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吟可春雨圖

宋吟可春雨圖

《宋吟可春雨圖》是由現代的宋吟可81歲時創作的一幅國畫。畫面物象不多,作者僅僅通過江邊溪岸石磯上,幾隻鸕鶿的不同姿態,隨風擺動的垂柳,江岸石磯邊留下的魚簍,幾樣簡單物象的描繪和意匠安排,將觀者引入無限遐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吟可春雨圖
  • 作者宋吟可
  • 創作年代:現代
  • 規格:70×68厘米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該畫畫面描述了石磯之上,四隻鸕鶿剛剛上岸,抖落身上的水珠,姿態各異,神情不同。棲息在磯頭的兩隻,意態閒適;中間一隻,展翅回首,張著長喙鳴叫著;另一隻則只畫出背影,側頸食胸,可能正在用它那長喙梳理著胸前的羽毛,亦或正望著水中潛弋的游魚呢!一枝竹篙斜插在水邊石磯旁,上面繫著半浸在水中的魚簍。

作品賞析

春和景明,楊柳扶疏,新條嫩枝倒垂岸邊,水面上映出倒影。江中魚蝦不時躍出水面,漁人駕舟,鸕鶿在江上忙著捕魚捉蝦。鸕鶿一次次入水捉魚,又一次次飛回船上,漁人將魚從其口中取出,一幅江南水鄉的旖旎風光和人們捕魚的繁忙景象。江上天氣變化莫測,江溪上風涌波起,突然間風雨驟至,漁人忙不迭的招呼鸕鶿登船,搖舟返岸避雨。這下可樂壞了忙了半天的鸕鶿,漁人把它們留在岸邊的洲渚石磯之上,四隻鸕鶿棲息在石磯上,意態閒逸,或梳理羽毛、或嬉戲、或遠眺。風停雨歇之後,漁人滿載而歸,喜洋洋、樂滋滋的賣魚沽酒歸家,遠處村落中翠煙裊裊,籠罩在一片紅霞之中。
作者在處理畫面時,可謂匠心獨運,截取全過程中的一個畫面,畫面看上去雖滿,但物象不多,主體突出。四隻鸕鶿和石磯以對角線的構圖方式安排,柳枝從畫面上方和左方斜垂而下,穿插得宜。老枝嫩條籠著朦朦的淺青綠色,營造出細雨霏霏的意象。雖沒畫出整株垂柳,卻給人留下江溪岸邊,楊柳扶疏,垂柳成蔭,樹下繫著小舟,漁人躲在岸邊茅店避雨的想像空間。“畫外意”表現的極為充分。
鸕鶿以濃淡墨大筆揮寫,筆觸隨解剖結構而變化,造型準確,濃淡墨對比鮮明。江溪邊的石磯大石,寥寥數筆勾出輪廓,再以飽蘸濃淡不同的花青,大筆觸渲寫,體現出石面濕潤光滑,苔痕滿布,蒼翠欲滴。魚簍以較乾的筆墨勾勒出大概,墨色富於變化,即有質感,也體現出結構關係。柳枝亦以濃淡不同的筆墨,信筆寫來,穿插自然,交搭得宜。作者沒有具體表現柳葉,卻很概括地體現了細雨淅瀝中,雨霧朦朧,柳枝、柳葉在風吹雨淋中隨風搖擺的嫵媚印象。
整個畫面構圖雖滿,但並不滯悶,畫幅四周染以淡色,烘托氛圍。墨痕濕潤,水氣淋漓,更顯得生動空靈。所敷色彩不多,且多淡色,如花青、赭黃、淡赭等,濕筆輕帶,但卻變化微妙,清淡宜人,充分地表現了江南春色和細雨中的水汽瀰漫,一片濕潤的江南雨景。給人一種“未必柳條能作雨”,“才吹小雨又須晴”之想。

作者簡介

宋吟可(1902 —1990),原名蔭科。在南京讀中學時,因家境貧寒輟學。15歲到上海商務印書館學作書籍插圖,業餘習人物、花鳥畫,受任伯年、吳昌碩等前輩影響。20世紀30年代流寓廣西,任桂林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講師,並於當地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40年代遷至貴陽定居,多次在貴陽、昆明、成都、重慶等地舉行個人展。1951年任貴州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編輯組組長,隨後相繼任貴州省民族學院,貴州大學藝術系教授,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貴州省文聯副主席,美協貴州分會副主席,美協貴州分會名譽主席,貴州省國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全國文聯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