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社會學史》是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作者、影響、關鍵概念、題的相關線索。
基本介紹
- 書名:宗教社會學史
- 作者:(意)羅伯托·希普里阿尼 勞拉·費拉羅迪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11月1日
- 頁數:340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0069654
- 叢書名:宗教學譯叢
- 商品尺寸:22.9 x 15.1 x 1.5 cm
- 商品重量:381g
- ASIN:B00112Y82M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宗教社會學以及相關領域的約70位學者的主要思想和理論為線索,並將宗教社會學近200年的發展走向分門別類,既注意到每一位學者的獨特性,又關注他們之間在理論上的關聯,並以圖表、概要說明等形式展示了這種關聯,從而構成了一本具有獨特視角的學科史。更重要的是,本書不僅關注宗教社會學在北美的發展,同時也沒有將北美與歐洲的關聯切斷。正如作者所希望的,本書能夠成為橫貫兩岸的大橋,並以這樣一種方式來促進交流,創造出新的成果。
作者簡介
作者:(意)羅伯托·希普里阿尼 勞拉·費拉羅迪
羅伯托·希普里阿尼(Roberto Cirpriani),義大利羅馬大學社會學教授。曾在巴西聖保羅大學與加拿大奎伯克拉瓦爾大學做過訪問教授,並在希臘與墨西哥進行過學術研究。他曾經擔任過《國際社會學》的主編。本書是其諸多作品中首次譯成英文的一部,內容廣泛——從列維一史特勞斯的著作到象徵的合理化論證無不有所涉及。他也曾以自己的各種不同研究為基礎,製作過一些記錄片。
目錄
圖表目錄
英文版前言
從社會學角度對宗教的界定
第一章 豐富的源泉
第一節 歷史一哲學的背景
第二節 奧古斯特孔德:普遍的宗教
第三節 托克維爾:宗教與民主
第四節 柏格森:宗教與“生命衝動”
第五節 人類學的貢獻
第二章 古典時期
第一節 杜爾凱姆:宗教的諸種形式
第二節 韋伯:世界諸宗教
第三節 西美爾:宗教性與宗教
第四節 弗洛伊德:宗教的心理維度
第五節 威廉詹姆斯:社會心理學視角中的宗教
第三章 當代階段
第一節 作為普遍現象的宗教
第二節 巨觀社會學的方法
第三節 歷史一文化的原動力
第四節 法蘭克福學派與宗教
第五節 新歐洲的角度
第六節 社會人類學角度
第四章 近期的發展
第一節 世俗化
第二節 宗教的多元主義
第三節 羅伯特貝拉:公民宗教
第四節 北美的傾向
第五節 歐洲的傾向
第六節 尼克拉斯盧曼著作中作為功能的宗教
第七節 新興宗教運動
後記
作者、影響、關鍵概念、主題的相關線索
參考書目
作者索引
一般索引
圖l:從維科到莫斯
圖2:從杜爾凱姆到詹姆斯
圖3:從列維一布留爾到索洛金
圖4:從特洛伊奇到馬迪諾
圖5:從法蘭克福學派到道格拉斯
圖6:從阿夸維瓦到烏什諾
圖7:從普拉特到伯克弗德
內容概要:
作者、影響、關鍵概念、主題的相關線索
一般性圖表
一般性圖表圖形示意
古典時期圖表
當代階段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