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塔村,宋集鎮西3.5公里,有半塔遺址,為龍山文化遺址。
半塔古村落位於商丘古城東南35公里宋集鎮西北3.5公里處。為商丘市睢陽區宋集鎮的一個自然村,屬華北平原,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土壤肥沃,兩合土60%,淤質土35%,鹽鹼地15%,水質優良,水源充足,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紅薯、芝麻等,林果主要為楊、柳、泡桐、槐和蘋果、桃、杏、棗等,牲畜主要為牛、馬、羊等,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無霜期120天左右,適合農業生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宋集鎮半塔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宋集鎮
- 宋集鎮西:3.5公里
村落簡介,名字由來,半塔家族,自然環境,歷史文化,村落歷史,歷史事件,閼伯鑿井,商湯定都,兩相亭,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村落簡介
半塔古村落位於商丘古城東南35公里宋集鎮西北3.5公里處。為商丘市睢陽區宋集鎮的一個自然村,屬華北平原,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土壤肥沃,兩合土60%,淤質土35%,鹽鹼地15%,水質優良,水源充足,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紅薯、芝麻等,林果主要為楊、柳、泡桐、槐和蘋果、桃、杏、棗等,牲畜主要為牛、馬、羊等,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無霜期120天左右,適合農業生產。
該村落南北約2000米,東西約1500米,面積60萬平方米,居民1600人。村落原有古寨牆長2000米,寬3.5米,磚土結構,外有壕溝,集防禦、排水等功能為一體。十字大街穿村而過,東西南北各一門,四門外各有大小廟宇兩座,東為菩薩廟,西為瘟神廟,南為火神廟,北為佛祖廟。
名字由來
半塔名字由來:半塔古名:周莊,中心有口井,井水清澈甘甜,附近居民多來取水。傳說有一做豆腐的農夫,黎明時,前去取水,發現有人在此造塔。但自己並不知道是神仙,神仙做事一般不讓人發現,意思大概是不干擾人民生活。看到有人來取水,就停下,問前來取水者,“我們趕在天亮之前,能蓋多高?”,農戶答曰;"大概一半吧"。
第二天清晨,人們便發現水井旁有半塔,卻只蓋了一半。原來是神仙怕再被人發覺,造了一半,便匆匆離開。從此,周莊便更名為半塔。
半塔家族
半塔居民,傳統為周姓為家族,為禮樂堂:枝(志)興(通)衍(言)崇(充)緒(續 )隆(龍)茂慶傳(脈)長廣生忠厚士(世)永遠禎(元)正方,現有士,起,學,廣,現,文,慶,宏,長等輩份。
半塔 委會所在地,半塔村委會,由,半塔村,郭莊村,金莊村組成,有半塔國小。有小白河從村南,村北繞過。
自然環境
地處黃河沖積平原的中部,位於華北平原南部,白河自西北向東南繞村而過,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海拔高度約33.45米,在區域性地質構造上,位於華北中、新生代盆地南緣,為巨厚的新生界鬆散沉積物覆蓋。村落內以楊、梧桐、槐等落葉樹種為主,動物多為牛、馬、羊等,屬溫帶季風性氣候。
歷史文化
村落歷史
村落始建於夏代,因躲避戰亂,後遷往今天的周口市鹿邑縣城東,商初為都,取名南亳。春秋時期,周氏貴族攜族人在舊址重建村落,北宋末年因戰亂部分族人逃難至山西,元末明初周氏族人周田帶族人回到柘城縣北周店村,其子周榮率家人遷至鹿邑縣,周榮一支後裔遷居當時的半塔村周劉莊(即半塔村)至今。
該村境內有白河自西北向東南穿過,夏代已成村落。商初為都城,春秋時期,貴族周氏逃難來到當今的半塔村這個地方,見這裡地勢平緩,田畝眾多,環境幽靜,在原商初都城遺址處立家建村,男耕女織,繁衍生息。當時取村名周莊。唐貞觀年間該村落建七級浮屠,建半截而終止,遺留半截塔一座,後該村更名為半塔。
夏時屬於陽夏,商代初期為都城,稱南亳,春秋戰國時屬於宋國,唐貞觀年間屬宋州,宋代因古商丘升格為南京,故村落為南京管轄,明清為歸德府管理,民國時期,先後屬豫東道、開封道、第二行政督察區,建國後,隸屬商丘地區商丘縣,先後歸宋集鄉、宋集公社、宋集鎮管轄。
歷史事件
