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遺民文學研究

《宋金遺民文學研究》是2014年7月1日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金遺民文學研究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頁數:494 頁
  • 開本:16 開
  • 品牌浙江大學出版社
  • 作者:陶然 等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813059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宋金遺民文學研究》內容簡介:宋元之際和金元之際,家國之恨與個人命運敬定歸朽的交織,促成了遺民文學的繁盛。《宋金遺民文學研究》由宋金遺民文學的若干關鍵點切入,從巨觀上考察遺民文化心理、遺民文學與科舉人才的關係、遺民文學的興衰流變和生成機制,又注重從微觀上對遺民文學現象進行細緻考辨,梳理遺民文學群體和遺民文人事跡。以融通性視野,從多個角度展現了宋金文學才詢蜜向元代文學轉型的關捩,也為王朝更迭之際文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浙閥恥府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成果、浙江大學“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本書以金末元初及宋末元初遺民文學群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文化心態的演變及其對文學變遷的影響、文學群落的形成與變化,以及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文學新特徵等。

作者簡介

陶然,1971年生,江蘇南京人。199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詞學及宋金元文學研究,著作有《金元詞通論》、《填詞叢談》等

目錄

第一章金遺民出處選擇及文化視角轉換
第一節出處之間
一出仕新朝,躋於貴顯
二依附世侯,或鑽煮榜燥仕或隱
三歸隱山林,避居鄉里
四遁而入道,隱於全真
五南奔入宋,旋復北歸
第二節金遺民文化心理的二重性
一抗節不仕
二無官未害餐周粟
第三節遺民視角的轉酷捆換
一家國之痛的歷史化與旁觀化
二國亡史作以追尋文化再汽台認同
三華夷之辨的淡化
附:西上與北歸:宋金元時期兩個特殊的文化語彙
第二章貞祜三年省試與金遺民文學振起
第一節金末科舉與貞祐三年省試
第二節文格與科舉蹊徑
第三節金末文風丕變與充諒肯遺民文學振起
第三章趙秉文與金遺民文學
第一節心路歷程的內在矛盾
一以儒道自期
二以佛老自適
三衝突與兼融
四選擇的模糊
第二節文學風範和觀念轉型
一不執一體
二平淡中和
三悠遊物外
四東坡氣象
五士風丕變
第四章王若虛的文學觀念及學術淵源
第一節王若虛的文學觀念
一王若虛與金末文壇論爭
二通達的文體觀念
三主意的創作觀念
四辭達理順的批評觀念
第二節王若虛文學觀念的學術淵源
一揆情度理
二以意逆志
三博實並重
第五章金元之際的東平文人群
第一節東平文人群及其事跡心態考述
一嚴實父子與東平文人群的形成
二東平文人群考述
三《歸潛堂詩》與東平文人群心態
四東平文人群宴遊唱和事跡考述
五幕府之外的東平文人:以楊雲鵬為例
第二節東平文人的經義之學
一東平參佐與經義之學的復興
二東平府學及儒風
三宋代理學傳入東平時間考
第三節東平文人的詞賦之學
一東平詞賦之風和入元詞臣
二東風詞賦之風探因
三《謝解啟》與東平文人的詞賦觀念
第六章金元之際廟學碑記文的文化內涵
第一節廟學碑記文中的特殊心境
一戰亂的強烈心理印記
二金朝學政學風的追憶
三新朝文治的期許
第二節地域布局及文化背景
一平陽、真定與東平
二文化格局的新支點
第三節金元之際的儒學生態
一儒學與佛道地位的趨同
二南宋理學北傳的軌跡及影響
附:金元之際廟學碑記文目錄
第七章南宋遺民仕元心理的文學呈現——以趙孟頫為例
第一節趙孟頫應徵仕元的心理起點
第二節入仕的敘述模式
第三節仕元心理的文學呈現
第八章宋元之際江西遺民詞人群
第一節江西遺民詞人群體概貌
一入元行跡類型
二創作心態
第二節江西遺民詞人交遊考述
一群體內部交遊
二與兩浙遺民詞人的交遊
三與仕元者的交遊
第三節江西遺民詞人的詞學觀念與創作
