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儒家道德文章與踐履精神》簡介:宋儒躬身踐履聖王留下的文化觀念系統,倫理道德和生命之美相互內化,喚起文藝活動中的道德意識、憂患意識和歷史文化意識,追尋成聖之道,成就其道德文章。道德文章特指一個儒者的道德理想、道德實踐、思想智慧、事功實踐、文藝成就等多種要素的綜合體。張文浩所著,以宋學思想的形成為研究起點,以宋儒在文學、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實踐活動為論述對象,採用互文法,以中心人物聯結起人物群體,從而呈現宋儒的道德文章之內在肌理和整體風貌,並思考其生成邏輯、理論核心及其踐履精神。
基本介紹
- 書名:宋代儒家道德文章與踐履精神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89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作者:張文浩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613205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宋代儒家道德文章與踐履精神》期望通過古今鑒照而服務於當代社會生活,對當前普遍的道德和信仰危機問題奉呈一些思考意見
作者簡介
張文浩,江西於都人,1972年生。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博士畢業,吉林大學博士後。現為長春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占代文論和文藝美學的教學及研究工作。曾主持吉林省社科基金項目《兩宋儒家道德詩學研究》(20118379)與《明代花藝美學思想的研究譜系》(20138203),參研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魏晉南北朝文藝思想通史》(10JJD750005)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社會主義文藝價值觀問題研究》(12AZW002)。已出版編著《瓶花譜》,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圖書目錄
緒論 問題緣起和概念簡析
第一章 儒家文藝美學之“內在目的論”
第一節 釋孔子本意的兩種觀點
第二節 “內在目的論”之美學實質
第三節 “內在目的論”之問題所在
第二章 宋儒道德文章的歷史前提
第一節 文儒韓愈:體仁踐道的先驅者
一 文學崇拜與道德呼喚
二 返本開新與時中法則
三 正名意識與復變精神
四 修辭立誠與文學權威
五 復活荀墨的典範意義
六 組織集團以推進運動
第二節 五代儒學疲弊與文道背離
一 毒手尊拳的五代景觀
二 道德飄零與儒者掙扎
第三節 “本朝以儒立國”之實質分析
一 帝王行為與新型君臣關係
二 “包容政治”調和儒家理想
第三章 文學革新運動與宋儒的道德文章
第一節 狂狷與頌美:最初的踐履方式
一 柳開:偏離正道的儒家狂狷精神
二 楊億:頌美文學觀及其實踐品格
第二節 道德文章之楷模的樹立和影響
一 “君子風節”的輻射力量
二 “六一風神”的因應之道
第四章 建設合理而完美的秩序
第一節 社會秩序:以外王方式進行道德實踐
一 己然而然的行事風格
二 千載難遇之得君行道
第二節 人心秩序:以內聖方式進行政治實踐
一 “正君心”的美好構想
二 聖賢人格的踐履途徑
結語 宋代儒家道德文章的生成邏輯和理論核心
參考文獻
第一章 儒家文藝美學之“內在目的論”
第一節 釋孔子本意的兩種觀點
第二節 “內在目的論”之美學實質
第三節 “內在目的論”之問題所在
第二章 宋儒道德文章的歷史前提
第一節 文儒韓愈:體仁踐道的先驅者
一 文學崇拜與道德呼喚
二 返本開新與時中法則
三 正名意識與復變精神
四 修辭立誠與文學權威
五 復活荀墨的典範意義
六 組織集團以推進運動
第二節 五代儒學疲弊與文道背離
一 毒手尊拳的五代景觀
二 道德飄零與儒者掙扎
第三節 “本朝以儒立國”之實質分析
一 帝王行為與新型君臣關係
二 “包容政治”調和儒家理想
第三章 文學革新運動與宋儒的道德文章
第一節 狂狷與頌美:最初的踐履方式
一 柳開:偏離正道的儒家狂狷精神
二 楊億:頌美文學觀及其實踐品格
第二節 道德文章之楷模的樹立和影響
一 “君子風節”的輻射力量
二 “六一風神”的因應之道
第四章 建設合理而完美的秩序
第一節 社會秩序:以外王方式進行道德實踐
一 己然而然的行事風格
二 千載難遇之得君行道
第二節 人心秩序:以內聖方式進行政治實踐
一 “正君心”的美好構想
二 聖賢人格的踐履途徑
結語 宋代儒家道德文章的生成邏輯和理論核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