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是曠世偉人,他的學說成為引導人類思想的一盞明燈,朗照乾坤。 察哈爾·羅桑次成編著的這本漢語版《宗喀巴大師全傳》堪稱宗喀巴大師諸傳記中的代表作。對於史學家來說,不失為一本研究宗喀巴大師其人其教的重要史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宗喀巴大師全傳/藏傳佛教經典譯叢
- 譯者:曲甘·完瑪多傑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察哈爾·羅桑次成
- 出版社:青海民族出版社
- 頁數:357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藏文版《宗喀巴大師全傳》素有30部之多。但有的過於繁冗,有的過於簡略,有的華而不實。
這本漢語版的《宗喀巴大師全傳》作者察哈爾·羅桑次成披閱眾傳及相關史書,探驪索珠,融會貫通,精編而成。該書內容豐厚博達,意趣盎然,就事論事,遠離藻飾,史實性強。集知識性、史料性和趣味性於一體,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傳記,堪稱宗喀巴大師諸傳記中的代表作。對於史學家來說,不失為一本研究宗喀巴大師其人其教的重要史書。
這本漢語版的《宗喀巴大師全傳》作者察哈爾·羅桑次成披閱眾傳及相關史書,探驪索珠,融會貫通,精編而成。該書內容豐厚博達,意趣盎然,就事論事,遠離藻飾,史實性強。集知識性、史料性和趣味性於一體,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傳記,堪稱宗喀巴大師諸傳記中的代表作。對於史學家來說,不失為一本研究宗喀巴大師其人其教的重要史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往昔本生及授記言論
第二章 誕生
第三章 主攻顯宗
第四章 主攻密宗
第五章 證悟殊勝功德
第六章 創立祈願大法會
第七章 示寂
第八章 宗喀巴大師二大弟子和甘丹寺歷任法台
第九章 嘉央卻傑創建哲蚌寺始末
第十章 大慈法王創建色拉寺始末
第十一章 第一世達賴喇嘛根登珠巴創建札什倫布寺始末
第十二章 宗喀巴大師傳略(二種)
譯後記
第二章 誕生
第三章 主攻顯宗
第四章 主攻密宗
第五章 證悟殊勝功德
第六章 創立祈願大法會
第七章 示寂
第八章 宗喀巴大師二大弟子和甘丹寺歷任法台
第九章 嘉央卻傑創建哲蚌寺始末
第十章 大慈法王創建色拉寺始末
第十一章 第一世達賴喇嘛根登珠巴創建札什倫布寺始末
第十二章 宗喀巴大師傳略(二種)
譯後記
文摘
現在,附帶講述法王師父的簡略歷史。法王師父東珠仁欽生於多麥,自幼出家,前往衛地求學。在聶塘,投奔聶塘巴·扎西桑格等師門下,系統學習了《波羅蜜多》和《慈氏五論》。之後去了納唐。拜厥丹柔熱的高足一厥丹寺繼承者東端·柔白桑格為師,學習了《定量論》。那時,在破立文化方面遇到困難,故到了夏魯,在“大悲觀音天成像”前虔誠祈禱,並日夜不停地轉經,直到腳底流血,使智慧大增,那些關鍵而細微的理論得到迎刃而解。又返回納唐,正在發奮聞思之際,沒有了生活來源,(一時)靠納唐當地的清湯麵糊勉強度日,也未尋找其他食物,就禪修苦行。聲名大噪,得到“釋難專家”美譽。
