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陽市“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
- 地區:安陽市
- 類型:規劃
- 時間: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及有關單位: 《安陽市“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安陽市“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 “十二五”期間,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關鍵時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是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攻堅時期,也是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的重要時期。為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落實河南省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編制工作的總體部署要求,按照水利發展所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我們編制完成了《安陽市“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以期為進一步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提供規劃基礎。 《規劃》通過對城市防洪除澇建設、中小河流治理、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建設,加強和完善水利基礎設施,提高防洪減災能力;通過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和農村小水電建設,發展民生水利,促進新農村建設;通過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進一步提高農業灌溉保障能力,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通過引黃調蓄工程建設和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通過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建設,修復水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通過水利信息化建設及科技創新,以水利信息化促進水利現代化;通過城市水系建設,建立安全合理的水系生態格局,美化城市面貌。 一、水利發展現狀及“十一五”水利建設回顧 (一)水利發展現狀 安陽市位於河南省最北部晉冀豫三省交會處。北瀕漳河與河北省邯鄲市毗鄰,南與河南省鶴壁市、新鄉市相連,東與河南省濮陽市接壤,西隔太行山與山西省長治市交界,總面積7413平方公里。安陽市水系分屬於海河流域和黃河流域,其中海河流域占76%,黃河流域占24%。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為5735毫米,水資源總量164億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19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322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7,畝均水資源占有量301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屬重度缺水地區。 全市現有大中型水庫8座,總庫容387億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169億立方米;在建中型水庫1座,設計庫容2795萬立方米;小型水庫110座,總庫容063億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洹河、金堤河、淇河、湯河等;過境河流有漳河、衛河。蓄滯洪區7處,其中海河流域6處,黃河流域1處。主要泉域有小南海泉和珍珠泉,萬畝以上灌區10處,灌溉機電井855萬眼,固定機電排灌站479處。 (二)“十一五”水利建設回顧 “十一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水利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水利事業取得了全面快速發展,水利投資規模再創新高,水利的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民生水利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水資源管理進一步規範,水管體制改革基本完成,水利行業能力進一步增強,為我市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十一五”期間共爭取到省以上投資105億元,累計完成水利建設投資259億元。 一是防洪安全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十一五”期間,對洹河41公里河道和十一處險工段進行了治理,共完成投資1060萬元。投資5651萬元完成了洪河開發區和龍安區段53公里綜合治理工程。完成了8座大中型和8座重要小(1)型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累計完成投資309億元;建設完成了崔家橋、白寺坡滯洪區安全應急撤退路1899公里,完成投資1022萬元。對萬金渠總乾渠、鐵西排洪溝進行了清淤,對岳城水庫庫區塌岸進行了治理,完成了聶村溝下段綜合治理工程、林州市桃園河一期治理工程等防洪除澇工程,共完成投資2661萬元。加強非工程措施體系建設,完善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工作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制訂完善各類防汛預案體系;建立健全水雨情監測和預警預報體系;加強搶險隊伍建設,合理儲備防汛搶險救災物資,防災減災綜合能力和應急搶險救援能力全面提高。 二是民生水利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十一五”期間農村飲水安全總計安排投資389億元,解決了116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水庫移民項目投資1693萬元,通過項目的實施,改善了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移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投資3194萬元,對大功灌區引黃渠道實施疏浚開挖,順利實現了安陽市多年來引黃入內的願望。