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通背拳始創於清末年間,流傳於甘肅、陝西、大西北一帶,是一種剛柔相濟,融合道家武當派、佛家少林派、以及各門各派的通背拳、通臂拳為指針,博採眾家之長,吸各門各派之精華,自創的一門宋氏通背真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氏通背拳
- 外文名:Bei Quan song
- 創始人創始人:宋天祥
- 時間:1889--1987
- 生於:清朝末年
起源與發展,
起源與發展
源流與發展 (),,卒於一九八七年,享年九十八歲。早年以保鏢、教頭為生,他歷經磨難,由道入釋,穿梭於陝西、鹹陽一帶,在大西北收徒弟上百餘人。一九五零年宋氏一家返回老家河南省堰師市李村鎮下莊村,從此在鄉務農,安居樂業。 當年,宋天祥先生身材魁梧,儀表堂堂,眉清目繡,膀闊腰圓。精通刀、槍、鞭、棍、拳,尤其是以通背意功,獨家創意。由宋天祥老人親自撰寫的《宋氏通背拳譜》,理意分明,功法簡要,通過自身的精研細鑽、刻苦體練,深得其妙,他將內功、納卦、神運、地尤四經與內家拳、白猿通背、沙氏通背、形意拳融為一體。宋氏通背拳重視內功,內壯才能外強,在陝西、甘肅拳術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名氣很響。
九十年代以前,河南省堰師市李村鎮下莊村,山野地僻,交通閉塞,與外交流甚少,宋氏一家除了務農,就是研練拳術。星移斗轉,歲月更選,宋氏通背拳在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中秘而繁衍,世世相因,歷100多年而不衰,經三代(祖父宋天祥、父親宋福堂、子宋鐵龍)而有發揚,到如今的第三代傳人宋鐵龍,更加繼承和發展了宋氏通背真功。
2004年--2005年一年當中,宋鐵龍以其豐碩成果為中華武術增光添彩,以其卓越的武功證實了宋氏通背拳的威力。2004年3月出山,3月8日參加洛陽電視台動感先鋒演出,轟動台下五千名觀眾,獲得特別表演獎。6月8日,參加了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排錄功力記實片。6月中旬,參加河南電視台第四十八期《武林風》,以單掌劈五磚、二指斷磚等獲武林風特別表演獎。10月28日,參加中國首屆功力大賽,在廣東佛山演出獲得特別表演獎。2005年5月21——23日在湖南婁底市參加中國第二屆華夏武術武狀元爭霸賽,技壓群雄,分獲特別表演獎、套路獎、單臂二指倒立獎、鐵拳功力獎、乙散打金腰帶,並稱全國武狀元,獲金腰帶一條,兩枚金牌。湖南衛視、山東衛視、央視四套、央視五套、中國體育報、中國武術雜誌、武林雜誌、洛陽電視台、洛陽日報、洛陽晚報,湖南日報、長沙日報等各家媒體紛紛報導。同年7月6——8日,現年51歲的宋鐵龍先生應邀參加了國家體育總局在安徽淮北舉行的全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擁有200多名的競爭對手中,宋鐵龍先生脫穎而出,經過一天一夜的循環爭奪賽,體重只有60公斤的他,戰勝了75公斤級的江蘇選手鐵拳王李達,榮獲散打冠軍。
緊接著在散打王爭霸賽中,宋鐵龍先生再一次顯示了宋氏通背拳的搏擊真諦,以精湛的武藝和充沛的體力打滿五局,以總分3比2的成績,戰勝了體重75公斤,年齡23歲,曾獲國家三屆散打冠軍的江蘇省專業散打隊鐵腿王於小釺,贏得本屆散打王。散打組委會驚呼:年過半百,體力驚人,創中國武術散打界的奇蹟。
綜上所述,宋氏通背拳術以嶄新、陌生的面孔給我國武術界帶來了神奇和寬慰,充分體現了中華民間武術蘊藏的巨大潛力和精華,從而也對廣大武術愛好者提出了新的課題,散打不是許多人認為的受限於年齡的制約。宋氏通背拳和宋鐵龍先生的出現,給我們以很好的啟迪:武術源於民間,根在民間,任何有利武術發展和繼承的武術瑰寶都要我們去發揚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