前往夏魯寺遊學辯經,正值大學者布頓·仁欽竹擔任夏魯寺堪布,在眾僧集會當中向堪布答辯立宗。參與法會的那些大格西們一個個站起來提出論題,並對所有疑難經過縝密研析而辯論,但東珠仁欽對答如流,名聲大振,人稱“東方理論巨臂法王師父”,受到眾人推崇。
在從大學者青·洛桑札巴廣泛學習顯宗和密宗之時,那位大學者說:“你饒益佛教和眾生的地點在多麥,你回去後,在夏瓊和夏爾邦兩地修建經殿,儘量發展佛教,自己住在夏瓊,專心修煉。那時,你會有許多講修兼備的學生,其中將會出現一個無與倫比的學生,當他出家之時,就起名洛桑札巴。”在向其以極大的崇敬心請受《大威德金剛教誡》之時,那位大學者說:“你想與大威德見面,就到多麥去,那裡會見到。”這是先前洞曉法王東珠仁欽將與宗喀巴會面而所作的授記。在絨地,從上師益西華哇學習了有關閻摩敵的總法,特別是全面學習領會了《大威德金剛灌頂》、《續部註疏秘訣》。
之後來到安多,擔任香根寺堪布,大講顯密佛法。一時,聶塘寺派人前來聘請他赴任該寺堪布,於是動身前往衛地。但是,未等到達目的地,聶塘寺已有了堪布。無奈將所帶許多財物分別布施給聶塘寺和納唐寺的經堂及僧眾,積大福德。又到了卻當,參見聖者多旦桑丹,把所剩信財全部獻於該師,從其學習希解派教證,並一心禪煉,取得大手印證悟。對人定寂止和勝觀駕輕就熟。此後,復返安多,一邊大量饒益佛教和眾生,一邊尋覓此前上師授記的地方。首先找到了夏爾邦,在此地建寺收徒。其山形是,當旭日東升時,猶如把陽光攬到懷中,故稱夏爾邦(胸懷陽光),後眾人口誤,說成現在的“夏卜浪”。又去尋找夏瓊所在地,當到了能看到夏瓊岩的一個村莊時,只見一個非常兇悍的老婦人,對其女僕喝道:“從夏瓊岩下雨了,趕緊把灑乾的青稞收起來!”聽到這話,法王走上前去向老婦人打問道:“請問夏瓊岩在哪裡?”老婦人一臉怒氣,手結期克印指向岩石方向,說:“乾什麼?就是旁邊的那個!”好像要燃燒起來。老婦人實際上是忿怒佛母化身,她在指認夏瓊寺地址的同時,清剿地祗和侵擾佛法的鬼怪。
於是前往夏瓊方向,需要渡過黃河,站在黃河邊觀看時,波濤洶湧,弟子們害怕了。法王東珠仁欽面向河對岸,變化出一座冰橋,猶如一條氆氌搭在空中,師徒一行及乖騎、馱子安全通過。到了夏瓊岩腳下,法王下榻並誦法不提。有一匹馱運經書的騾子,轉向山崖後面,那裡是寶冠龍王的所在,只見芳草如茵,綠樹成林,有一眼清泉,它喝足水後臥下不動了。儘管弟子們想盡各種辦法,也未能使騾子站起來,把此事匯報給了法王師父。法王師父說:“我的落腳點錯了,寺院的地點應該是騾子臥的地方。”言畢走向那裡。首先在草地上建起一座神殿,然後塑造大威德金剛和怙主等許多護法身像。這些聖物極其靈驗,如果當地人在護法面前賭咒發誓,護法就會給他明確判斷出好壞。本尊護法塑造完後,舉行供奉祈禱等法事,諸事順利完成。之後,陸續修建了經堂及其他身像、僧院等,香火大盛,至今夏瓊寺負有盛名。
在連續數年內,講授《波羅蜜多》、《慈氏五論》、《因明學》、《人菩薩行論》、《喜金剛續第二品》等許多佛法。但是,所做功德不盡如人意,心情悵惘,又有師父的授記,就把自己的侄子釋迦桑布委任為夏卜浪寺堪布,自己則長住夏瓊,專注修煉,特別是主要念修大威德金剛。那時,無論在夢中還是在現實中,大威德金剛數次顯靈,並得到垂顧,還清楚講述宗喀巴出生和善待轉世等,如上所述。
