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遺民詩

《宋遺民詩》,由中國宋代入元代,而不肯仕元的宋代遺民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宋遺民詩
  • 創作年代:宋代
內容簡介
明無名氏和程敏政(1445?~1500?)各編有一種《宋遺民錄》,所收人物和標準有出入。宋遺民詩的內容十分豐富,或抒發亡國之痛,如汪元量的《越州歌》;或表示要堅決進行抗元鬥爭,不惜犧牲生命,文天祥就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等視死如歸的誓言;或遁跡山林,誓不與元統治者合作,表現出同樣的民族氣節,謝枋得《慶全庵桃花》借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把元統治者比作暴秦,不讓花隨流水、漁郎問津,表明他根本不願作元的臣民;或悼念為國捐軀的亡友,文天祥殉國後,謝翱撰著名的《西台慟哭記》,又作《西台哭所思》詩;或睹物思舊,抒發故國之思,如謝翱的《過杭州故宮二首》;或揭露元統治者的暴行,他們發掘南宋帝後陵墓,掠奪墓中珠寶,林景熙、謝翱等人收拾遺骨葬於蘭亭等處,種上冬青樹以為標幟,林景熙《夢中作》所詠即此事:“一抔自築珠丘土,雙匣猶傳竺國經。獨有春風知此意,年年杜宇泣冬青。”“宋之亡也,其詩亦盛。”(錢謙益《牧齋集》卷十八《胡致果詩序》)南宋後期的詩壇出現了衰頹的景象,宋遺民詩是宋詩的迴光返照,他們一反南宋後期的四靈派、江湖派多寫自然景物和抒發個人感觸的狹窄天地,或記敘他們的鬥爭經歷,或抒“麥秀”、“黍離”之悲,真實地反映了南宋滅亡前後的情況,被視為“詩史”。其風格或接近杜甫的沉鬱悲壯,或接近李賀、孟郊、賈島的奇崛幽峭,往往各有其獨特的風格,在藝術上有一定成就,為宋代詩壇增添了最後的光彩。程敏政輯《宋遺民錄》15卷,有《知不足齋叢書》、《筆記小說大觀》本;明無名氏輯《宋遺民錄》1卷,有汲古閣合訂《唐宋元詩》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