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漱石

宋漱石(1901~1981),又名宋潔。雲南昆明人。

先後畢業於雲南財政專門學校、北平私立民國大學。1924年在廣州加入中國國民黨,一度在國民革命軍中從事政治工作。1929年10月,任中央軍校武漢分校政治教官。1933年返昆明,在雲南大學任教。1934年春去上海,任中學教員、《神州日報》主筆,後兼武漢日報駐滬特約記者。1937年八一三事變不久來漢,經武漢日報社社長王亞明推薦,任該報主筆。不久總編王星岷病逝,宋升任總編輯。1938年8月,武漢淪陷前夕,率該社職工將部分機器設備運往貴陽,籌備創辦貴陽《中央日報》。同年10月,該報創刊,仍任總編輯。1940年冬,《武漢日報》恩施版主任、代理社長徐叔明離任,經王亞明向國民黨中央宣傳部舉薦,宋被任命為武漢日報社社長,主持編務,對陳誠在湖北推行的“新湖北建設計畫”,採取支持合作的態度。為了爭取讀者,擴大發行,任用曾經參加過左聯的韓勁風主編《鸚鵡洲》副刊,發表過一些比較進步的稿件。隨後又聘請張兆麟(本名劉樂楊)、曹祥華(均為中共地下黨員)等辦報。還極力擴展影響範圍,在湖南芷江創辦《中央日報》。1944年在黃岡三里畈創辦《武漢日報》敵後版。1945年日本投降不久,楊虔洲帶領武漢日報鄂東分社人員率先進入武漢,接收日本軍部主辦的《武漢報》,楊任社長。9月29日《武漢日報》光復版出版。隨後宋率該社職工陸續自恩施返漢。經王亞明調解,宋仍為社長,楊則充當副社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漱石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1
  • 逝世日期:1981
教育生涯,主要作品,

教育生涯

先後畢業於雲南財政專門學校、北平私立民國大學。1924年在廣州加入中國國民黨,一度在國民革命軍中從事政治工作。1929年10月,任中央軍校武漢分校政治教官。1933年返昆明,在雲南大學任教。1934年春去上海,任中學教員、《神州日報》主筆,後兼武漢日報駐滬特約記者。1937年八一三事變不久來漢,經武漢日報社社長王亞明推薦,任該報主筆。不久總編王星岷病逝,宋升任總編輯。1938年8月,武漢淪陷前夕,率該社職工將部分機器設備運往貴陽,籌備創辦貴陽《中央日報》。同年10月,該報創刊,仍任總編輯。1940年冬,《武漢日報》恩施版主任、代理社長徐叔明離任,經王亞明向國民黨中央宣傳部舉薦,宋被任命為武漢日報社社長,主持編務,對陳誠在湖北推行的“新湖北建設計畫”,採取支持合作的態度。為了爭取讀者,擴大發行,任用曾經參加過左聯的韓勁風主編《鸚鵡洲》副刊,發表過一些比較進步的稿件。隨後又聘請張兆麟(本名劉樂楊)、曹祥華(均為中共地下黨員)等辦報。還極力擴展影響範圍,在湖南芷江創辦《中央日報》。1944年在黃岡三里畈創辦《武漢日報》敵後版。1945年日本投降不久,楊虔洲帶領武漢日報鄂東分社人員率先進入武漢,接收日本軍部主辦的《武漢報》,楊任社長。9月29日《武漢日報》光復版出版。隨後宋率該社職工陸續自恩施返漢。經王亞明調解,宋仍為社長,楊則充當副社長。
宋曾在國民黨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三期、黨政高級班第一期畢業。抗日戰爭勝利後,與在漢的中訓團黨政高級班同學形成一個以原中訓團教育長、湖北省政府主席王東原為首的政治小集團。1946年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宋為了和其他報紙競爭,搶發新聞,製造輿論,在報社設定3部電話,接收中外稿件。1947年2月,仿效上海《申報》,出版《武漢日報年鑑》,上下兩冊,約200萬字。1947年下半年,武漢日報社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董事會和監事會,聘請武漢大學校長周鯁生和工商、金融界一些知名人士為董、監事,王亞明為董事長,宋為董事兼社長。同年宋在全國新聞界的立法委員競選中當選候補立法委員。此後經常活動於南京、上海之間。為多套購配給紙以牟取暴利,王、宋成倍向上虛報報紙發行數量,冒購的新聞紙則由該報駐滬辦事處主任鄒傑夫在上海高價出售。同時大做黃金投機生意。1949年2月,宋見國民黨大勢已去,武漢難保,拋出“搬遷廣州,遣散職工”的“應變”部署。隨後逃往廣州,於廣州解放前夕轉至香港。1950年5月,台灣“立法委員”出缺,宋即赴台灣,轉為正式“立法委員”,並任台灣中央政治大學新聞系、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教授。

主要作品

著有《國際政治論述》、《報業行政》、《琉球歸屬問題》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