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龍瘤果茶
- 拉丁學名:Camellia anlungensis Chang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側膜胎座目
- 亞目:山茶亞目
- 科:山茶科
- 亞科:山茶亞科
- 族:山茶族
- 屬:山茶屬
- 亞屬:山茶亞屬
- 分布區域:貴州
基本簡介,形態特徵,與瘤果茶的區別,分布與生境,套用與栽培,
基本簡介
在海拔比原產地低的地區,安龍瘤果茶也能正常開花。但是在中國南方,如陽光強烈或天氣炎熱,其葉片容易灼傷或感染病害。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中部,本原種生長表現良好。有關其園林套用價值,現仍需進行觀測和研究。
張宏達與閔天祿兩位教授都認為在山茶的分類上本原種是成立的,但是在其他有哪些原種可併入安龍瘤果茶方面存有分歧。張宏達教授(1998)認為三江瘤果茶(C. pyxidiacea)應與本原種合併;閔天祿教授(2000)認為三江瘤果茶是一個清楚的原種,而樂業瘤果茶( C leyeensis)則應與本原種合併。

形態特徵
葉革質,倒卵形,長7-14厘米,寬3.5-5.5厘米,先端急銳尖,基部闊楔形,上面淺綠色,暗晦,下面淺黃綠色,無黑腺點,側脈6-9對,邊緣有銳利細鋸齒,葉柄長5-7毫米。花白色萼片圓形被毛,花瓣6-7片;花絲連生成管;子房被毛,花柱3條。
蒴果近無柄,球形,直徑3-3.5厘米,3室,每室有種子1個,果皮多皺摺和瘤狀凸起,3爿裂開,果爿厚2-4毫米,有毛;種子半圓球形,表面有絨毛,無宿存萼片。花期3-4月,果9月成熟。

與瘤果茶的區別
與瘤果茶Camellia tuberculata Chien的區別在於葉倒卵形,下面無黑腺點,蒴果較大,3室,果皮較厚。三江瘤果茶C. pyxidiacea Xu et al. 的模式Xu 5225子房有毛,被誤認為無毛,應屬於本種。
分布與生境
分布於興義、安龍、望謨、冊亨等地。生長在海拔400~800m的山地灌叢、水邊和林緣等地。喜微酸性、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半喜陰。安龍是模式產地。貴州特有。
套用與栽培
觀花類:可作為花木觀賞。花密集、潔白、大型,適於作花籬、叢植等造景。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種子要隨采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