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社會學方法

宗教社會學方法是 一種用社會學觀點研究宗教與社會相互關係的方法。西方宗教社會學奠基者是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和德國社會學家韋伯,主要研究宗教的產生、發展、職能和消亡,宗教觀念和宗教行為的社會根源,宗教的社會功能及社會關係,以及宗教對哲學、法律、教育、心理、文藝和人們習俗、道德觀念等方面的影響。早期的宗教社會學方法,其特徵是進化論的、實證主義的和心理學的,廣泛收集從原始宗教到歷史上所有宗教的資料,加以分類歸納並找出概括性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宗教社會學方法
  • 奠基者:涂爾幹、韋伯
  • 研究對象:宗教
  • 性質:研究宗教與社會相互關係
現代宗教社會學方法,不僅從社會科學的傳統層次(社會層次、文化層次和心理層次)進行研究,廣泛蒐集資料,開展社會調查、社會統計和心理分析等,而且還吸收了現代科學中資訊理論、控制論、符號論的研究成果,並引進了人類學概念,使宗教社會學“人類學化”。當代宗教社會學領域存在各種不同流派,如韋伯學派、功能主義學派、經驗學派及類型比較學派等,具有不同觀點和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基本集中在宗教的社會歷史發展、宗教和社會關係、新宗教運動以及未來宗教的研究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