紅旗渠、漳南、躍進、大功(滑縣、內黃)和渠村(滑縣)五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相繼實施,完成投資238億元,2006年以來,灌區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積8155萬畝。紅旗渠補源工程馬家岩水庫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完成投資204億元,每年可向紅旗渠補水4540萬立方米。深入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市有效灌溉面積達到44571萬畝,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4089萬畝,除澇面積達到12951萬畝,平均農業灌溉水利用係數達到052。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紅旗渠精神杯”競賽活動,我市連續十七年奪杯,同時,我市和鄭州等4個市還被授予紅旗渠精神杯競賽20周年“先進省轄市”。 三是水資源管理和節水型社會建設穩步推進。注重水資源管理和保護的基礎性工作,開展水資源綜合規劃,完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強化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的規範化管理,完成了地下水動態監測工作並逐步實施了一系列水資源調查和規劃。全面實施地溫空調取水戶的取水和回灌水水質監測工作,出台相關管理意見,為我市地溫地熱水資源科學管理、有序開發創造了條件,在全國開創了地溫地熱水資源管理的先河。水資源費(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徵收工作有序開展,06—08年我市市本級基金徵收總額連續三年名列前茅,為我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2008年11月,水利部確定安陽市為全國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編制完成了安陽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並已經省政府批覆實施。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至357立方米以下,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82%。新建築節水器具安裝率達到100%,全市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65%。 四是行業能力得到增強。水利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完成了《安陽市城市水系規劃》、《安陽市海河、黃河流域重點地區中小河流治理總體規劃》等數十項水利專項規劃及項目前期工作,為下一步大規模水利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積極做好水行政立法、執法和水法規的宣傳工作,出台了《安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農村現代水利工程建設的意見》、《安陽市南海泉域水資源保護管理辦法》、《安陽市地溫空調和地熱水井取用水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檔案;水行政執法能力和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水土保持行政處罰、平原區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入河排污口監督執法、退水水質監督執法的前期工作等四項水行政執法新工作,實現了新突破。2006年被省廳批准為全省水利綜合執法首家試點,2008年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669個城市中唯一一家地市級水利綜合執法聯繫點,在全社會樹立了水行政執法的新形象。機關建設取得顯著成績,被國家人社部和水利部聯合表彰為“全國水利系統先進集體”、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水利文明單位”,水利局黨委被評為“全省五好黨委”、三次被安陽市政府榮記集體二等功,南水北調安陽段創造了全國矚目的“安陽速度”。 五是水土保持取得新進展。積極開展監督執法工作,認真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有效防治人為水土流失。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採取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水土資源保護與改善初見成效,我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992平方公里,完成投資3565萬元。 六是城市水系初見成效。為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塑造優美的城市形象,促進城市生態平衡,2009年,我市與岳城水庫簽訂了年引水16億立方米的引供水協定,成功將境外岳城水庫水引入洹河。投資124358萬元,完成洪河引清工程清淤長度936公里、洹河市區段10公里清淤工程和東風橡膠壩維修工程。投資3673萬元新開工的中華橋建成後將連通洹河中華路南北,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 七是水利改革不斷深化。基本完成了全市27個水管單位的體制改革任務,初步建立了科學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和運行機制,解決了幹部職工的後顧之憂,工程和人員經費保障實現了劃時代的跨越。市編委批覆新設立了漳南灌區管理處,安陽市移民辦加掛安陽市人民政府移民辦牌子。順利完成了行政機構改革和水資辦、質監站人員編制調整工作,內設機構和人員分配更加合理。 八其他方面建設。覆蓋全市水利系統的水利信息網路基本建成,結合水庫除險加固和灌區技改,建設和完善了一批水利基礎資料庫。水利旅遊取得快速發展,青年洞景區被團中央命名為“國家級青年文明號”,紅旗渠景區繼續保持了4A級旅遊區稱號,並被評為全省十大熱點景區、最佳紅色旅遊景區;2006年彰武南海水利風景區被水利部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2009年獲得“河南省十大美麗的湖”提名獎。 二、水利發展面臨的形勢及存在問題 我市水利雖然基本形成防洪除澇、供水保障和水利綜合執法三大體系,但與安陽市經濟社會發展對水利事業的需求相比,基礎仍然薄弱,形勢依然嚴峻。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要求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水利的保障能力,對我市水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加快民生水利建設,今後一段時期,民生水利建設任務艱巨。