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林(紅軍戰士)

宋玉林(紅軍戰士)

宋玉林(1915-2001),江西省會昌縣西江鎮蓮石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軍團第1師1團排長、連長。參加了第3、4、5次反圍剿和長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玉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西省會昌縣西江鎮蓮石人
  • 出生日期:1915
  • 逝世日期:2001
  • 職業:黨員
  • 主要成就:任紅1軍團第1師1團排長、連長。參加了第3、4、5次反圍剿和長征。
人物生平,抗美援朝,

人物生平

宋玉林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連長、營長,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1團代團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2分校高幹隊隊長,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區教導5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進支隊隊長,晉察冀軍區第3縱隊隨營學校校長,華北軍區第2兵團第8縱隊第8旅旅長,第19兵團第63軍188師師長。華北的一些大仗、硬仗,幾乎都參加過,且屢建戰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6軍198師師長、第66副軍長,參加了第1、2、3、4次戰役。1955年回國後,任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8軍軍長,北京軍區副參謀長、副司令員。1965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 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三級紅星獎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01年12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抗美援朝

1950年,宋玉林參加抗美援朝,擔任66軍198師師長,參加1、2、3、4次戰役。在五音山防禦戰中,和韓8師打了一場硬仗。五音山一戰,宋玉林上演了一出“空城計”。當時198師是戰役預備隊,奉命防守五音山。善於打阻擊防禦的宋玉林帶領前進指揮組
30多人先於師主力到達五音山,而朝鮮人民軍部隊未及交接防務已撤離,五音山成為一座空山。這時警衛分隊抓了幾名韓軍便衣特務,經審問美2師和韓8師已經占領五音山南面的橫城,拂曉將進攻五音山,宋玉林大吃一驚,親自審問俘虜,得知敵軍未弄清五音山防禦情況,並不知道朝鮮人民軍已撤離。他將計就計,讓當地民眾扮裝人民軍,擺兵布陣,設計放掉俘虜。這些俘虜看見沿途均有部隊和陣地,向上司做了報告。韓8師師長將原定的“突襲進攻圍殲作戰”改為“威力偵察作戰”,使198師贏得一天一夜時間,占領了五音山。這件事,在韓國出版的《韓國戰爭史》中有記載。後來敵軍對五音山攻擊了兩天,均被198師打退。第3天,敵軍改變戰術,以正面牽制進攻,側翼則集中坦克沿五音山一側公路向北突擊,企圖迂迴五音山。機敏的宋玉林早已指揮部隊破壞了道路,層層設障,道道阻擊,使敵軍又遭敗績。198師在五音山浴血奮戰5晝夜,打退韓8師多次進攻,殲敵1500人。我軍開始反擊後,宋玉林乘敵混亂,抓住戰機,組織一精幹突擊隊,直插敵後,炸毀橋樑,切斷交通,破壞通信線路,打亂敵指揮。宋玉林指揮198師,將韓8師包圍,並實施突破。當敵軍全線潰退,他指揮部隊不停留,不貪繳獲,堅決插向縱深,斷敵退路,在友軍的配合下,將韓8師分割圍殲,198師俘敵2000多名,繳獲坦克50餘輛,火炮100多門,汽車1000多輛。戰後,為此戰創作的歌曲《英雄的陣地鋼鐵的山》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每周一歌,傳遍全國,仍在北京武警16支隊4中隊(五音山特功連)傳唱。
1951年4月,宋玉林率198師回國。6月,他擔任68軍副軍長,第二次入朝。他率部在文登里粉碎美軍坦克劈入戰中立下不朽功勳。此次宋玉林指揮68軍204師到文登里接替朝鮮人民軍防務,接防完畢,敵軍已突入我軍陣地6公里。宋玉林當即決心,指揮部隊和叄千民工,一夜之間,在文登公路兩側構築反坦克陣地,在全師範圍內抽調反坦克火器,組成反坦克大隊進入陣地。204師在5天時間裡,擊毀敵坦克34輛,擊傷12輛,敵軍不得不停止了對204師的進攻。
1953年在金城以南戰役中,宋玉林擔任西集團司令員兼68軍代軍長,所部殲滅韓軍王牌首都師,活捉該師副師長。當時西集團由68軍和54軍130師組成,任務是依次穩紮穩打,逐步向前推進。宋玉林不同意這種打法,主張大膽穿插迂迴,直插敵縱深,奇襲敵指揮所。宋玉林的主張得到在前線觀戰的名將李天佑及趙冠英的支持。戰役打響後,宋玉林指揮203師和204師雙斧劈門,撕開突破口,13支滲透穿插支隊乘機殺入,其中一支部隊化裝為韓軍,直插韓軍首都師1團團部,搗毀團部,除敵團長等個別人外,團部人員大部被殲,這就是著名的奇襲白虎團。接著西集團又殲滅了首都師機甲團,擊斃該團團長。在防守打敵反撲的戰鬥中,西集團也有出色表現。此役西集團奪取敵占區55平方公里,斃傷俘敵18000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