宗喀巴大師為了念修起見,專門建了一座小茅屋,在這裡長期觀禪。後來,宗喀巴大師準備到衛藏求學,法王師父出門送行,直至看不見弟子身影。而宗喀巴大師頭也不回地遠去,法王師父有些生氣,心想洛桑札巴走時連回頭看我一下都不行,看來他不念我情,不思師父,遂命弟子將茅屋拋向深淵,隨即轉回屋內。弟子們遵照師命把茅屋扔下深淵,但茅屋沒有掉下去,卻停在半空中,從茅屋中升起一道五色彩虹,並看見文殊菩薩身像在其中。這時,大家不禁詫異,肅然起敬,想法用一根長桿準備把它撥回崖邊,但無濟於事。弟子們把這事報於師父,但師父還在氣頭上,沉默不語。弟子們又求情,師父才答應可以取回,用一根小木棍撥回後放在原處,說:“這是我的洛桑札巴證獲文殊菩薩的標誌。他不回頭看,不是針對我,而是表示此生永遠不回安多,不染紅塵,專心修法。”特別高興。凡聽到這個事情的善男信女們對文殊禪房懷著敬信,轉經不輟。後來,因人們從茅屋中不斷尋找靈驗的聖物,故在禪房外面用磚塊等加固起來,建成佛塔,至今仍在夏瓊寺,十分靈驗。P30-32
前往夏魯寺遊學辯經,正值大學者布頓·仁欽竹擔任夏魯寺堪布,在眾僧集會當中向堪布答辯立宗。參與法會的那些大格西們一個個站起來提出論題,並對所有疑難經過縝密研析而辯論,但東珠仁欽對答如流,名聲大振,人稱“東方理論巨臂法王師父”,受到眾人推崇。
在從大學者青·洛桑札巴廣泛學習顯宗和密宗之時,那位大學者說:“你饒益佛教和眾生的地點在多麥,你回去後,在夏瓊和夏爾邦兩地修建經殿,儘量發展佛教,自己住在夏瓊,專心修煉。那時,你會有許多講修兼備的學生,其中將會出現一個無與倫比的學生,當他出家之時,就起名洛桑札巴。”在向其以極大的崇敬心請受《大威德金剛教誡》之時,那位大學者說:“你想與大威德見面,就到多麥去,那裡會見到。”這是先前洞曉法王東珠仁欽將與宗喀巴會面而所作的授記。在絨地,從上師益西華哇學習了有關閻摩敵的總法,特別是全面學習領會了《大威德金剛灌頂》、《續部註疏秘訣》。
之後來到安多,擔任香根寺堪布,大講顯密佛法。一時,聶塘寺派人前來聘請他赴任該寺堪布,於是動身前往衛地。但是,未等到達目的地,聶塘寺已有了堪布。無奈將所帶許多財物分別布施給聶塘寺和納唐寺的經堂及僧眾,積大福德。又到了卻當,參見聖者多旦桑丹,把所剩信財全部獻於該師,從其學習希解派教證,並一心禪煉,取得大手印證悟。對人定寂止和勝觀駕輕就熟。此後,復返安多,一邊大量饒益佛教和眾生,一邊尋覓此前上師授記的地方。首先找到了夏爾邦,在此地建寺收徒。其山形是,當旭日東升時,猶如把陽光攬到懷中,故稱夏爾邦(胸懷陽光),後眾人口誤,說成現在的“夏卜浪”。又去尋找夏瓊所在地,當到了能看到夏瓊岩的一個村莊時,只見一個非常兇悍的老婦人,對其女僕喝道:“從夏瓊岩下雨了,趕緊把灑乾的青稞收起來!”聽到這話,法王走上前去向老婦人打問道:“請問夏瓊岩在哪裡?”老婦人一臉怒氣,手結期克印指向岩石方向,說:“乾什麼?就是旁邊的那個!”好像要燃燒起來。老婦人實際上是忿怒佛母化身,她在指認夏瓊寺地址的同時,清剿地祗和侵擾佛法的鬼怪。
於是前往夏瓊方向,需要渡過黃河,站在黃河邊觀看時,波濤洶湧,弟子們害怕了。法王東珠仁欽面向河對岸,變化出一座冰橋,猶如一條氆氌搭在空中,師徒一行及乖騎、馱子安全通過。到了夏瓊岩腳下,法王下榻並誦法不提。有一匹馱運經書的騾子,轉向山崖後面,那裡是寶冠龍王的所在,只見芳草如茵,綠樹成林,有一眼清泉,它喝足水後臥下不動了。儘管弟子們想盡各種辦法,也未能使騾子站起來,把此事匯報給了法王師父。法王師父說:“我的落腳點錯了,寺院的地點應該是騾子臥的地方。”言畢走向那裡。首先在草地上建起一座神殿,然後塑造大威德金剛和怙主等許多護法身像。這些聖物極其靈驗,如果當地人在護法面前賭咒發誓,護法就會給他明確判斷出好壞。本尊護法塑造完後,舉行供奉祈禱等法事,諸事順利完成。之後,陸續修建了經堂及其他身像、僧院等,香火大盛,至今夏瓊寺負有盛名。