三是我市屬於資源性缺水地區,生產、生活用水長期擠占生態用水,加之水污染、地下水開採過度以及水土流失依然嚴重等,保護水源地和維繫河流健康面臨巨大壓力。四是完成新時期、新階段水利建設和管理任務要求全面加強水利行業能力建設。 目前我市水利發展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1、防洪除澇工程標準低,建設速度慢,安全隱患多。安陽市城市防洪達不到部頒設防100年一遇洪水標準,洹河市區段治理後達到50年一遇標準,但是於曹溝以下河道未進行治理,泄洪能力不滿足要求;市區溝渠、洪河及相關支流大多未進行治理,河道淤塞嚴重,堤防防洪標準僅5—10年一遇,對市區安全依然構成威脅。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蓄滯洪區工程及安全建設速度仍然較慢,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仍未實施。2、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尚不完善,供水安全保障程度還需進一步提高。(1)水資源短缺,水資源保證率不高仍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2)工程調控能力偏低,現有水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現有水利工程配套不完善,工程老化失修損壞嚴重,缺少調蓄工程,如遇洪水、乾旱等,無法實現水資源合理供給和調控。(3)節水意識不強,節水設施較少,節水型社會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4)水土保持法制觀念淡薄,人為水土流失現象仍大量存在。水污染、水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未得到有效遏制。3、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還要進一步加強,“十一五”規劃中剩餘7011萬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和納入到國家新增規劃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急待解決。4、水利保障能力建設不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安陽市水利信息化建設滯後,科學調度、風險調度和水資源最佳化調控管理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與我市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與水利現代化管理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5、水利投入明顯不足,缺乏長期穩定的投入機制。長期以來,投資渠道單一,水利建設資金主要依靠中央和省、市級財政,縣(市、區)財政大多無正常水利投入渠道,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指導思想、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主線,以可持續發展水利為指導,緊緊圍繞我市建設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的戰略目標,深化水利各項改革,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民生水利,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問題,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完善防洪保全、糧食生產、城鄉供水和水環境保護等水利設施建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優先安排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民生水利項目,重點安排防洪保全設施、糧食生產安全和城鄉供水安全等水利建設項目。 2人水和諧,持續發展。依據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妥善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係。堅持改善水環境,防治水污染。 3遠近結合,分期實施。根據工程建設任務及其過程特點,既要考慮當前的實現可行性,又要兼顧今後長遠發展的需要。合理安排水利建設布局和規模,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相結合,分期實施,逐步推進,構建完善的減災興利體系。 4改革創新,加強管理。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水利投融資體制和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等各項水利改革。強化政府對涉水事務的社會管理,克服水利發展中的體制性障礙。 5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發揮政府巨觀調控和公共財政對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主導作用,鼓勵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調動社會辦水利的積極性,探索建立穩定的水利投入增長機制。 (三)發展目標 1全面實施洹河、洪河治理工程,力爭使安陽市城市達到100年一遇防洪標準。完成我市近期規劃內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海河滯洪區工程及安全建設和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爭取完成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建設。 2全面開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技術改造和末級渠系改造,農田灌溉水利用係數達到058。全市新發展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新發展旱澇保收田面積10萬畝,新發展節水灌溉面積50萬畝。 3到2013年,解決“十一五”規劃中剩餘7011萬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十二五”期間基本解決新增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問題。建設後的項目村供水水質符合《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要求》,供水入戶率達到95%以上;水源水量保證率嚴重缺水地區不低於90%,其他地區不低於95%。 