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其相關疾病(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消化性潰瘍、胃癌等)、小腸疾病診治及其內鏡操作、功能性胃腸病等方面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和經歷。
教育經歷
1995-2001年復旦大學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本科
2001-2006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碩士和博士
工作經歷
2006-2007年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住院醫師
2007-2013年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主治醫師
2013至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主任醫師
2015至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教授
科研工作
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0餘項。“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支撐計畫幽門螺桿菌課題主要骨幹成員。國際會議發言6次。三次在國際會議上榮獲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科研成果
主持首發專項課題一項:以實時聚合酶鏈反應技術檢測克拉黴素耐藥基因和CYP2C19等位基因為指導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個體化治療研究。
主持北醫三院中青年骨幹基金一項:雙氣囊電子內鏡並發胰腺炎或高澱粉酶/脂肪酶血症的機制研究。
“十一五”國家支撐計畫科課題“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的規範化研究”、“十二五”國家支撐計畫課題“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的多種因素一次性檢驗技術平台的研究”主要參與人員。
學術兼職
北京市消化病學分會委員兼秘書、
北京市消化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北京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Hp與早癌學組委員、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委員兼秘書等。
獲獎情況
曾獲得全國胃腸動力之星評選二等獎。
曾在全國小腸鏡及膠囊內鏡學術大會上榮獲優秀論文獎。
2010年、2011年兩次在APDW國際會議(馬來西亞、新加坡)上榮獲“JGH Travel Grant Award”。
曾在美國波士頓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 Joint International Meeting上,獲得“Young Investigator Workshop Award”。
中華消化雜誌主辦的全國酸相關疾病辯論賽全國總冠軍成員。
曾獲北京市病歷質量評比個人優秀獎。
曾獲得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教師和北醫三院優秀教師。
曾獲得北醫三院技術創新獎。
獲獎情況
榮獲北京市優秀病歷獎、北京市病歷質量評比個人優秀獎、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教師、北醫三院優秀教師、北醫三院技術創新獎(一等獎和二等獎)、疑難危重病例獎等。
獲批北醫三院新技術新項目4項。榮獲全國胃腸動力之星稱號。獲批實用新型專利4項。
在全國小腸鏡及膠囊內鏡學術大會上榮獲優秀論文獎。中華消化雜誌主辦的全國酸相關疾病辯論賽全國總冠軍成員。全國膠囊內鏡病例大賽冠軍。
作為重要參與人員榮獲華夏醫學科技獎和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被評為北醫三院優秀青年醫師、青年學術骨幹以及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主要論文
食管膠囊內鏡檢查方法的改進研究
| 中華消化內鏡雜誌
| 2010
|
膠囊內鏡在消化系統疾病中的診斷價值
|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 2010
|
符合羅馬III標準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固體胃排空功能研究
| 胃腸病學
| 2008
|
雙氣囊電子內鏡在消化系統疾病中的診斷價值
| 臨床消化病雜誌
| 2009
|
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繼發門脈高壓症六例分析並文獻複習
| 中華內科雜誌
| 2010
|
液體負荷試驗同步胃內壓測定評價胃部感覺和容受功能
| 中華醫學雜誌
| 2010
|
不同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病理生理機制的比較研究
| 中華消化雜誌
| 2010
|
功能性消化不良重疊症狀與精神心理因素關係的初步研究
| 中華消化雜誌
| 2008
|
腹膜假粘液瘤的臨床病理特徵和預後分析
| 中華內科雜誌
| 2005
|
有和無重疊症狀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消化不良症狀學和發病機制的比較研究
| 胃腸病學
| 2006
|
內鏡下膠囊放置對小腸膠囊內鏡檢查圖像質量影響的研究
| 中華消化內鏡雜誌
| 2014
|
雙氣囊小腸鏡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診斷價值
| 中國微創外科雜誌
| 2009
|
膠囊內鏡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診斷價值
| 臨床薈萃
| 2009
|
臨床病例討論 - 第398例腹脹3個月
| 中華內科雜誌
| 2010
|
膠囊內鏡診斷原發性小腸淋巴管擴張症一例
| 中華醫學雜誌
| 2010
|
替加色羅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研究進展和套用前景
| 胃腸病學
| 2006
|
在中國醫學論壇報上,以文獻解讀、病例討論等形式發表文章10餘篇
著作譯作
發表各類期刊文章50餘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文章30餘篇,SCI文章10餘篇。主持和參與書籍編譯10餘部。在中國醫學論壇報上,以文獻解讀、病例討論等形式發表文章1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