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之戰“十二連城”

宋元之戰“十二連城”

南宋時修建的城堡群。位於樊城東北十里,名叫古城。它是保護樊城東北屏障,它是號稱宋元之戰的“十二連城”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二連城
  • 時期:南宋
  • 地點襄樊(現為襄陽)
  • 時間:公元1271年
南宋時,樊城東北十里有座城堡,叫古城。它是保護樊城東北屏障,它是號稱宋元之戰的“十二連城”之一。《一統志》:鄧城旁近有牛首、安陽、古城、紅崖、白河、沙河、漁浦、新城、淳河、滾河十城。蒙古圍襄陽,分築諸於要津,以絕糧援。明嘉靖年間《襄陽府志》記載,牛首、安陽、古城、紅岩、白河、沙河、魚蘭、新城、淳河、滾河,這十城為宋元所築的要津。清乾隆《襄陽府志》:“古城堡:舊志失載。今考在樊城東北八里。堡臨白河,臨河一面傾圮,三面遺址尚存。宋鹹淳七年(公元1271年)元將忙兀台以兵攻樊城,拔古城。八年(公元1272年)元將懷都攻樊城之古城堡,堡高七層,懷都親冒矢石攻奪之,即此。今堡內金華寺,近時有碑作“固城”。非碑中亦目,此堡為十二連城之一。”這說明古城是元世祖忽必烈攻打南宋邊陲重鎮襄陽和樊城的十分重要的戰略要塞。清《讀史方輿紀要》指明古城故址尚存。古城何時所建,無史可查,最早稱為“鄧塞”。
《襄陽縣誌》記載:“滾河東來自王家河入之(唐白河),折而西經古城、報恩寺迤伍娘洲,清河西北來入之,又南七里河西來至洪家溝入漢。”是宋元之戰時期所築的“十二連城”之一古城。1917年湖北陸軍測量用現代測繪技術測繪的襄陽縣地圖,標明為 “固城”。 抗日戰爭時期,這叫金華鄉, 1945年4月,撤金華寺建公立國小。
1952年《襄陽土地改革村名錄》記載有古城和古城村。古城村有姓氏十三姓,近三百人,茅草房百間,破爛的土瓦房不過四十間。城根以南是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唐白河改道形成的河灘、河溝及防洪的堤埂,城東是東溝和通往京城土路,城西是宋代的官堤、大水大路和小水大路。1982年《襄陽縣地名志》將金華寺錯標為焦枝鐵路以西。
現在襄陽地圖仍標有金華寺,市內有 518路公車通往鄧城大道的金華寺,路上依稀可見古城遺址位山咀處。古城現屬襄陽市襄州區張灣鎮雲灣村1 、2 組,古城中有遠近聞名的金華寺遺址,城周是民房林立,一幢似比一幢高。昔日古城南臨唐白河碼頭、荒灘沙地、河道變成了寬闊公路、高架鐵路、高樓大廈和座座工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