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叛軍首領楊朝宗在寧陵北被張巡部將雷萬春、南霽雲擊敗,倉皇逃竄,途徑半塔,意圖大肆搶劫,周章第十八代孫周泰率領族人,依託寨牆,與潰軍相持達半月之久,打消了楊朝宗洗劫村落的念頭。至德二年( 757年),周泰又率領族人及周邊村民加入睢陽保衛戰,後戰死。
閼伯鑿井
據傳,帝嚳之子契(閼伯)管理火政,夜觀星象,見有巨星墜落於南方,心生怪異,天明帶領隨從向南尋找,星落之處,發現一村落,村內斷壁頹垣,餓殍遍野,頓生惻隱之心,問起原因,皆因村民茹毛飲血,導致發生瘟疫,於是契教會村民用火之法,讓村民食用燒烤熟食。契又提起手中拐杖,就地一點,地下甘泉噴涌而出,自此泉水永不乾涸,此泉眼即今天半塔村古泉井。因為有火的福祉,水的滋養,使得村落居民得以繁衍生息。半塔村後人為了感念契的恩德,在村南建了火神廟,在村西建瘟神廟一座。
商湯定都
成湯即商湯,河南商丘人。他是商朝的建立者,原為商部族領袖。商湯與有莘氏通婚後,任用賢臣伊尹和仲虺為左右相,勵精圖治,立志滅夏。先後經過11次戰爭,又利用有緡氏的反叛,起兵打敗夏桀於鳴條之野,一舉滅夏,遂與兩相商議定都之事,久議不決。一日,商湯率領部屬外出狩獵,晨起出發,日中卻無所獲,眾人皆饑渴難耐,疲憊至極,正在當時,天際自北向南飛來一鳥,長相甚是怪異,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眾部屬欣喜萬分,欲搭弓箭射,商湯制止,說此鳥長相奇特,必是神鳥,不可貿然行事。於是率部屬尾隨神鳥,觀此鳥落於一村落梧桐樹之上,(此村落即是今半塔村),梧桐樹旁有泉井清水細流,村外一河像兩隻手臂懷抱村落,現祥和之氣。此時,神鳥鳴叫,一時之間,千萬隻鳥四方聚,聞聲而天際舞,五彩雲遠方來,漫天而祥雲飄,久之不散,商湯驚詫至極,不知何時,鳥去雲散,一切恢復平靜。商湯回來後詢問伊尹和仲虺左右相,方知此鳥為鳳凰,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後走訪得之,鳳凰棲止處乃先祖契(閼伯)鑿井取水之地,村落南有供奉先祖之火神廟,又派伊尹和仲虺兩相實地考察,有天子之氣,問於卜官,遂決定在此建都,取名南亳,在鳳凰棲止的梧桐樹旁建一高樓,取名鳳凰樓,每逢吉時即來頂禮膜拜,以示虔誠。唐代在此舊址重建鳳凰樓,更名鳳凰閣。
後來,商湯百歲而崩,葬於商都北十餘里(今商丘市塢牆鎮西桑莊一帶)。
兩相亭
商湯的左相仲虺和右相伊尹是兩個身世和經歷完全不相同的人。仲虺是個奴隸主,從他先祖起就世代在夏王朝做官。伊尹是個奴隸,從他少年時代起就過著流浪生活,後來成為商湯妻子陪嫁的奴隸。湯是個識才之君,任用了二人為左右相。在二人輔佐下,經過二十年的征伐戰爭,最後滅了夏王朝,後定都於南亳(今半塔村),二相分居於東西兩巷,因不分尊卑,彼此尊重,常在兩巷交叉處商議國策,輔佐商湯成為一代明君。為避風雨,建一小亭,稱“兩巷亭”,後人稱之為兩相亭。
風景名勝
2、村落北約35公里有商丘古城,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古城之一、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最具潛力十大古城之首、中國十佳古城、中國十大最有投資潛力旅遊目的地、最具文化底蘊歷史文化名城。
3、村落南約20公里有曹操運兵道又稱曹操藏兵道。是中國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軍事設施。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5、村落內有七級浮屠建造於唐貞觀年間,文革期間被毀,現存半塔遺址;
6、村落內鳳凰閣建於唐代,毀於戰亂,現存鳳凰閣遺址;
7、村落內四頭八廟始建於唐代,宋代進行擴建,香火鼎盛,文革期間被毀,現已重建北頭佛祖廟;
8、村落內古泉井位於村落北部,井水清冽,甘甜可口,因常年不乾涸而聞名;
9、村落內古寨牆始築於唐至德年間,村民為防禦叛軍而築,現有古寨牆遺址。
著名人物
1、周泰,(721-757)春秋時期陳國貴族周章第十八代孫,安史之亂時,參加睢陽保護戰,後戰死。
2、周樹啟,(1809-1844),農民出身,追隨清末小刀會首領周立春於1852年參加農民抗糧鬥爭,後參加上海小刀會。次年9月5日,協助周立春領導農民攻克嘉定後,加入上海小刀會起義。22日,在嘉定作戰時負傷被俘,遇害於蘇州。
3、周啟昌,(1916—1995),農民出身,後參加革命,勝利後曾任柘城縣縣長。領導人民興修水利,造福一方,深受民眾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