謀落實,檔案資料規範化,長效機制保連續,地圖信息,

簡介

定昌鎮古稱銅革是,為春秋戰國時代晉國的十二縣之一。公元923年,後唐滅後梁,銅革是歸定昌軍管轄,後又改為威勝軍,由此定名,意為一定昌盛。全鎮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全鎮總面積74平方公里,轄37個行政村,6個居民委員會,2個資產管理開發中心。全鎮總耕地面積為3.4萬畝,常住人口54239人(2017年),城鎮規劃區面積1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2001年以來,先後被省、市文明委命名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多次榮獲“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發展

定昌鎮農耕傳家,工業基礎薄弱。2004年全鎮糧食總產量達到1387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449元。全鎮土地資源、地表水資源、牧草資源十分豐富,且都無污染,再加上氣候溫和,農民傳統耕作使用化肥農藥少,發展農業生產,特別是綠色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改革開放以來,全鎮人民積極走“無工不富、為富辦工”的道路,鄉鎮企業發展較快。目前全鎮有29個鄉鎮企業,村級以下企業124個,工業生產主要以輕紡、食品工業、建材、旅遊服務為主,主要產品有:罐頭、杏仁奶、酸棗飲料、礦泉水、沁州黃、沁州魚、凍兔肉等。近年來,又新發展長毛兔、麻鴨、蘆筍、優質核桃等產業,全鎮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定昌鎮書記定昌鎮書記
黨和人民政府非常關心人民民眾的身心健康。全鎮教育、文化、衛生各項事業發展較快。全鎮現有普通中學6所,國小23所,基本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有鄉鎮衛生院兩所,民眾看病難、就醫難問題基本解決。2002年全鎮39個行政村,全部實現100%村村通水泥(油)路。全鎮基本解決了人畜吃水困難,做到了村村安全衛生用水。廣播、電視進入千家萬戶,文明村、小康村建設步伐加快,做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黨政建設

定昌鎮鎮政府駐地在小河村,鎮政府領導機構有:黨政辦公室、武裝部、婦聯會、團委會、青年團、鎮財政所、派出所、司法所、鎮綜治辦、民政辦公室、鎮經管站、林業工作站、農業技術推廣站、統計工作站、計生工作站、農機工作站、水利工作站、城建土管辦公室。全鎮積極開展了爭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活動,行政效率大大提高,公僕意識得到增強。在鎮黨委、鎮政府帶領下,全鎮人民正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改革創新,頑強拼搏,全面推進全鎮三大文明建設。
定昌鎮,全鎮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各項事業蒸蒸日上,昭示著定昌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

鄉村文化

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增強農業和農村經 濟發展活力為依託,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改造、升級,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鄉村文化鄉村文化
1、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繼續鞏固提高西渠上和長坪兩大綠色種植園區,在下曲峪,迎春,合莊等村投資100萬元。新建100個大棚,進一步壯大綠色蔬菜種植面積,力爭達到2000餘畝。還要新發展福村,丈河上,長畛坪等村300畝葡萄,梁家河,劉家莊等村的400畝新品種西瓜,段店,北漳畝優種核桃以及薯類,藥材一大批綠色種植區。圍繞208國道,嶺頭山連片種植沁州黃和小雜糧建設。
2、推進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以東頭嶺,楊溝,福村養牛場,城北長畛,中陳,劉家莊,下曲峪,西渠上,西堯溝等村的養雞場,養豬場,養鹿場,網箱池塘養魚小區為依託,再繼續擴大養殖規模,開發名優、特養殖和加工和項目,增加數量,為一村一品工程的形成奠定基礎。
3、要抓住“打造北方水城,中國沁州”的品牌,在定昌鎮轄區內把西湖水庫,梁家灣水庫,迎春水庫周邊的路,山,進行美化。建成休閒,觀光,住宿的品味,同時把南湖,瘦西湖,東湖周邊的十幾個村合理規劃,因地制宜,招商引資,為建設北方水城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在公路建設村村通的基礎上,結合新農村建設在北寺上,下曲峪,迎春等八個村實現巷巷通。二是爭取全鎮閉路電視“村村通”。三是解決七個村的飲水安全工程。四是配合縣城規劃,促進全鎮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鄉鎮區劃