在連續數年內,講授《波羅蜜多》、《慈氏五論》、《因明學》、《人菩薩行論》、《喜金剛續第二品》等許多佛法。但是,所做功德不盡如人意,心情悵惘,又有師父的授記,就把自己的侄子釋迦桑布委任為夏卜浪寺堪布,自己則長住夏瓊,專注修煉,特別是主要念修大威德金剛。那時,無論在夢中還是在現實中,大威德金剛數次顯靈,並得到垂顧,還清楚講述宗喀巴出生和善待轉世等,如上所述。
宗喀巴大師為了念修起見,專門建了一座小茅屋,在這裡長期觀禪。後來,宗喀巴大師準備到衛藏求學,法王師父出門送行,直至看不見弟子身影。而宗喀巴大師頭也不回地遠去,法王師父有些生氣,心想洛桑札巴走時連回頭看我一下都不行,看來他不念我情,不思師父,遂命弟子將茅屋拋向深淵,隨即轉回屋內。弟子們遵照師命把茅屋扔下深淵,但茅屋沒有掉下去,卻停在半空中,從茅屋中升起一道五色彩虹,並看見文殊菩薩身像在其中。這時,大家不禁詫異,肅然起敬,想法用一根長桿準備把它撥回崖邊,但無濟於事。弟子們把這事報於師父,但師父還在氣頭上,沉默不語。弟子們又求情,師父才答應可以取回,用一根小木棍撥回後放在原處,說:“這是我的洛桑札巴證獲文殊菩薩的標誌。他不回頭看,不是針對我,而是表示此生永遠不回安多,不染紅塵,專心修法。”特別高興。凡聽到這個事情的善男信女們對文殊禪房懷著敬信,轉經不輟。後來,因人們從茅屋中不斷尋找靈驗的聖物,故在禪房外面用磚塊等加固起來,建成佛塔,至今仍在夏瓊寺,十分靈驗。P30-32
後記
察哈爾·羅桑次成,蒙古族,生卒年不詳,但知道他是18世紀末葉人。這從書中的幾段話可以得到印證:“現在的第八世洛桑加華嘉措繼續做著弘法利生的事業。”第八世達賴洛桑加華嘉措(1758—1804)。“現在是第六十四任法台履職時間,”甘丹寺第六十四任法台洛桑扎西(1739~1801)。“從雞年到現在的清嘉慶六年即藏曆鐵雞年之間過了404年,”清嘉慶(1796~1820)。
曾經聽說他是拉卜楞寺格西,但從書中的一段話可以肯定他不是拉卜楞寺格西,而是塔爾寺格西:“為了便於閱讀,阿嘉仁波切的後進生撰寫了這篇《宗喀巴大師傳略(二)》。”這裡的“後進生”指作者自己。按照年代推算,阿嘉仁波切應該是塔爾寺寺主第三世阿嘉活佛羅桑加央嘉措(1768~1816)。
察哈爾,民國時期為察哈爾省,以蒙古族命名,現劃歸河北省。
據說,宗喀巴大師曾經託夢於作者,允諾他撰寫一部有關自己內容齊全的傳記。按照藏族學者的治學習慣,這就有了寫書的動力和動機,等於得到了授權。所以,這部書就顯得名正言順、來路不凡。
藏文版《宗喀巴大師全傳》素有30部之多。但有的過於繁冗,有的過於簡略,有的華而不實。作者披閱眾傳及相關史書,探驪索珠,融會貫通,精編而成。該書內容豐厚博達,意趣盎然,就事論事,遠離藻飾,史實性強。集知識性、史料性和趣味性於一體,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傳記,堪稱宗喀巴大師諸傳記中的代表作。對於史學家來說,不失為一本研究宗喀巴大師其人其教的重要史書。
前有已故郭和卿先生把法王周加巷所著《至尊宗喀巴大師傳》譯成漢文,行世多年,功德不淺,甚為感佩。但美中不足,行文偏於文言,過於專業,對當今大部分沒有古文基礎和專業水平的人來說,有些佶屈奧艱,似觀天書,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宗喀巴大師思想的傳播,令人扼腕。鑒此,我萌生了遴選另一種版本、採用白話文翻譯的想法,力求通俗易懂、淺顯明快,使各個層次的讀者都能閱讀、都能理解,將宗喀巴大師思想的傳播普及最大化,僅此而已。
