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獅俗稱彩獅,是江西定南獅舞之一。象徵著吉祥如意的定南瑞獅,已成為該縣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化。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定南瑞獅
- 俗稱:彩獅
- 地區:江西定南
- 性質:傳統民俗文化
- 類別:舞蹈
簡介,表演,
簡介
每逢新春佳節、開業慶典、喬遷之喜等,農村“瑞獅”紛紛出門上路,陣陣鑼鼓聲中,“瑞獅”合著節拍,一招一式,神氣威猛,栩栩如生,騰、撲、閃、挪,敏捷而勇武,搖頭擺尾,昂首翻滾,十分有趣。每當這時,家家戶戶都盼望瑞獅登門,因為瑞獅登門為瑞氣盈門、風調雨順之兆。
早在古代,定南就有舞獅慶豐收的習慣。明隆慶二年,定南正式建縣後,舞獅更加盛行,但造型和表演形式比較單調。看到這種情況,該縣砂頭瑤前耍獅藝人武秀才張贊香開始改進,他將獅隊由原來的單獅改為雙獅,表演內容則以唐僧西天取經片段“沙和尚引獅”為主,加了“四大引”,即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引獅配合表演,增加了情趣,很快在全縣盛行。後來張贊香的三子張康承受粵東“文獅”的影響,對舞獅作了變異性的改進,增加了許多打擊樂器配合表演,形成了現今該縣特有的以群獅(通常為8大獅,8小獅)表演形式為主的“定南瑞獅”。
表演
表演形式豐富多彩
定南瑞獅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凝聚了數代舞獅藝人的心血。
第三代舞獅傳承人張其先從小就繼承了祖傳耍獅技藝。在民國初期,定南縣境內一度盜匪猖獗,百姓常遭劫難。目睹這種情況,張其先決定發展獅隊,每逢外出舞獅,即廣泛傳授技藝,以備防身自衛,獅隊迅速在全縣發展。第四代傳承人、張其先的兒子張柏盛從國小習祖傳舞獅,他將廣東“文獅”特色吸收到“武獅”之中,使獅舞和武打藝術得到了很大發展,流傳至今。後來又經過數代舞獅藝人的改進,使定南瑞獅愈發趨於完美,造型更加優美,內容更加豐富,表演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和我國北獅的威嚴,南獅的剛猛比起來,定南瑞獅的造型更顯得圓潤和藹,讓人感到親切。引獅的表演細節也更加豐富,變化多樣,突出了輕鬆幽默的趣味。
定南瑞獅的表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其主要形式有三種,一是“進門獅”,二是“會獅”,也稱“鴛鴦獅”,三是“瑞獅吐珠”。“進門獅”打法自由,瑞獅來到門前,主人鳴放鞭炮,在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特定場景,瑞獅即興起舞,模仿獅子各種動態,時而驚慌閃躲鞭炮,時而鎮靜、試探、偷聽鞭炮,千姿百態,舞姿瀟灑,惹人喜愛。“會獅”時,客獅登門,主獅上前迎接,賓主相會,點頭作揖施禮,各以矮樁表演,以示謙虛,戲耍鞭炮時彼此謙讓,頗有情趣,雙雙進入大廳,顯得彬彬有禮,格外親熱。“瑞獅吐珠”為最後一道程式,以示吉祥。“瑞獅吐珠”時,主人便為瑞獅頭部上紅(紅布三尺六寸,紅包一個)以示吉祥回謝。
定南瑞獅的表演還有一種屬於正場表演,其中分為四套:單引、雙引、三大引、四大引及武術表演,又以單引即《沙和尚引獅》最具特色,整套動作表現以沙和尚作引,通過“驚獅、探獅、馴獅、耍獅、騎獅”等程式,終於把野性兇猛、暴躁的山獅馴為溫順、善良的白馬良駒(傳說唐僧騎的白馬是獅子的化身)。再配合打擊樂表演段落,表演細膩幽默、節奏嚴謹,以此達到以神見長、以情取勝的目的。
在表演中,主家最想聽到的是讚詞。瑞獅每打一處,主帶獅的打鑼師傅就會高呼七言四句如意讚詞一段。如瑞獅來到門前時呼“鑼鼓打來鬧連連,瑞獅繞繞到門前;今日瑞獅來拜壽,福祿富貴千萬年”。瑞獅吐珠時呼“黃龍吐珠閃金光,瑞獅吐珠賜吉祥;今日瑞獅來拜壽,代代英豪狀元郎”。一句句吉祥的讚詞,讓主家無比高興。同時,客家人也通過這些吉祥如意的讚詞來教育兒女尊老愛幼、孝敬祖輩、傳承和發揚客家優良傳統。
傳承發揚任重道遠
隨著時代的發展,定南瑞獅表演也和其他許多傳統文化一樣,面臨凋謝的危險。一些傳統民俗日益淡化,使瑞獅表演舞台逐漸縮小,再加上隨著許多舞獅老藝人因年事已高退出表演舞台或去世,年輕一代不願繼承,使得舞獅絕技難以得到傳承,定南瑞獅正面臨失傳的危險。
為了讓“瑞獅”這一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藝術形式永遠保存下來,定南縣加大了對“瑞獅”的挖掘、搶救和保護。該縣由文化局牽頭,成立了“瑞獅文化保護小組”,聘請專家和民間老藝人對瑞獅藝術進行收集和整理。該縣財政專門撥出資金300多萬元,用於挖掘整理保護、培訓人員、瑞獅製作、設備添置等。為了讓瑞獅藝術發揚光大,該縣建立了沙頭等五個舞獅隊生態保護村,發展了20支民間業務舞獅隊,發展以瑞獅加工、表演等內容為主的文化個體戶5個,將瑞獅表演引進中國小課堂,成為必修課。該縣還每年舉行一次以瑞獅表演為主的民間藝術節,濃厚了瑞獅表演氛圍。
經過挖掘、搶救和保護,定南瑞獅重新煥發出迷人的光彩,凝聚了數十位專家和老藝人心血的《定南瑞獅藝術研究》成為研究瑞獅的重要資料;經過收集、整理、編寫的《沙和尚引獅》被《江西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收入。同時“瑞獅”除了在本縣表演外,還走出縣門,擁有更廣闊的舞台。它的身影出現在第十九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開幕式上,出現在贛州市新農村文化建設首屆農民藝術節上,出現在“中國紅歌會”大型演唱會上……贛州電視台、江西電視台、中央電視台也將它作為優秀民間文藝節目進行了專項推介。香港鳳凰衛視攝製組專門來到定南拍攝,將其作為重要的客家文化在香港介紹和傳播。定南瑞獅還被列入贛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定南瑞獅”,已成為定南的一個文化符號。
定南瑞獅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在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面臨失傳的境地。為了拯救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定南縣由文化局牽頭,投入專項資金,成立保護小組,加大了對瑞獅文化的挖掘、拯救和保護,使“瑞獅”抖落歷史風塵,以更加雄偉和矯健的身姿展現在人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