一主題雅頌與語言鄭衛
二送春詞和節序詞
第四節《名儒草堂詩餘》與江西遺民詞人群
一所謂“南宋遺民”身份的辨析
二詞作主題的複雜性
三關於劉秉忠、許衡的入選
四《名儒草堂詩餘》與江西詞人群的關係
附:江西遺民詞人群合譜
第九章宋元之際的遺民唱和——以臨安為中心的考察
第一節宋元之際臨安唱和活動的變遷
一宋末臨安游士階層的形成與唱和活動
二元初臨安唱和活動之盛衰
第二節唱和活動的社會功能
一千謁
二議政
第三節唱和活動的文學特質
一長題長序的流行與詩詞文的結合
二從對話模式到群像塑造
三牽韻限題
四創作理論與經驗的總結
五對宋末詩風的反思與新變
第四節宋元之際臨安唱和群體考述
一張樞、楊纘、周密和吟社詞人群
二鮮于樞、張模為中心的唱和群體
附:宋元之際臨安文人唱和活動年表
第十章南宋遺民文學與江南望族——以江山柴氏四隱為例
第一節士風與家風
一柴氏四隱
二柴氏四隱與宋末士風
三柴氏四隱與江山士脈
四柴氏四隱與柴氏家風
第二節交遊階層與地域
一四隱交遊的階層類型
二四隱交遊的地域分布
第三節柴氏四隱的文學
一四隱著述考
二四隱的論詩主張與詩歌取向
三四隱詩歌的主題
四柴氏兄弟的詞作
附:柴氏四隱合譜
第十一章南宋遺民文人叢考
第一節仇遠交遊考
第二節仇遠事跡詩文系年
第三節舒岳祥事跡考略
一生卒及家世考
二早歲師承考
三宋末仕履考
四元初避兵經歷考
五交遊考
六著述考
第四節世綸堂酬唱瑣考
一舒岳祥與世綸堂酬唱
二世綸堂小考
三關於世綸堂酬唱
四世綸堂與陳西麓卒年新證
附:《舒岳祥年譜》補考
第五節宋元之際金華學派大儒金履祥事跡考略
第六節林景熙事跡考略
第七節汪元量事跡考略
第八節謝翱事跡考略
第九節謝枋得事跡考略
引用書目
人名索引
後記
四東平文人群宴遊唱和事跡考述
五幕府之外的東平文人:以楊雲鵬為例
第二節東平文人的經義之學
一東平參佐與經義之學的復興
二東平府學及儒風
三宋代理學傳入東平時間考
第三節東平文人的詞賦之學
一東平詞賦之風和入元詞臣
二東風詞賦之風探因
三《謝解啟》與東平文人的詞賦觀念
第六章金元之際廟學碑記文的文化內涵
第一節廟學碑記文中的特殊心境
一戰亂的強烈心理印記
二金朝學政學風的追憶
三新朝文治的期許
第二節地域布局及文化背景
一平陽、真定與東平
二文化格局的新支點
第三節金元之際的儒學生態
一儒學與佛道地位的趨同
二南宋理學北傳的軌跡及影響
附:金元之際廟學碑記文目錄
第七章南宋遺民仕元心理的文學呈現——以趙孟頫為例
第一節趙孟頫應徵仕元的心理起點
第二節入仕的敘述模式
第三節仕元心理的文學呈現
第八章宋元之際江西遺民詞人群
第一節江西遺民詞人群體概貌
一入元行跡類型
二創作心態
第二節江西遺民詞人交遊考述
一群體內部交遊
二與兩浙遺民詞人的交遊
三與仕元者的交遊
第三節江西遺民詞人的詞學觀念與創作
一主題雅頌與語言鄭衛
二送春詞和節序詞
第四節《名儒草堂詩餘》與江西遺民詞人群
一所謂“南宋遺民”身份的辨析
二詞作主題的複雜性
三關於劉秉忠、許衡的入選
四《名儒草堂詩餘》與江西詞人群的關係
附:江西遺民詞人群合譜
第九章宋元之際的遺民唱和——以臨安為中心的考察
第一節宋元之際臨安唱和活動的變遷
一宋末臨安游士階層的形成與唱和活動
二元初臨安唱和活動之盛衰
第二節唱和活動的社會功能
一千謁
二議政
第三節唱和活動的文學特質
一長題長序的流行與詩詞文的結合
二從對話模式到群像塑造
三牽韻限題
四創作理論與經驗的總結
五對宋末詩風的反思與新變
第四節宋元之際臨安唱和群體考述
一張樞、楊纘、周密和吟社詞人群
二鮮于樞、張模為中心的唱和群體
附:宋元之際臨安文人唱和活動年表
第十章南宋遺民文學與江南望族——以江山柴氏四隱為例
第一節士風與家風
一柴氏四隱
二柴氏四隱與宋末士風
三柴氏四隱與江山士脈
四柴氏四隱與柴氏家風
第二節交遊階層與地域
一四隱交遊的階層類型
二四隱交遊的地域分布
第三節柴氏四隱的文學
一四隱著述考
二四隱的論詩主張與詩歌取向
三四隱詩歌的主題
四柴氏兄弟的詞作
附:柴氏四隱合譜
第十一章南宋遺民文人叢考
第一節仇遠交遊考
第二節仇遠事跡詩文系年
第三節舒岳祥事跡考略
一生卒及家世考
二早歲師承考
三宋末仕履考
四元初避兵經歷考
五交遊考
六著述考
第四節世綸堂酬唱瑣考
一舒岳祥與世綸堂酬唱
二世綸堂小考
三關於世綸堂酬唱
四世綸堂與陳西麓卒年新證
附:《舒岳祥年譜》補考
第五節宋元之際金華學派大儒金履祥事跡考略
第六節林景熙事跡考略
第七節汪元量事跡考略
第八節謝翱事跡考略
第九節謝枋得事跡考略
引用書目
人名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