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道學新論:本體論建構與主體性轉向

基本介紹

  • 書名:宋明道學新論:本體論建構與主體性轉向
  • 出版時間:2005-05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信息,

基本信息

宋明道學新論——本體論建構與主體性轉向
作者:傅小凡
出版時間:2005-05
叢書名:哲學新視界系列叢書
頁數:450
開本:32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宋代儒學主要以道學的形式得到復興,以朱熹為代表的宋代儒家,建構了完整的本體論體系,並且逐步在思想界取得獨尊的地位。明朝末期,心學取代理學的獨尊地位而成為顯學,中國哲學發展出現了鮮明的路向轉變。人們從以對客觀實體的思考為中心,轉向以對主體心性的探求為中心;又主體適應客體,轉向客體適應主體。哲學主體性的轉向促進了晚明思想的解放。出現了擺脫宿命論束縛的“意願論”和意欲衝決傳統禮教的“唯情論”,並且出現理性主義與非理性主義並行的兩條路向。明清之際,道學的發展表現出調和理性與非理性、整合意志與宿命,統一知、意、情的努力。理、氣、心三派最終達到圓融統一,完成了對哲學主體性轉向的歷史結論。

目錄信息

導 言…………………………………………………………………………………………(1)
第一章 建構宇宙模式………………………………………………………………………(1)
第一節 從無極到人極…………………………………………………………………(2)
一 自無極而為太極………………………………………………………………(2)
二 誠乃萬物資始與聖人之本……………………………………………………(7)
三 原始返終,知生死之說………………………………………………………(9)
第二節 際天人之學……………………………………………………………………(12)
一 數之用為生物之時……………………………………………………………(12)
二 體用交而人物之道備…………………………………………………………(18)
三 富貴在天,功德在人…………………………………………………………(25)
第二章 初創中的分歧………………………………………………………………………(30)
第一節 仁者渾然與物同體……………………………………………………………(31)
一 元來只是此道…………………………………………………………………(31)
二 灑掃應對便是形而上者………………………………………………………(33)
三 此道無對,大不足以名之……………………………………………………(39)
第二節 天理本體論的初建……………………………………………………………(41)
一 元無少欠百理具備……………………………………………………………(41)
二 吾生之所固有者………………………………………………………………(49)
三 盡心知性而知天………………………………………………………………(55)
第三節 初具規模的本體論……………………………………………………………(64)
一 太虛為體氣為用………………………………………………………………(64)
二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72)
三 大其心能體天下之物…………………………………………………………(78)
第三章 本體論的完成………………………………………………………………………(88)
第一節 本體與存在……………………………………………………………………(89)
一 精神性的本體…………………………………………………………………(89)
二 物質性的存在…………………………………………………………………(100)
三 本體與存在的關係……………………………………………………………(106)
第二節 主體與心性……………………………………………………………………(116)
一 人道與人性……………………………………………………………………(116)
二 心體與心用……………………………………………………………………(123)
三 心體與性情……………………………………………………………………(128)
第三節 主客體的統一…………………………………………………………………(133)
一 天與人…………………………………………………………………………(134)
二 心與物…………………………………………………………………………(137)
三 知與行…………………………………………………………………………(140)
第四章 認知的主體性………………………………………………………………………(152)
第一節 吾心便是宇宙…………………………………………………………………(152)
一 道一而充塞宇宙………………………………………………………………(153)
二 心乃天下之同心………………………………………………………………(158)
三 道與言說………………………………………………………………………(163)
第二節 天理是人的內在尺度…………………………………………………………(167)
一 吾心中正之本體………………………………………………………………(167)
二 隨處體認天理…………………………………………………………………(172)
三 吾之所以為吾者………………………………………………………………(179)
第三節 提升物質存在的地位…………………………………………………………(183)
一 理無非一氣而已………………………………………………………………(183)
二 元氣之上無道理………………………………………………………………(193)
第四節 我的靈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204)
一 對客觀本體論的改造…………………………………………………………(204)
二 良知說的主體性意義…………………………………………………………(216)
三 自我覺醒與主體意識…………………………………………………………(230)
第五章 順應生命意願………………………………………………………………………(239)
第一節 身是矩,天下國家是方………………………………………………………(240)
一 天然自有之理…………………………………………………………………(240)
二 天下萬物依於己………………………………………………………………(245)
三 身與道原是一體………………………………………………………………(250)
第二節 生命存在的優先地位…………………………………………………………(254)
一 生命本體論……………………………………………………………………(256)
二 人生之理與功利………………………………………………………………(260)
三 御天造命的意志………………………………………………………………(265)
第三節 主體權利與合理欲望…………………………………………………………(270)
一 “矩”範疇的主體性…………………………………………………………(270)
二 滿足人們的合理欲望…………………………………………………………(274)
三 主體間的溝通與平等…………………………………………………………(279)
第六章 情的普遍意義………………………………………………………………………(284)
第一節 剔除天理後的孤獨……………………………………………………………(285)
一 窮究生死根因…………………………………………………………………(286)
二 童心與真我……………………………………………………………………(291)
三 孤獨與自由……………………………………………………………………(296)
第二節 獨抒性靈後的無我……………………………………………………………(305)
一 反對文壇的復古主義…………………………………………………………(306)
二 追求個性自我到無我…………………………………………………………(311)
三 “無我”的深層意蘊…………………………………………………………(317)
第三節 追求情的普遍意義……………………………………………………………(321)
一 因情成夢………………………………………………………………………(322)
二 以情設教………………………………………………………………………(327)
三 一愛愛人………………………………………………………………………(335)
第七章 意志主宰生命………………………………………………………………………(341)
第一節 尋求永恆理想…………………………………………………………………(342)
一 立極存乎體……………………………………………………………………(342)
二 立教以救時……………………………………………………………………(346)
三 一副真精神……………………………………………………………………(350)
第二節 創有意義人生…………………………………………………………………(355)
一 反思的本體地位………………………………………………………………(356)
二 精神世界的純靜………………………………………………………………(359)
三 心靈的自由獨立………………………………………………………………(365)
第三節 精神主宰生命…………………………………………………………………(370)
一 一元生意周流不息……………………………………………………………(371)
二 無極而太極獨之體……………………………………………………………(376)
三 聞道在破除生死心……………………………………………………………(381)
第八章 歷史性的總結………………………………………………………………………(386)
第一節 經世與責任……………………………………………………………………(387)
一 反對清談,主張務實…………………………………………………………(387)
二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392)
三 知恥盡責,死而後已…………………………………………………………(396)
第二節 理氣心圓融……………………………………………………………………(399)
一 本體圓融,路向統一…………………………………………………………(400)
二 批判封建,渴望治法…………………………………………………………(407)
三 生死關懷,人生價值…………………………………………………………(412)
第三節 反思與總結……………………………………………………………………(416)
一 世界本質的探索………………………………………………………………(417)
二 道德本體的重建………………………………………………………………(425)
三 主體價值的追求………………………………………………………………(434)
主要參考文獻…………………………………………………………………………………(44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