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隱逸文學、隱逸文化博大精深,奧妙無窮,錯綜複雜,有著很大的研究空間和研究價值。本書正是作者對宋前隱逸詩的研究。本書主要探討了先秦兩漢隱逸思想探源、魏晉南北朝隱逸詩的多元化發展、陶淵明與田園隱逸詩的成熟、隋唐隱逸詩的全面繁榮等。本書主要探討先秦至隋唐隱逸詩的發展流變狀況,由五章二十四節組在,約二十萬字。第一章主要做了一些基礎性的研究工作。首先,對“隱逸詩”一詞的歷史來源進行了考證。其次,對隱逸文化、隱逸文學、隱逸詩研究的歷史加以回顧。第二章論述了隱逸思想形成的淵源。第三章探討了魏晉南北朝隱逸詩主題形態上的多元化發展局面。第四章為個案研究,重點考察陶淵明與田園隱逸詩創作的成熟情形。第五章探討隋唐隱逸詩的繁榮狀況。結束語總結全書,點明本書在四個方面所取得的較為突出的新成果。最後指出,研究隱逸詩能為改善現代人的生存狀誠、尋找和諧的精神家園提供不少有益的借鑑,因而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霍建波,文學博士,現為延安大學文學院講師、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先後發表了《先秦儒、道隱逸觀略論》、《論、中的孔子形象》等學術論文十餘篇。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隱逸詩述論
第一節 隱逸詩三題
一、“隱逸詩”的來歷
二、隱逸詩的界定
三、隱逸詩與山水田園詩、遊仙詩關係的辨析
第二節 隱逸詩研究現狀及其價值意義
一、隱逸文化研究述評
二、隱逸文學研究述評
三、隱逸詩研究述評
四、研究隱逸詩的價值意義
第三節 本論題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二章 先秦兩漢隱逸思想探源
第一節 《周易》開啟了儒、道隱逸思想的端緒
第二節 先秦儒家手段式的待時之隱
第三節 先秦道家目的式的適性之隱
第四節 先秦的反隱逸思想
第五節 兩漢史家的重隱逸思想
第六節 先秦、兩漢隱逸詩的不成熟性
附:隱士名稱與隱士分類考略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隱逸詩的多元化發展
第一節 隱逸精神的高揚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隱逸詩統計
第三節 遊仙隱逸詩的形成與初步發展
一、阮籍、嵇康與遊仙隱逸詩的形成
二、郭璞與遊仙隱逸詩的初步發展
第四節 招隱詩的兩次新變
第五節 山水隱逸詩登上詩壇
一、大謝、小謝的山水隱逸詩
二、沈約、江淹等人山水隱逸詩的變異
第六節 佛家思想與佛理隱逸詩的形成
一、佛家思想對隱逸文化的滲透
二、佛理隱逸詩的形成
第四章 陶淵明與田園隱逸詩的成熟
第一節 陶淵明隱居的意義
一、陶淵明的仕隱經歷
二、陶淵明隱居的意義
第二節 陶淵明田園隱逸詩的成就
一、隱逸題材完備
二、藝術上獨具特色
三、審美上自成風格
第三節 陶淵明的隱逸辭賦、隱逸散文與隱逸詩
第五章 隋唐隱逸詩的全面繁榮
第一節 隱逸精神的低落與轉變
第二節 山水田園隱逸詩的昌盛
一、山水隱逸詩、田園隱逸詩的合流與昌盛
二、田園清歌——孟浩然的山水田園隱逸詩
三、山水禪音——王維的山水田園隱逸詩
第三節 遊仙隱逸詩的興盛
一、道教神仙思想與遊仙隱逸詩
二、仙境逸響——李白的遊仙隱逸詩
第四節 佛理隱逸詩的繁榮
一、佛理隱逸詩創作概況
二、紅塵佛聲——寒山的佛理隱逸詩
第五節 吏隱詩的嬗變
一、吏隱與吏隱詩
二、官場閒吟——白居易的吏隱詩
結束語:尋找和諧的精神家園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