4加快引黃調蓄工程建設,增加地表水供水量066億立方米;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及城市供配水工程建設,跨流域調水供水量334億立方米。 5每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平均達到80%以上。 6加快建設安陽市防汛抗旱指揮系統、水利電子政務系統、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農村水利信息管理系統、水土保持監測網路及信息系統、水利數據中心、水利信息網路和安全保障系統、安陽市水利應急通信系統。 7推進依法治水,加大水行政綜合執法力度,完善水事糾紛預防和調處機制,深化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水法宣傳教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適應水利社會管理的水利法制體系,做到依法治水,依法行政,保證水法規的有效實施。 8深化水利改革,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制和考核制度,全面提高水利社會管理能力。 四、“十二五”水利發展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 (一)總體思路 “十二五”時期是形成較為完善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的關鍵時期,是著力推進民生水利的重要時期,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強水利管理的攻堅時期。按照指導思想和規劃原則,“十二五”時期我市水利發展的總體思路是:為實現水利發展目標,需要提升五大能力,建設六大任務。五大能力——不斷提升水旱災害綜合防禦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水資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能力、水土資源保護能力和水利行業管理能力;六大任務——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民生水利、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強化水資源管理、深化水利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主要任務 1加強和完善水利基礎設施,提高防洪減災能力。“十二五”期間,通過對城市防洪排澇體系、中小河流治理、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蓄滯洪區工程及安全建設和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山洪災害防治,提高防洪除澇能力,加強洪水管理,保障防洪安全。通過對洹河、洪河河道進行治理,完善城市防洪體系,使安陽市城市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加快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步伐,到201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消除水庫安全隱患。加快對崔家橋、長虹渠、廣潤坡、白寺坡蓄滯洪區工程及安全建設,增強調蓄洪水能力,確保河流防洪安全。加快進行茶店河(茶店坡溝)、珠泉河、岳飛溝等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工程,提高其防洪及排澇標準,保證沿河兩岸鄉鎮、農田的安全。爭取完成國家規劃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 2發展民生水利,推進新農村建設。到2013年,解決“十一五”規劃中剩餘7011萬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十二五”期間基本解決新增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問題。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重點實施紅旗渠灌區、漳南灌區、躍進渠灌區、大功灌區(滑縣、內黃)、渠村灌區(滑縣)、人民勝利渠灌區(滑縣)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爭取實施豆公灌區、琵琶寺灌區、淇河灌區和珠泉灌區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和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改造。推進灌區收費體制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大興農田水利建設,認真實施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水利工程,確保工程發揮效益。加強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優先安排產糧大縣,2011年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力爭增加到4個,進一步提高農業灌溉保障能力,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實現全省糧食增產目標夯實基礎。加大新農村電氣化縣和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建設力度,啟動農村水電增效減排工程,推進庫區移民安置工作建設。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發展格局,進一步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水平,改善新農村建設基礎條件,使人人共享水利發展改革成果。 3嚴格落實三條紅線,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提高水資源管理技術水平,全面推進水資源配置、節約和保護。以節水型社會建設為主線,建立完善的城市、行業節水法規體系和統計體系,落實用水定額管理,加強用水計畫管理。加大水資源費(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徵收力度,足額徵收水資源費,利用經濟槓桿促進水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為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提供資金保障。積極研究水資源統一管理的體制、機制、方法和步驟,加強供水企業的用水監管,真正實現水資源在水源保護、引供水、節排水、污水處理回用、規費徵收方面的統一管理。 