社會狀況

教育衛生
全鎮現有普通中學6所,國小15所,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有縣級醫院2所,鄉鎮衛生院一個,衛生所61所,201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6.3%,兒童免疫接種率達到99.9%。新建敬老院一所,總面積1750平方米,供養床位150個,基本上解決了全鎮老有所養問題。
基礎設施
全鎮43個村(居)委全部實現了“四通”:即村村通水泥(油)路、村村通程控電話、村村通有線電視、村村通自來水、實現農村文化場所,體育活動廣場全覆蓋,80%的村開通現代遠程教育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穩步推進,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名勝古蹟
定昌鎮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有中共冀豫晉省委沁縣辦事處、晉東南各界民眾萬人擁將大會舊址等革命遺址;有全國民間石刻第一館——南涅水石刻館;山西犧盟會決死隊紀念館;沁縣民俗文化館等展演場所。有二郎山森林公園、北海濕地公園、西湖綜合旅遊風景區、景山、聖鼓山等眾多旅遊目的地。
南涅水石刻館
位於縣城南部二郎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館石刻1959年出土於城北30公里南涅水村,雕鑿年代為北魏太和年間至北宋天聖九年(477~1031年),石刻中有造像石塔、單體造像、造像碑銘、碑文等形制,分疊壘式五節、七節不等。塔四面開鑿佛龕,龕內雕刻以佛教故事為主,內容豐富,造型生動,雕刻精湛,為全國罕見。
山西犧盟會決死隊紀念館
位於沁縣縣城西南角民俗文化街,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該館2009年開始擴建,新館仿晚清民間風格,為四合院二層。該館以豐富的歷史圖片和現代展示手段系統地展示山西新軍抗敵決死隊成長戰鬥的歷程,再現薄一波等老一輩革命軍在山西開展波瀾壯闊的抗日鬥爭的歷史畫卷。是目前山西規模最大,唯一全面反映山西犧盟會決死隊歷史成績的專題紀念館。
西湖綜合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西南二郎山腳,2007年以來經過實施配套改造,完成庫區清挖,碼頭建設、護堤、護欄安裝、河道綜合治理、道路硬化綠化、水上娛樂設施配套等工程。景區山青柳綠,天藍水碧,亭台水榭,如入畫境。2008年以來沁縣連續兩屆北方水城·中國沁州端午民俗文化節暨全國龍舟邀請賽在這裡成功舉辦,共吸引國內外遊客一百多萬人。

相關信息

沁縣定昌鎮轉換機制創建精品

沁縣定昌鎮從加快林權制度改革入手,調動廣大民眾投入“滅荒”行動,義務植樹全民造綠再掀新高潮。定昌鎮從縣城周邊缺林少綠,通道兩側斷帶斷網嚴重的實際出發,全民綠化動員會結束後,定昌鎮黨委立即召開黨政聯席會,研究落實植樹造林工作。在南沁線沿線5.5公里的通道綠化中,堅持高標準,通道兩側視線範圍內擴展50米全部種植北京楊,增加綠化面積256畝。
定昌鎮鎮長定昌鎮鎮長
同時該鎮把推動義務植樹作為考察村委書記執政能力的一項指標,結合即將展開的村委換屆工作,把義務工當作硬性任務來抓,確定每人10棵樹的任務,確保《致全縣人民公開信》發放到每一戶。同時鎮政府成立質量督察組、勞力監督組,從各個方面保證質量、勞力、資金三到位。東苑、西苑、西湖、北關、南關、育才六個社區從發動黨員開始(年輕黨員20棵、老黨員10棵)創義務植樹氛圍。目前全鎮出動義務工近1萬餘人,投入到植樹造林當中來。百姓們踴躍結伴栽樹,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為確保樹的存活率達到最高,鎮政府和百姓簽訂認養契約,為其辦理林權證(管護權),以股份的形式調動百姓認養、看護樹木的積極性,保證通道綠化長久。

