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通與說通:吐蕃宗論的影響與漢藏佛教親緣關係》是2014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尹邦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宗通與說通:吐蕃宗論的影響與漢藏佛教親緣關係
- 作者:尹邦志
- 頁數:504
- 出版時間:2014-03
- 裝幀:精裝
- 開本:16
- 叢書名::佛教史研究文庫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宗通與說通:吐蕃宗論的影響與漢藏佛教親緣關係》在元朝時期藏傳佛教寧瑪派的大師隆欽巴所論述的“自然智”的啟迪下,致力於破解“吐蕃宗論”及其在後弘期所引起的千年辯爭的教理之謎。通過思想史的梳理,分析了吐蕃宗論對藏傳佛教“次第思想”的啟迪、對前弘期和後弘期宗教格局的影響,從而得出結論:漢藏佛教親緣關係的具體表現,除了有相互影響的具體事實,還有共同的核心理念、修持方法、經典依據。漢藏佛教的親緣關係可以表述為:血脈相連,相哺相資。
作者簡介
尹邦志,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副研究員,哲學博士。
目錄
緒 論/1
第一部分 吐蕃宗論與藏傳佛教的形成
第一章 吐蕃宗論/13
第一節 宗論的起因:桑耶寺的香火/13
第二節 宗論的依據:中道佛性論/23
第三節 宗論的焦點:宗通與說通/48
第四節 宗論的性質:分宗立派的戲劇/71
第二章 吐蕃宗論與前弘期佛教/119
第一節 中印佛教哺育的“大圓滿”/120
第二節 舊譯密法的宗通思想/130
第三節 吐蕃宗論的和會/143
第四節 判攝佛法的體系/153
第二部分 吐蕃宗論與後弘期佛教的格局
第三章 戒律和密法/167
第一節 宗通法脈的傳續/168
第二節 貶斥頓悟,借律扶教/186
第三節 阿底峽道次第思想的形成/195
第四章 瑜伽士與漢地佛法/208
第一節 瑜伽士、班智達和後弘期的宗教格局/209
第二節 噶舉派的宗通法門/213
第三節 岡波巴和禪/231
第四節 宗通法脈的傳承問題/239
第五章 班智達對中華文化的貢獻/245
第一節 薩班伯侄對漢藏佛教交流的貢獻/246
第二節 薩班對“漢地大圓滿”的批判/254
第三節 《大藏經》的編纂及布頓對宗論的評述/281
第六章 漢藏教法的融通/291
第一節 瑜伽士和班智達的集大成者/291
第二節 宗說兼通的大圓滿教法/301
第三節 漢藏教理的融會/318
第四節 為摩訶衍平反/332
第五節 《五部遺教》與禪密融合的思潮/336
第三部分 吐蕃宗論與宗派運動
第七章 格魯派與“支那堪布遺教”/343
第一節 提振戒律以護教/343
第二節 依根本智而立破/347
第三節 道次第思想/359
第四節 對“支那堪布遺教”的批判/368
第八章 宗派的融合/380
第一節 “和尚宗”:新舊教派的分界線/380
第二節 晉美林巴的撥亂反正/394
第三節 利美運動/410
第四節 麥彭的“大中觀”思想/426
結 語4/39
參考文獻/442
附錄一 菩提道燈論/457
附錄二 太虛大師為支那堪布翻案/460
主題詞索引/471
主要人名索引/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