4加強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繼續在西部山丘區實施坡耕地改造、整修梯田、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種植水保林、經濟林、封禁治理等治理措施;在東部風沙區採取平整沙丘、打機井、鋪設地埋節水管道、取水壓沙、植防風林帶固沙等措施;完成國家和河南省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積極建設省級、國家級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打造我省乃至全國水土保持示範亮點工程。 5完善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化水資源最佳化配置。加強對水資源調蓄和合理配置工程建設,充分利用漳河、黃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分水配額,上游水與下游水結合,地表水與地下水結合,本地水與客水結合,水量與水質相結合,提高對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調控能力。新建滑縣、內黃縣引黃調蓄工程。實施安陽河沖洪積扇地下水生態保護、滑縣生態補源工程和小南海泉域綜合治理二期工程。完成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安陽段工程建設,力爭完成受水區配套工程建設。強化和完善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最佳化資源配置,科學調度水量,實現一水多用,優水優用,促進污水、洪水資源化,確保城鄉生活用水,盡力滿足工農業生產用水,積極協調生態用水。搞好地溫地熱水資源調查評價和開發利用規劃編制工作,為地溫地熱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保護提供技術和審批依據。 6強化水利行業能力建設,深化水利改革。全面加強水資源和水土保持監測能力建設,加快防汛抗旱水情、墒情監測系統建設,完善水利信息化體系建設,加強水利應急管理設施建設,加強水利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水利綜合執法工作力度,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行政執法體系,維護良好的社會水事秩序。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水價改革,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及水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洪水風險管理制度。破解水利發展中存在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全力推進改革創新,完善水利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努力提高水利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 五、“十二五”水利發展重點建設內容 根據安陽市的國民經濟發展情況,結合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十二五”期間,首先應保證城市防洪安全,進行防洪除澇工程建設;其次是以農村飲水、農業灌溉工程為主的民生水利工程;三是對水資源進行節約保護的同時,合理開發利用,並進行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建設現代化水利信息系統;最後要大力加強城市水系建設,努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暢遊”的城市水景。完成本規劃提出的重大建設項目,“十二五”期間計畫投資4582億元。 (一)防洪除澇工程 1城市防洪除澇工程。結合城市防洪規劃,在城市總體規劃基礎上,結合新一輪城市防洪排澇規劃,安陽市城市防洪規劃標準為100年一遇,排澇規劃標準排澇溝渠為2年一遇,市政排水管網為1年一遇。“十二五”期間將採取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方法,不斷提高城市和城鎮防洪排澇能力,確保對超標準洪水有應對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洪澇損失。在工程措施上,重點對洹河、洪河、白沙河、茶店河(茶店坡溝)、鐵西排洪溝、漳澗溝、御路溝、聶村溝下段、胡官屯南北溝、瓦亭溝等河道溝渠進行綜合治理;對龍安區西部丘陵區10座小型水庫進行除險加固,進一步提高水庫攔蓄洪水的能力;同時,開挖洹河分洪道,使洹河達到100年一遇標準,開挖西區截流渠,徹底解決西區排水問題。 在非工程措施上,編制出台《安陽市城市防洪排澇規劃(2010年—2020年)》和《安陽市城市防洪排澇管理辦法》,進一步修改完善城市防汛方案、應急預案,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抓好防洪搶險技術培訓和防汛演練工作,加強應急機制能力和城市雨情水情監測系統建設,進一步提高城市防汛管理水平。進行山洪災害防治監測、通信及預警系統規劃建設,提前預見山洪災害的發生,有效地減少或避免山洪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洹河治理工程:規劃對洹河電廠北至殷墟博物苑段、於曹溝至入衛河口段河道進行治理,長度5305km,總投資28億元,“十二五”期間計畫投資12億元。 洪河治理工程:治理範圍為中州路橋(4+250)至入羑河口(21+650)河段,治理長度174km。主要進行河道疏浚、築堤、建築物工程等,工程總投資226億元,“十二五”期間計畫投資9000萬元。 鐵西排洪溝治理工程:規劃對鐵西排洪溝中立交至文昌大道河段進行綜合治理,達到2年一遇標準,計畫投資148萬元。 聶村溝永明路至興國路綜合治理工程:規劃對聶村溝(永明路至興國路段)進行綜合治理,達到2年一遇排澇標準,計畫投資479萬元 胡官屯北溝綜合治理工程:規劃對胡官屯北溝進行綜合治理,達到2年一遇排澇標準,計畫投資430萬元。 漳澗溝綜合治理工程:為確保洹北東部防洪排澇安全,規劃對漳澗溝進行綜合治理,達到2年一遇排澇標準,計畫投資220萬元。 西區截流渠工程:為徹底解決西區排水問題,規劃新建西區截流渠,承泄規劃南水北調總乾渠以東、萬金渠以南、洪河以北大部分地區的降水。該工程建成後,達到2年一遇標準,將徹底改善梅東路以西地區的澇水排放問題,為西區的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十二五”期間計畫投資9440萬元。 2中小河流治理。我市中小河流多年來基本未得到治理,河道淤塞嚴重,堤防防洪標準低,洪澇災害頻繁。另外,許多中小河流由於水資源過度無序開發以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大量增加等,還存在著水污染加劇、河流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水資源短缺等一系列問題,造成河流基本功能衰退,健康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十二五”期間,計畫投資26億元完成列入近期規劃的茶店河(茶店坡溝)、珠泉河、岳飛溝、永通河、硝河、黃莊河、東柳青河和大功河等8條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治理,使防洪河道防洪標準不低於10年一遇,平原河道除澇標準滿足3—5年一遇。