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米芾行書復官帖

宋米芾行書復官帖

宋米芾行書復官帖》是宋代米芾寫於1104年(崇寧三年)五月的一件書法作品,尺寸為縱27.1厘米,橫49.9厘米,作品文後有米友仁、郭天錫、成親王等人的題跋。《墨緣匯觀》、《壯陶閣書畫錄》等書對此帖均有著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米芾行書復官帖
  • 類別:書法
  • 年代:宋代
  • 作者:米芾
  • 規格:縱27.1厘米,橫49.9厘米
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賞析

這件作品給人的最直接的印象就是自然灑脫、一氣呵成。初看起來,整幅作品橫不成行,豎不成列,甚至出現了幾處補字的情況,是一件不太完美、不太精到的作品。但正是由於這種不完美和不精到,反而使這件作品更具藝術魅力和感染力。第一行“一年復官不知是”下筆緩慢,起筆藏鋒,中鋒行筆,結體穩健,筆酣墨飽,充分顯示了米芾的功力。從第二行開始,則有了明顯的變化,起筆不再處處藏鋒,而是或藏或露,行筆不再遲緩,而是加快了速度,增加了草書的成分,而且多有枯筆。這些,一方面增加了字的動感,另一方面增加了字的力度,同時,也增加了整幅作品的氣勢。在用墨方面,這件作品也頗值得稱道。燥、潤、酣、枯、濃、淡自然地組合在一起,達到了燥潤相映、濃淡相宜的效果,給人以強烈的節奏感和震撼力。
這件作品的章法。古人云:“無法之法,乃為至法。”用這一標準來評價《復官帖》,是最為貼切不過的。儘管它橫無行、縱無列,但米芾卻在書寫的變化中實現了整幅作品的和諧統一。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是一種矛盾中的和諧。
這件作品的另一個值得讚嘆之處是米芾對古人的融會貫通。米芾對於前人如“二王”、顏真卿、李邕等的法帖到了如醉如痴甚至為了據為己有而不擇手段的地步。他在傳統上下過很大的工夫,有時臨摹原帖可以毫釐不爽、幾可亂真。《宋史》上稱他“妙於翰墨,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尤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正因為他功力深厚,在創作過程中就可以如魚得水,左右逢源。米芾並不是一味地摹仿前人,而是依靠自己的功力和對傳統的理解自然流露,從而達到天衣無縫、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集古終能自成家”,米芾的成功給予後人的啟示也就在於此。如果想在書法上有所收穫,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深入傳統、遍臨百家、博採眾長。這樣似乎看起來是比較慢也比較笨的途徑,但實際上,慢往往意味著快,笨也往往意味著巧。“宋四家”之一米芾的實踐多少可以說明這個道理。

作者簡介

米芾(1051—1107年),北宋書法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工於書法,擅長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初師歐陽詢、柳公權,字型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其繪畫擅長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書法中的點入畫,用大筆觸水墨表現煙雲風雨變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稱“米氏雲山”,富有創造性。米芾傳世的書法墨跡有《向大後輓辭》《蜀素帖》《苕溪詩帖》《拜中嶽命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