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宋中遇陳二
常忝鮑叔義,所期王佐才。
如何守苦節,獨此無良媒。
離別十年外,飄颻千里來。
安知罷官後,惟見柴門開。
窮巷隱東郭,高堂詠南陔。
籬根長花草,井上生莓苔。
伊昔望霄漢,於今倦蒿萊。
男兒命未達,且盡手中杯。
注釋譯文
①遇:敦煌集本作“過”。陳二:《河嶽英靈集》敦煌集本、《文苑英華》作“陳兼”。《全唐詩》題下註:“一作兼。”《全唐文》卷三七三有陳兼文,小傳云:“兼,秘書少監京父,官右補闕,翰林學士。”據《新唐書·陳京傳人》《李華三賢論》等記載,陳兼,字不器,穎川人。初授封丘承,後隱楚縣,游於梁宋,與獨孤及、賈至、高適等人交往甚密。天寶十二載應辟,官至右補闕、翰林學士。梁肅《獨孤及行狀》云:“(年)二十餘,以文章游梁宋間,通人穎川陳兼、長樂賈至、渤海高適見公,皆色授心服,約子孫之契。”梁肅二十餘歲與陳、高等人遊歷,約在天寶七載。
②忝:明覆宋刻本《高常侍集》作“參”,《全唐詩》註:“一作參。”鮑叔義、史記・管伸列傳》:“少時常與鮑叔牙游絕叔知其賢。管仲貧因,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恆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期:諸本作“寄”,教煌集本作“奇”,《全唐詩》下註:“一作寄。”王佐才:輔佐帝王創業治國的才能。
③此:《河嶽英靈集》作“自”,《全唐詩》作“此”,下註:“一作自,一作歸”。良媒:好媒人。《詩經·衛風·氓》:“匪我愆期,子無良媒。”此處指好的引薦之人。
④外:《全唐詩》下註:“一作內。”飄颻:明活字本、《文苑英華》作“飄蓬”。
⑤知:《文苑英華》作“能”,《全唐詩》下註:“一作能。”柴門:用柴木做的門,代指貧寒之家。⑥窮巷:簡陋的小巷。南陔:《詩經·小雅》篇名。六笙詩之一,有目無詩。《詩·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此謂陳兼居家侍親極盡孝道。
⑦花草:敦煌集本作“秋草”。井上:敦煌集本作“井口”。《全唐詩》“上”字下註:“一作口。”生:《文苑英華》作“垂”,《全唐詩》下註:“一作垂。”
⑧伊昔:敦煌集本作“寧敢”,《全唐詩》下註:“一作寧敢。”蒿萊:草野。此句敦煌集本作“終然倦塵埃”,《全唐詩》下註:“一作終然俟塵埃。
⑨此句敦煌集本作“人生各有命”,《文苑英華》《河嶽英靈集》作“男兒須達命”,《全唐詩》“命未”二字下註:“一作須命。”“達”字下註:“一作須達命,又作人生各有命。”盡:敦煌集本、《文苑英華》作“醉”,《全唐詩》下註:“一作醉。”
作品鑑賞
此詩作於天寶七載(748),當時詩人於睢陽偶遇故人陳兼,寫詩以前四句為陳兼抱不平,自己忝為知交,卻不能幫助對方陳兼身負王佐之才,卻苦守高節,無人引薦。“離別”以下八句,寫別後重逢:十年離別,一朝相逢,豈知陳兼已經罷官隱居,窮巷負郭,事親至孝,柴門蓬室居處幽靜,可敬可嘆。“伊昔”以下四句仍感慨陳兼懷才不遇,昔有青雲之志,今日倦處蒿萊,可見命運作弄,讓人無可奈何,只得聊進杯中之酒以澆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