爭取開工建設河南省規劃內其他中小河流重點河段的治理。 3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我市小型水庫目前普遍存在水庫防洪標準較低,滲漏嚴重,土壩多數沒有採取措施進行壩坡護砌,溢洪道沖刷破壞嚴重,輸水洞結構不合理、設施老化等安全問題。不僅水庫的效益無法發揮,而且防洪安全面臨嚴峻形勢。2012年年底前要完成新規劃內的5座小(I)型病險水庫水庫除險加固,分別是大峪水庫、小墳水庫、水浴水庫、中張賈水庫和張北河水庫,總庫容1137萬立方米,總投資2314萬元。201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其餘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消除水庫安全隱患。 4蓄滯洪區建設。蓄滯洪區是江河流域防洪的重要設施,“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海河流域崔家橋、廣潤坡、長虹渠、白寺坡重要滯洪區工程及安全建設,使蓄滯洪體系更為完善,實現有控制分洪、滯洪及退洪運用,保障河道沿岸及下游的防洪安全。 崔家橋蓄滯洪區(安陽縣):主要進行堤防工程、進退洪控制工程、撤退道路和跨溝渠橋樑建設,計畫總投資20540萬元,“十二五”計畫投資18374萬元。 廣潤坡蓄滯洪區(安陽縣、湯陰縣、內黃縣、文峰區):主要有東防洪堤、湯河左堤、安陽河右堤等堤防工程建設、進退洪控制工程和撤退道路建設,工程總投資21980萬元,計畫“十二五”期間完成。 長虹渠蓄滯洪區(滑縣):主要進行1418公里堤防工程和1295公里退水溝渠建設,並重建跨溝渠橋14座,工程總投資9880萬元,計畫“十二五”期間完成。 白寺坡蓄滯洪區(滑縣):主要進行堤防、進退水控制工程和撤退道路建設,計畫總投資2550萬元,“十二五”計畫投資2250萬元。 5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安陽市的中型水閘多建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先天不足,加上後期缺乏管護,工程存在安全隱患,嚴重影響到安全運行和保護區人民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為確保工程安全,正常發揮其效益,“十二五”期間,計畫實施規劃內海河流域洹河郭盆閘、內黃豆公閘,湯陰古賢閘、周流閘和菜園閘除險加固,工程投資6327萬元;黃河流域滑縣境內岳營閘、冢上閘、劉莊閘及小馬村閘除險加固,工程投資4672萬元。工程實施後,可以提高防洪排澇能力,提高灌溉保證率和增加灌溉面積,同時可以改變周圍水系環境,補充地下水源,有利於生態環境改善,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6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性措施。加強山洪災害防治監測、通信及預警系統規劃建設,工程計畫總投資12196萬元。項目涉及林州市、湯陰縣、安陽縣和龍安區的西部山洪災害防治區3424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46%。建設內容包括:山洪災害防治雨量監測系統建設、水文監測系統設施建設、土石流監測系統建設、滑坡監測系統建設、通信系統建設、預報預警系統建設、水文預報系統建設、決策支持系統工程建設。 (二)民生水利 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步伐,到2013年,解決“十一五”規劃中剩餘7011萬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十二五”期間基本解決新增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問題。推進農村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進行供水站建設,管網改造、鋪設,自來水入戶等。加強飲水水源保護和水質監測,健全農村供水工程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建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基金制度。 2農業灌溉工程。大、中型灌區是農業灌溉的骨幹及重要的商品糧、棉、油基地,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及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為加強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糧食綜合生產力,根據糧食核心區規劃和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工程及末級渠系改造規劃,繼續對大中型灌區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對末級渠系進行改造。 (1)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十二五”期間,全面實施紅旗渠、漳南、躍進渠、大功(滑縣、內黃)和渠村灌區(滑縣)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爭取實施人民勝利渠灌區(滑縣)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 紅旗渠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對分乾渠、支斗渠進行渠道清淤,渠牆拆、砌、砼襯砌及建築物的維修和灌區信息化建設,工程總投資25億元,“十二五”期間計畫投資5000萬元。 漳南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改造乾渠82條,襯砌長度544公里,改造建築物1082座,工程總投資5億元,“十二五”期間計畫投資15億元。 躍進渠灌區續建配套與技術改造工程:對乾渠、支渠進行渠道清淤、防滲,渠牆拆、砌、砼襯砌及建築物的維修和管理設施建設等,工程總投資18億元,“十二五”期間計畫投資10億元。 大功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分滑縣和內黃兩部分,其中滑縣段主要進行渠道清淤、襯砌及配套建築物建設,工程總投資245億元,“十二五”期間工程投資10億元。內黃段渠道開挖8058公里,建築物174座,工程總投資117億元,“十二五”期間計畫投資7500萬元。 渠村灌區(滑縣)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渠道清淤10606公里,復堤705公里,渠道襯砌272公里,工程投資6500萬元,“十二五”期間計畫投資1000萬元。 人民勝利渠灌區(滑縣)續建與節水改造:計畫清淤乾、支溝渠28條,長1234公里,復堤196公里,新開挖渠道5公里,新建及維修橋樑29座,新建閘8座,維修閘10座等,工程總投資5686萬元,“十二五”期間計畫投資1000萬元。 (2)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十二五”期間,加快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步伐,實施豆公、琵琶寺、淇河、珠泉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主要工程內容包括乾支渠開挖疏浚及襯砌防滲,水源及渠首工程、渠系建築物配套建設,工程總投資123億元,“十二五”期間計畫投資10億元。 (3)末級渠系配套改造工程。現狀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多為土渠,坍塌淤積。為使灌區充分發揮效益,“十二五”期間,實施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配套改造工程,主要工程內容包括斗農渠開挖疏浚、硬化防滲及附屬建築物建設,工程總投資1445億元,“十二五”計畫投資20億元。 (4)農田水利建設。認真實施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水利工程,確保工程發揮效益。加強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健全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重點縣項目建設市級財政投入不低於省以上投資規模的20%,縣(市、區)也要增加農田水利建設專項補助資金投入,引導農民自願投工投勞。市財政把現代水利工程獎補資金列入預算的同時,每年年初市財政安排400萬元現代水利工程資金作為項目啟動資金,在全市大力開展農村現代水利工程建設。全面落實節水設備納入農機補貼範圍和節水灌溉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做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測算分析工作,挖掘節水潛力,力爭到2015年全市農業灌溉水利用係數達到060,節水灌溉從典型示範轉向全面推廣,以節水增效為目標對現有灌溉面積進行技術改造。結合農田機井通電工程,配套實施機井的更新修復與升級改造,遏制井灌面積衰減下滑趨勢。採取“一井一線、一表多卡”模式,推廣IC卡計量收費,降低灌溉成本和勞動強度。大力開展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確保“五小水利”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3庫區移民安置。 (1)實施安陽市大中型水庫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規劃。根據國發〔2006〕17號文精神,結合安陽市實際情況,規劃估算投資為13268萬元,“十二五”計畫投資5000萬元。主要解決農田水利、村內交通、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有線電視、沼氣池建設、庫區塌岸處理、環庫路建設等。 (2)實施安陽市解決小型水庫移民生產生活困難項目規劃。根據豫政辦〔2007〕109檔案精神,編制我市小型水庫移民生產生活困難項目規劃。規劃範圍為林州市、安陽縣、湯陰縣和龍安區24個鄉(鎮、辦事處)70個行政村。2010年至2015年估算投資1056萬元,主要解決人畜飲水、農田水利、村內交通、科技推廣及技術培訓等。 4新農村電氣化縣和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建設。加大新農村電氣化縣和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建設力度,新增裝機容量1820千瓦,年新增加發電量3600萬度,計畫投資4285萬元。 (三)水資源開發利用 1引黃調蓄工程建設。為充分引用黃河水、利用地表水,增加農業灌溉水源和減少地下水開採,利用天然窪地,建設引黃調蓄工程,做到“豐蓄枯用、冬蓄春用”,用以調蓄引黃水源和滯蓄雨洪水,對提高灌區農業灌溉保證率、補充地下水、改善生態環境等具有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間,力爭建成滑縣衛南、內黃硝河坡引黃調蓄工程,總庫容1283萬立方米,主要工程內容包括蓄水湖開挖、築堤,進、退水渠整修,進水閘、退水閘建設等,工程總投資223億元;做好內黃縣森林公園、石莊、河村,滑縣鄭家莊、黃龍潭等其它引黃調蓄工程的前期工作,力爭開工建設。 2地下水保護工程建設。安陽河沖洪積扇地下水生態保護工程:整修河道607公里,新建兩座溢流壩等,工程投資7000萬元,“十二五”期間計畫投資5000萬元。 滑縣生態恢復補源工程:水閘7座,箱涵2處950米,口門4個,橋樑12座,蓄水池硬化長度7412公里,工程總投資5000萬元,“十二五”期間計畫投資1500萬元。 小南海泉域綜合治理二期工程:主要包括新建善應蓄水橡膠壩;重建南海廟橋;修建補源工程,即12座庫(塘)治漏除險加固;湧泉口整治保護工程;泉區水保治理工程等,工程估算投資1843萬元。 3林州市金牛山水庫。為緩解林州市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問題,擬在合澗鎮淅河上游、弓上水庫下游五公里處,建設金牛山水庫,與弓上水庫和紅旗渠聯合運行,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緩解當地灌溉用水和人畜飲水困難。“十二五”期間開展項目前期等相關工作。 4安陽縣泉門水庫。位於安陽河支流粉紅江上,安陽縣磊口鄉泉門村西,距安陽市區35km。水庫總庫容110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06萬畝。“十二五”期間開展項目前期等相關工作。 5南水北調配水工程。隨著南水北調安陽段主體工程建設實施,“十二五”期間,力爭建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區供配水工程。 (四)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1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根據水資源綜合規劃及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確定我市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和年度評估指標,建立覆蓋全市、銜接上級的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重大建設項目的布局,要與當地水資源條件相適應;要嚴格實施取水許可審批管理,對達到用水總量指標的地區,停止審批新增取水,對超過取用水年度指標的地區適當調減下一年度用水指標。對接近取用水總量指標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對尚有開發潛力的地區,要在有效保護、厲行節約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嚴格實施水資源論證制度,把水資源論證作為項目審批、核准和開工建設的前置性條件,水資源論證未通過評審的,發改、環保、國土等有關部門不得進行下一步審批。