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南遷,指的是靖康之難後,宋朝宗室的一次南遷過程。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日,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稱帝,改元建炎,是為南宋·高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宗室南遷
- 時間:靖康二年
- 人物:趙構
- 地點:南京
歷史由來,主要爭議,
歷史由來
在河南洛陽和河南商丘的宋太祖派下的西外、南外宗室幸運地逃過女真劫掠,他們單獨或結伴南渡,開始出現在中國南部的每一片土地上。他們最初的明確目的地是高宗的南宋朝廷。
高宗即位三個月後,也就是靖康二年(1127年)八月,知南外宗正事在奏疏中敘述了當時的概況:宗室成員進入淮南尋求安置,但在淮南路,只有揚州有足夠的地方和物資;因此建議來自南京(今河南商丘)的南外宗室遷往京口(今江蘇鎮江),來自西京(今河南洛陽)的西外宗室遷往揚州,來自開封(東京)的宗室在江寧府安置。
因京口(今江蘇鎮江)處於抗金前線,出於安全考慮,建炎間(1127—1130年),南外宗室又遷至揚州(今浙江紹興)。在此後的幾年中,宗室南遷政策與種種突發事件結合在一起,使宗室出現了大分裂。
建炎二年(1128年)初,淮南東路西京宗室的管理機構分為高郵軍、泰州兩支。
建炎三年(1129年)四月,知大宗正事趙仲琮上章,描述了江寧府在安置宗室中所遇到的問題。由於軍隊的需求致使住房缺乏,他們不得不將宗室安置在寺廟等公共建築中,但是宗室的人口太多,仍舊難以全部安置。因此,仲琮請求將他們再往南遷,或是到江南東路的信州,或是到江南西路南部的虔州。朝廷選定了虔州,但環衛官宗室繼續留在皇帝身邊。
三個月以後,來自江寧的宗室和大宗正司官員已經越過虔州,到了更南方的廣州。在接下來的三年中,廣州成為大宗正司的所在地。
主要爭議
允許部分宗室留在朝廷的做法受到了攻擊,一方面是因為臨時首都(此時為杭州)住房困難、物價上漲、生活費用過高;另一方面,南班官已經成了大宗正司在宗室中最主要的管理對象,因此大宗正司官員不希望他們懸隔在如此遙遠的地方。因此,大宗正司打算把杭州的南班官宗室也移往廣州,高宗表示同意。但這個計畫是否實施不得而知。所謂“南班官”,是帶有環衛官官銜的宗室的總稱,指他們在朝會中處於殿廷南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