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舞

定位舞

東漢太子劉秀,逃難至楠溪,後面追兵逼近,被一位在溪畔浣紗的村姑背他過灘,深藏起來,因而獲救。為報此恩,劉秀以婚姻許諾。但後來劉秀即王位(公元25年登光武帝),忘了此事。村姑跋涉上京面君,陳說前情。劉秀此時已立正宮,只能認村姑為御妹,賜她出嫁時的禮儀與皇室相同。宋朱熹制訂的《家禮》中也提到“定位”一俗。明洪武元年(1368),朝廷下令:凡嫁娶、依《家禮》辦。故“定位舞”由官宦家族,推向社會富戶。明清及民國年間,永嘉民間中等家庭以上的婚禮均行“定位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定位舞
  • 發起時間:明洪武元年
  • 現狀:婚禮隆重儀式
  • 儀式:坐筵定位,出堂定位
概述,儀式,現狀,

概述

定位舞,是來自於“周禮”的一種皇家子弟結婚時所行的最高禮節,古時僅限於皇家的宮廷禮儀。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該舞是永嘉當地舉行婚禮儀式的組成部分,擺三筵酒,其中坐筵酒和出堂酒實行定位,並舉行儀式舞。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婚俗觀念轉變,瀕臨滅亡。 相傳東漢劉秀逃難到楠溪江,被浣紗的村姑所救,他即位後,認這位村姑為御妹,賜其出嫁儀式與皇室同,定位舞就此在永嘉大地流傳。

儀式

一、坐筵定位。新娘過門當晚開筵前,由二位伴姑在大廳酒席兩側,自左而右,表演(與新娘)見禮、開門鋪地毯,打壁燈,掀簾、撣塵、掛畫、縛絲、蓋椅披、分筷(持爵敬酒)、關門、見禮等舞蹈。當伴姑表演與新娘見禮,分筷、敬酒等動作時,新娘需臉帶笑容,一一回禮答謝。吹班演奏《小歌場》或其他歡樂柔美抒情音樂伴舞。舞畢,擺開酒席,新娘坐首位,伴姑作陪。三親六眷及賓客依次入座飲酒。
定位舞
二、出堂定位。新娘過門的第二日中餐開筵時,新娘身穿羅衫,腰系長裙,以主人身份出間定位給君姑(即夫之母)及賓朋請坐,由贊禮司宣唱婚禮程式,婆婆交家(把鑰匙交給媳婦)。其舞蹈內容與伴姑相同。為博眾采新娘出嫁前須請行家指教,認真練習。定位舞罷,新娘坐下首向眾親朋敬酒。

現狀

定位舞是婚禮中最隆重的儀式之一。
在封建社會裡“定位舞”一直是永嘉城鄉青年舉行婚禮儀式的有機組成部分。時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提倡移風易俗,破舊立新。於是新娘不再坐花轎,改為步行或乘舟坐車,故“定位舞”旋廢。1986年,浙江省文化廳錄像組蒞永在芙蓉村拍攝了“定位舞”。溫州市文化局把“定位舞”拍成照片編入《溫州民間舞蹈集成》一書,作為民俗歷史資料予以保存,研究。
為豐富楠溪江民俗文化底蘊,有關部門組織了業餘“定位舞”舞蹈隊,在古村落蒼坡為遊客進行表演贏得觀光者一致贊嘗。使瀕臨消亡的“定位舞”起死回生。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