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賾

宗賾本為湖北襄陽人,俗姓孫,父母早亡。二十九歲出家,至真州(今江蘇儀征、六合等地)度蘆,從法去法雲法秀(1027——1090)禪師出家。法秀後至汴京(洛陽)主持法雲寺,宗賾遂投師長蘆應夫門下,並於應夫門下得悟。

基本介紹

  • 本名:宗賾 
  • 所處時代:宋
  • 出生地:湖北襄陽
  • 性別:男
人物介紹,傳奇,生卒,人物生平,主要著作,

人物介紹

宗賾(zé),襄陽孫氏子。父早亡,母攜還舅氏鞠養。長成習儒業,志節高邁,學問宏博。年二十九,幡然曰:“吾出家矣!”遂往真州長蘆,從秀圓通落(上髟下采),學最上乘。未幾,秀去而夫繼。師得旨於夫,遂為夫嗣,而紹長蘆之席。一法窟父子接踵弘闡者三世,雲門之道大震,江淮之間,幾無別響。師上堂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金屑既除,眼在甚處?”拈拄杖曰:“還見麽?”擊香桌(1)曰:“還聞么?”靠卻拄杖曰:“眼耳若通隨處足,水聲山色自悠悠。”啟示明切若此。

傳奇

師性孝,於方丈側別為小室,安其母於中。勸母翦發,持念頭阿彌陀佛號,自製《勸孝文》,曲盡哀懇。師師雖承傳南宗頓旨,而實以淨土自歸。至感普賢、普慧二大士,夢求入社,其精誠可知矣。其母臨終,果念佛吉祥而逝。始卒數十年間,以安養一門攝化。緇白從化,臨終正念如其母者,蓋不如幾何人。
師持勤匡道一念,得自天性。以言難及遠,往往托筆墨以致心焉。其勸供養則曰:“若有無限之心,則受無窮之福。”其勸坐禪則曰:“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念起即覺,覺之即失,久久忘緣,自成一片。”又曰:“道高魔盛,逆順萬端,但能正念現前,一切不能留礙。”其警游談則曰:“既乖福業,無益道心。如此游言,並傷實德。”其警撥無則曰:“粗解法師,不通教眼;虛頭禪客,不貴行門,此偏枯之罪也。”又曰:“宗說兼通,若杲日麗虛空之界;心身俱靜,如琉璃含寶月之光。可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眾流入海,總號天池。”其言意至味一臠可以知全鼎矣。未詳所終。
據此,宗賾本為湖北襄陽人,俗姓孫,父母早亡。二十九歲出家,至真州(今江蘇儀征、六合等地)度蘆,從法去法雲法秀(1027——1090)禪師出家。法秀後至汴京(洛陽)主持法雲寺,宗賾遂投師長蘆應夫門下,並於應夫門下得悟。

生卒

宗賾的生卒年代,史書失載。然據《宗賾傳》,他是二十九歲時從法秀出家的,隨即法秀去了汴京。考《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九,汴京法雲寺乃是冀國長公主所建,建成之後,宋神宗詔“秀為開山第一祖”,並遣中使前往降香,以表神宗至之禮。又據《釋氏稽古略》卷四,神宗詔請法秀的時間是元豐七年(1084)。也就是說,如果史書記載無誤,宗賾應該出生於元豐七年之前二十九年,即是公元1056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元年。

人物生平

宗賾雖從法秀出家受戒,但其真正的傳法教師則是長蘆宗福禪院的應夫廣照。應夫廣照,滁州人,俗姓蔣,生平不詳。應夫上嗣天衣義懷(993——1064),義懷上嗣雪竇重顯(980——1052),雪竇上嗣智門光祚,光祚上嗣香林澄遠(?——987),澄遠上嗣雲門文偃(?——949),是為禪宗青原系下去門禪的創始人。也就是說,在禪宗譜繫上,宗賾實為禪宗青原下十二世、雲門下第六世傳人。雲門禪是北宋禪宗發展的主要派別之一,在宗賾生活的時代,雲門禪法在江南江淮之間仍然相當於盛行。真州長蘆實際上就是傳播雲門禪法的一個重要據點。宗賾的教師應夫上嗣天衣義懷,而法雲法秀其實也是義懷的弟子。因此《宗賾傳》才說:“一法窟父子接踵弘闡者三世,雲門之道大震,江淮之間,幾無別響。”可以看出,從法秀到應夫,再從應夫到宗賾,他們在真州長蘆對雲門禪法進行了堅持不懈的傳播,使雲門禪成為當地最為主要的佛教派別。宗賾得法後,於應夫之後繼紹“長蘆之席”,他的一生大概也主要是在長蘆度過的。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宗賾曾於長蘆結蓮華淨土念佛社,依廬山白蓮社之規,普勸僧俗,同修念佛,要求預會者“日念阿彌陀佛,自百聲至千聲,千聲至萬聲,回向發願,期生淨土。各於日下,以十字計之,以辦功課”(1)。宗賾的念佛社,在當時的真州一帶是相當有名的。此外,宗賾還主持過真定府洪濟禪院。其《禪苑清規》就是在住持此寺時修訂的。

主要著作

除了《禪苑清規》之外,宗賾的著作還有《蓮華勝會錄文》、《觀無量壽經序》、《念佛回向發願文》、《念佛防退方便文》、《坐禪儀》、《勸孝文》等,此外還作有勸人念佛的詩作多首。另據《廬山蓮宗寶鑑》,宗賾還作有《葦江集》行世,覺岸撰集《釋氏稽古略》時曾引用此書,其內容可能是宗賾一生的各種著作的匯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