綜合治理

定昌鎮轄37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總人口5.15萬人,太焦鐵路和208國道穿鎮而過,人口流動大,治安情況複雜。鎮黨委、鎮政府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牢固樹立“發展經濟是政績,維護穩定也是政績”的理念,始終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放在首位,堅持發展與穩定並重,富民與安民共進,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不斷強化社會治安綜治基層基礎建設,為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記者最近走進定昌鎮,發現了解他們抓綜治促和諧的許多做法。
定昌鎮定昌鎮

組織機構網路化,乾群皆兵護和諧

抓好綜合治理,健全組織是關鍵。鄉鎮黨委換屆後,隨著人事的變動,他們及時對綜治領導組成員進行了調整充實。同時,配備了3名專職綜治工作人員,設立了專門辦公室,並相應調整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鐵路護路領導組”等綜治組織領導機構,做到有機構、有人員、有陣地。針對村委換屆綜治人員變動、機構不全的實際,及時召開了由各村(居)委和單位支部書記參加的兩級綜治工作會議,要求村(居)委和單位成立相應的綜治領導小組,特別對村級民調會、治保會和巡邏隊人員進行充實,並從轉移支付中預支1.5%作為“兩會一隊”人員工資。所轄43個村居委及鎮屬企事業單位對綜治工作全部做到了有人抓,有人管,不斷線。85%的村、居委做到了有牌子、有陣地。
工作制度科學化,謹小慎微排糾紛要讓健全的基層綜治組織真正發揮作用,就必須制定嚴密可行的工作制度。鎮綜治委結合實際,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考核管理制度,出台了人民代表定期評議本村治安狀況制度。當制度下發到各村(居)委、單位後,部分綜治辦一把手起初也是認為還和往年一樣,寫在牆上供檢查看看而已,未引起高度重視,少數村對每月的矛盾排查調處報表,不執行制度,未能按月及時報表。鎮綜治委對此作出決定,制度不執行者一次通報支部書記,二次由鎮黨委書記、綜治委主任與支部書記談話,並且在年終轉移支付中扣除300元罰款。2006年6月份,南溝、良莊等四個村的支部書記就因為本村未上報矛盾排查表被通報。通過這次通報,全鎮45個村(居)委綜治辦都能做到按時將表報回。

領導責任剛性化,真抓實幹謀落實

要使社會治理各項措施在基層得到落實,就必須有一個強硬的責任追究制度。為此鎮綜治委在年初與43個村(居)委及鎮屬企事業單位的一把手簽訂了綜合治理目標責任書。形成了一級對一級負責,一級向一級交賬的綜治工作責任制,真正做到層層有人領導,層層有人管事,層層真抓實幹。充分利用城郊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散發宣傳資料3000餘份,書寫標語40條,辦綜治宣傳走廊2個;村委換屆後對各村(居)委的“兩會一隊”人員進行充電培訓,使他們巡邏有勁頭、工作有幹頭;建立領導了解村情對話制度和鎮村矛調互通制度。堅持預防在先、排查在先、調處在先和抓早、抓小、抓苗頭的原則,2006年1—10月份共排查出矛盾糾紛6起,全部調解處理。
定昌鎮定昌鎮

檔案資料規範化,長效機制保連續

鎮綜治委成立了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協調領導組,負責協調有關部門及居民開展綜合治理工作,進行專項整治,建立長效機制。在流動人口清查驗證中,組織公安、工商、計生、民政、城建等部門協同作戰,對定昌鎮的流動人口進行了排查摸底,澄清了底數,建立了檔案,初步形成了流動人口管理的長效機制。檔案是平時工作的記載和反映。鎮黨委不惜財力,抽調精兵強將,把全鎮歷年的檔案資料進行分類裝訂歸檔,按照綜合治理各項制度的要求,理出今年鎮、村兩級綜治檔案目標,制定了全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檔案資料整理辦法。三名專職綜治幹事分別承擔“綜合治理基層基礎檔案”、“專項治理與平安創建檔案”和“鐵路護路檔案”的管理工作。對村級檔案資料採取集中培訓、分類指導的辦法,鎮綜治辦全體成員實行包村(居)委、單位責任制,全鎮45個村(居)委和6個駐鎮企事業單位,基本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基層基礎綜治檔案資料。規範化的資料管理促進了綜治工作的連續性和持久性。

地圖信息

地址:長治市沁縣三二二省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