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琴是一所1603年成立的科學院,原意為猞猁科學院(Academia Linceorum,音譯“林琴科學院”),因當時所用徽章上有猞猁標誌,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琴
- 外文名:Academia Linceorum
- 創辦時間:1603年
宗座科學院一般指本詞條
林琴是一所1603年成立的科學院,原意為猞猁科學院(Academia Linceorum,音譯“林琴科學院”),因當時所用徽章上有猞猁標誌,故名。
中國科學院 外籍院士,印度科學院(IAS)院士,印度國家科學院(INSA)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宗座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巴西科學院外籍院士,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學會外籍院士,蒙古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先進科學 研究中心教授。 拉奧於1953年獲得...
雷文(Peter H.Raven),1936年6月13日出生於上海,美國國籍,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丹麥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通訊院士,宗座科學院院士,印度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奧地利科學院通訊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匈牙利科學院...
在阿根廷。他認為名譽學位的25所大學,是阿根廷國家科學院醫學函件院士,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道德和政治科學院布宜諾斯艾利斯國家科學院,以及宗座科學院。他是15所大學的名譽教授,11個院校的學術團體,成員外籍院士(名譽或通訊員)38個院校,16個社團生物,11內分泌生理7心臟病5。他已經弄完了幾個國家的政府。
李遠哲,1936年11月19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新竹市,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德國哥廷根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宗座科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譽退休教授。李遠哲於1959年從台灣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1961年獲得台灣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研究所理學碩士...
賽德里克·維拉尼(法文:Cédric Villani),1973年10月5日出生於法國布里夫拉蓋亞爾德,菲爾茲獎章獲得者,歐洲科學院院士,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宗座科學院院士,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里昂大學分析學主席,里昂第一大學數學教授。賽德里克·維拉尼於1992年以入學考試名列第四的成績進入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學習;1998年在巴黎高等...
錢德拉塞卡拉·拉曼(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1888年11月7日—1970年11月21日),出生於印度蒂魯吉拉伯利,物理學家,爵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93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宗座科學院院士,生前是拉曼研究所教授。錢德拉塞卡拉·拉曼於1902年進入欽奈學院讀書;1904年獲得學士學位並奪得了物理學的第一名和金牌;...
利翁斯(Jacques-Louis Lions,1928年5月2日—2001年5月17日),出生於法國格拉斯,法國國籍,數學家,法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宗座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生前是法國氣象科學...
薩爾瓦多·恩里克·蒙卡達(Salvador Moncada),1944年12月3日出生於宏都拉斯特古西加爾巴,藥理學家和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梵蒂岡宗座科學院院士,宏都拉斯駐華大使。薩爾瓦多·恩里克·蒙卡達於1957年—1961年就讀於國立弗朗西斯科·梅嫩德斯將軍學院;1962年—1970年在...
1961年,當選為宗座科學院院士。1969年,為了與他的女兒瑪麗住得近一點,辭去劍橋大學的職務並接受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提供的教職。1982年,健康開始惡化。1984年10月20日,在佛羅里達州塔拉哈西逝世,享年82歲。死後埋葬於當地的羅斯蘭公墓。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狄拉克方程 保羅·狄拉克原來從事相對論動力學的研究,自從...
1983年,當選為宗座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2015年1月27日,辭世,享年99歲。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1951年,查爾斯·哈德·湯斯構思了一種新方法來創造強烈,精確的相干輻射束,為此他發明了首字母縮略詞maser(通過受激輻射的微波放大)。當相同的原理套用於更高的頻率時,使用了術語...
2003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06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2005年—2007年,擔任法國科學院副院長。2007年—2008年,擔任法國科學院院長。2008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1年,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同年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2012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2023年,當選為宗座...
台灣清華大學首設台灣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1964年恢復大學部。2016年11月1日台灣新竹教育大學併入台灣清華大學。北京清華大學與新竹清華大學現雙方合作MOOC課程、學術訪問制度及雙聯學位課程,並與廈門市三方共建“清華海峽研究院”,促進兩岸學術及文化交流。 截至2019年11月,台灣清華大學共設有人文社會、理工、原子...
1992年10月22日,教皇若望保祿二世正式更新了天主教對進化論的立場,接受人類進化論的可能性,他在宗座科學院的一篇演說中提到:“在他的通吁《人類通牒》 (1950)中,我的前任庇護十二世已經肯定在進化論和論述人類及其天職的教理之間是毫無衝突的,只要我們不偏離部分要點... 。今天,在這篇通吁發布超過了五十...
阿卜杜勒·薩拉姆(Abdus Salam,1926年1月29日—1996年11月21日),理論物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印度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孟加拉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生前是帝國理工學院教授,國際理論物理中心主任...
2012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同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20年,擔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財團法人。2022年,擔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與套用中心名譽主任。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2006年,山中伸彌等科學家把4個轉錄因子通過逆轉錄病毒載體轉入小鼠的成纖維細胞,使其變成多功能幹細胞(iPScell)。這...
保羅·伯格(Paul Berg,1926年6月30日—2023年2月15日),1926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博士,生物化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保羅·伯格於1948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生物化學碩士學位;1952年獲得凱斯西儲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53年,在丹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