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偏見

宋人偏見

出處

《韓非子·說難》

韓非子(約前280年~前233年),也稱韓非,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新政),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韓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諸家的一些觀點,形成了以法治思想為中心,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體系,被稱為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同義詞,原文,注釋,譯文,主旨,

同義詞

原文

宋①有富人,天雨牆壞②。其子曰:“不築③,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④亦云⑤。暮⑥而果⑦亡⑧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⑨鄰人之父。

注釋

①宋:指宋國。
②壞:毀壞。
③築:修補。
④父(fǔ):老人。
⑤亦云:也這樣說。
⑥暮:晚上。
⑦果:果然。
⑧亡:丟失。
⑨疑:懷疑。

譯文

宋國有個富人,天上下大雨淋壞了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讚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幹的。

主旨

它告誡人們,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就會主觀臆測,得出錯誤的結論,說不定害了自己。 從鄰居家的老人這方面,告訴我們給別人提意見,要儘量用能讓別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樣的事發生在不同人身上卻不同對待,這是不正確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實事求是。
其實韓非本意倒非批評“智其子疑其鄰”的主人家,這則寓言見於《說難》篇,意思是勸說別人是何等的困難,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這是被韓非當作一個事實接受的,所以他的主要目標是研究那些能夠有助於讓別人聽取自己意見的注意事項。交淺不可言深就是注意事項之一,所以韓非這則寓言的本意是批評鄰人。
韓非當作事實接受的“薄者見疑”,在今天有更加技術化的解釋。“每個人所處位置不同”的說法換成經濟學語言,就是因信息的不對稱狀態而導致交易費用的迥異,從而影響每個人的判斷和行為選擇。韓非子在《說難》中的一切努力,就是今天信息經濟學企圖解決的問題,即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讓對方說真話,讓對方相信自己的話,最終與對方達成契約。
1.從主人那吸取的教訓是 聽別人意見要選擇正確的,而不要看提意見的人與自己的關係,對人不可以持偏見。
2.從老人那:當你說話的時候,不能只考慮自己的話對與不對,還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處境,是否適合發表這樣的意見。
我們不可以對別人報以偏見,要客觀看事物。相信他人善言。
本文的主旨:
1.從消極方面,這篇文章的主旨:向人進言,要注意自己和聽者的關係。
2.從積極方面,這篇文章的主旨:聽取意見應該聽正確的,不要看提意見的人是什麼人,對人不能持偏見
從老人那:
當你說話的時候,不能只考慮自己的話對與不對,還要想一想自己的身份和處境,是否適合發表這樣的意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