在翻譯過程中,發現部分內容艱澀難懂,不求甚解。通過請教名家,加上查閱別文,才算把問題解決。儘管這樣,譯文肯定有不實不順的缺點,懇請大家鑒之。
宗喀巴大師是曠世偉人,他的學說成為引導人類思想的一盞明燈,朗照乾坤。譯者非常崇敬他,曾經拜讀過他的大論,雖不能悟其箇中三昧,但也指點迷津、受益匪淺。一直以來,感恩戴德,沒齒不忘,但總是無以為報而不免彷徨。今翻譯他的傳記,結緣教證,開悟諦理,明心回向,服務有情,積聚資糧,吾心足矣。
值此拙譯出版之際,衷心感謝青海民族出版社各位領導的鼎力相助,特別感謝青海民族出版社圖書編輯部主任、資深編輯索洛精心潤色、匡謬補遺,使本書增光不少。譯者在這裡向諸智者合掌祈福!
譯者
2012年12月
曾經聽說他是拉卜楞寺格西,但從書中的一段話可以肯定他不是拉卜楞寺格西,而是塔爾寺格西:“為了便於閱讀,阿嘉仁波切的後進生撰寫了這篇《宗喀巴大師傳略(二)》。”這裡的“後進生”指作者自己。按照年代推算,阿嘉仁波切應該是塔爾寺寺主第三世阿嘉活佛羅桑加央嘉措(1768~1816)。
察哈爾,民國時期為察哈爾省,以蒙古族命名,現劃歸河北省。
據說,宗喀巴大師曾經託夢於作者,允諾他撰寫一部有關自己內容齊全的傳記。按照藏族學者的治學習慣,這就有了寫書的動力和動機,等於得到了授權。所以,這部書就顯得名正言順、來路不凡。
藏文版《宗喀巴大師全傳》素有30部之多。但有的過於繁冗,有的過於簡略,有的華而不實。作者披閱眾傳及相關史書,探驪索珠,融會貫通,精編而成。該書內容豐厚博達,意趣盎然,就事論事,遠離藻飾,史實性強。集知識性、史料性和趣味性於一體,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傳記,堪稱宗喀巴大師諸傳記中的代表作。對於史學家來說,不失為一本研究宗喀巴大師其人其教的重要史書。
前有已故郭和卿先生把法王周加巷所著《至尊宗喀巴大師傳》譯成漢文,行世多年,功德不淺,甚為感佩。但美中不足,行文偏於文言,過於專業,對當今大部分沒有古文基礎和專業水平的人來說,有些佶屈奧艱,似觀天書,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宗喀巴大師思想的傳播,令人扼腕。鑒此,我萌生了遴選另一種版本、採用白話文翻譯的想法,力求通俗易懂、淺顯明快,使各個層次的讀者都能閱讀、都能理解,將宗喀巴大師思想的傳播普及最大化,僅此而已。
在翻譯過程中,發現部分內容艱澀難懂,不求甚解。通過請教名家,加上查閱別文,才算把問題解決。儘管這樣,譯文肯定有不實不順的缺點,懇請大家鑒之。
宗喀巴大師是曠世偉人,他的學說成為引導人類思想的一盞明燈,朗照乾坤。譯者非常崇敬他,曾經拜讀過他的大論,雖不能悟其箇中三昧,但也指點迷津、受益匪淺。一直以來,感恩戴德,沒齒不忘,但總是無以為報而不免彷徨。今翻譯他的傳記,結緣教證,開悟諦理,明心回向,服務有情,積聚資糧,吾心足矣。
值此拙譯出版之際,衷心感謝青海民族出版社各位領導的鼎力相助,特別感謝青海民族出版社圖書編輯部主任、資深編輯索洛精心潤色、匡謬補遺,使本書增光不少。譯者在這裡向諸智者合掌祈福!
譯者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