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人寫梅花詩意圖卷
- 圖卷體裁:水墨畫
- 紙本:宋箋
- 尺寸:34×440公分
作品介紹,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作品介紹
第四段書林逋(和靖)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繪林逋策杖於水湄月影梅枝交映之間。在宋代,梅花在詩詞中登堂入室,警句絕唱,頻見疊起,林逋的這兩句詩,寫盡了梅花的詩境神韻,具有極高的美學品位,在加上林逋愛梅成癖,終身不娶,具有梅妻鶴子的美譽,使此段更寄託蘊藉出迷人的詩情畫境。
第八段寫陳簡齋(與義)詩:「醉中忘卻頭邊雪,斜插一枝歸竹篙。」繪陳簡齋醉中簪梅傾歌,丐步歸籬門之態。
第九段寫曾茶山(曾幾)詩:「叮嚀說與水邊人,從今日報花訊息。」繪曾茶山曳杖而行,泉石之間的梅花含苞欲放,頗有叮嚀之意。整個畫卷書法用行楷,清逸秀麗,賞書讀詩觀畫,情趣幽深。梅花畫法全以水墨,枝幹皴擦用飛白法,花瓣用白描勾寫,疏枝冷蕊,筆力精妙。梅之標格,詩之意趣,賢者狀貌天機入神,皆可一目而得,好像一篇抒情的散文詩。
創作背景
此《宋人寫梅花詩意圖卷》流傳有序。卷末鈐「歧山」鼎形印、「敬宗書癖」印,卷中幅押縫有「畫禪」印。明永樂年間為刑部侍郎楊宗勛所有,楊攜此卷進京後,有胡儼、楊榮、楊士奇、金幼孜、曾棨、王英、鄒緝、周述、陳敬宗、李時勉等十人題跋。對於此卷,明太祖朱元璋孫朱沖秋曾臨摹過何遜、杜甫、林逋、黃庭堅、蘇軾、張宛丘、陳簡齋七段,名為《七賢詠梅圖》,水墨紙本,三一·一乘四一六·三公分,鈐「明太祖孫襄陵王」、「親筆」二印。現存上海博物館,著錄於《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二)第一四七、一四八頁。
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宋人寫梅花詩意圖卷》進入清朝皇宮,收入《石渠寶笈初編》以後,高宗皇帝乾隆親自臨摹,繪製《御筆仿宋人梅花詩意圖卷》一卷,並為每段題詩,生動地描述出何遜、杜甫等九人在畫中的神態,熱情地褒揚了他們的生平事跡。卷末題:「丁卯清和之望,再展此卷,因各為著句,以志雅趣。」此乾隆親自所仿《宋人寫梅花詩意圖卷》收錄於<石渠寶笈三編〉。
作品賞析
乾隆皇帝其詩,第一段為何遜題:「東海有文人,高風工吐納。恰如橫月枝,標花在嚴臘。格稱少而能,韻復蕭且颯。質麗兩不傷,清濁一以合。故且忘年交,沈范欣朋盍。」鈐御璽「如如」「抑齋」二印。第二段為宋廣平題:「開元賢相傳芳規,博學工文乃餘事。已辦和羹商鼎調,何妨作賦偶遊戲。梅花本來心似鐵,惟其有之言故備。我聞所好性相近,朱赤墨黑從其類。不見開元欲末姚宋死,乃有沉香亭畔牡丹叢里楊妃醉。」鈐御璽「會心不遠」「德充符」二印。第三段為杜甫題:「忠君愛國之意,鯨魚碧海之辭,萬里風煙之地,三冬落寞之時。雖傲寒如梅也,亦將有所不禁,而先生處之若夷。獨巡檐而索笑,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夫何不宜。」鈐御璽「大塊假我以文章」「寓意於物」二印。第四段為林逋題:「宋故多儒,熟稱深造。懿哉君復,名不自表。林宗之儔,風清月皎。有如時雨,化物起槁。不藥而愈,不食而飽。汗牛充棟,梅詩豈少。兩句千古,誰不傾倒。絕類離倫,一斑可曉。敬拜下風,宜乎米老。」鈐御璽「入席有餘香」「秀色入窗虛」二印。第五段為黃庭堅題:「山谷書如張長史,其詩亦學李王孫。奚奴拿梅詩意足,奚啻錦囊留墨痕。梅乎人乎,其同一精神乎,底用多言。」鈐御璽「取意在廣求」「清吟寄遐思」二印。第六段為蘇軾題:「黃昏立馬凍溪邊,寒逼霜髯聳兩肩。只為詩栽羞讓古,不教花品獨稱仙。蠻江瘴嶺何人問,冷骨幽香各自憐。消得色聲香味觸,月明如鏡好參禪。」鈐御璽「叢雲」「落花滿地皆文章」二印。第七段為張宛丘題:「翛然纈玉枝,裴幾對支頤。影共寒燈瘦,香偏鼻觀宜。不須觀舞劍,乍可助臨池。底復凝神坐,停毫結構時。」鈐御璽「愛竹學心虛」印。第八段為陳簡齋題:「春光訊息竹籬尋,新格斜抽軟玉簪。侵鬢莫嫌多雪色,雪於梅是舊知音。」鈐御璽「半榻琴書」印。第九段為曾茶山題:「高士心好梅,試問何緣因。梅豈待高士,而後益精神。天然契合處,不可參根塵。偶讀茶山詩,令我思其人。」鈐御璽「乾隆宸翰」「掬水月在手」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