對未開展水資源論證的、在地下水超採區開採地下水的、未配套建設節水設施的、退水水質不符合水功能區水質目標要求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均不得批准取水許可;嚴格地下水開發利用管理,核定並公布地下水超採區,明確禁采和限采範圍;嚴格實施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加大水資源費徵收力度,完善水資源費徵收管理體系。地熱水水資源費按自備井標準行業分類徵收,利用經濟槓桿控制現有項目的開採量。根據省定政策,及時調整水資源費的徵收標準,擴大徵收範圍,實現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徵收,提高水資源費徵收率,確保水資源費足額用於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 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根據我省用水效率紅線控制指標的要求,確定我市用水效率控制指標,並分解到各縣(市、區)、行業和重點用水監控單位,建立覆蓋我市各主要行業、各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標體系。全面落實計畫用水管理,加大超計畫用水加價水費徵收力度。限制高耗水工業項目建設,加大洗車、洗浴等特種行業的節水管理力度。2012年、2015年和2020年,我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降低到31立方米、28立方米和24立方米。大力推進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建立健全節水管理機構,強化管理職能。出台《安陽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三同時”制度。強力規範節水產品市場,制定安陽市節水產品更新改造方案,推廣節水產品及先進節水技術,推進節水工程和中水、雨水利用項目建設。實行節水獎勵制度,對在節約用水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精神和物質獎勵。建立節水投入穩定增長機制。規範節水和供水統計,實現節水供水信息公開、共享,接受社會監督。嚴格實行節約用水考核制度,將節水型社會建設主要指標納入政府目標考核。 3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根據我市水資源條件和水功能區保護要求,逐步確定各水功能區的納污能力和納污總量控制指標,建立覆蓋全市的主要河流納污總量控制制度和污染物入河總量控制制度。到2015年,市重要河流湖庫水功能區高錳酸鹽指數、氨氮指標的達標率明顯改善;市列入省飲用水源地名錄綜合評估達標比例100%。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健全重要河流水庫和水功能區監測、評估和管理體系,完善監測預警管理制度。不斷強化入河排污口設定審批管理,對現狀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區限制排污總量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並逐年減少年度取水指標,限制審批入河排污口。加強水源地保護,依法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建立飲用水源應急管理機制。 4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負總責。嚴格實施水資源管理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和水資源費徵收等主要指標的落實情況進行考核,把完成情況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政府領導幹部綜合評價和相關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考核結果交由幹部主管部門,作為地方人民政府相關領導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告,制定並落實獎懲措施,實行嚴格問責制。 (五)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以預防保護為主,加強有效監督,充分依靠生態自我修復能力,採取綜合措施。國家投入與政策引導相結合,依託國家和省水土保持重點治理項目,以國家投資帶動多方投資,加強對水土流失地區的綜合治理,保護水土資源和生態環境。加強以開發建設項目為重點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嚴格控制人為的水土流失,加強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監督、檢查和水保設施驗收工作,做到項目建設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同步,以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完成林州市林慮山項目區和安陽縣洹河項目區建設,積極推進龍安區、湯陰縣淺山丘陵區和內黃、滑縣風沙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326平方公里,總投資7257萬元,“十二五”期間投資6032萬元。 全國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規劃(安陽縣、林州市項目區):計畫在林州市和安陽縣的兩個項目區的10396平方公里內,分三年實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平方公里,投資標準為90萬元每平方公里,總投資5400萬元。 安陽縣南海庫區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計畫在安陽縣南海庫區90平方公里的項目區小流域內,分三年實施治理水土流失60平方公里,投資標準為432萬元每平方公里,計畫總投資2590萬元。 (六)城市水系建設 安陽市城市水系總體規劃是以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工程建設、洹河、洪河綜合治理工程為重點,以區域中小河道、坑塘整治為基礎,充分利用現有河網水系,保護和拓寬現有水面,恢復原有坑塘,利用防洪排澇溝渠興建城市綠色廊道及生態核點,將洹河、洪河作為安陽城市藝術構圖的主軸,建設生態型帶狀綠地與橋頭廣場綠地相結合的城市景觀帶及濱水空間;利用現有湖泊或人工湖造園造景,興建生態主題公園,市區突出親水和文化,郊區體現自然和生態,通過“雙治雙添”(治水治岸、添綠添景),打造“水清、岸綠、景美、游暢”的新景觀。 中華路橋工程:工程位於中華路洹河上,全長123米,分雙幅橋,單幅橋面寬24米,橋樑全寬48米。初步設計發改委以安發改設計〔2010〕349號進行了批覆,工程投資概算367316萬元,已開工建設。 洹河景觀工程—於曹閘:位於安陽市區,洹河導線樁號34+720處,主要由節制閘、船閘及配套管理設施組成。節制閘布置共7孔,單孔淨寬100米。項目概算總投資8381萬元。 城市老城區水系連通工程:計畫在環城河上建設5座節制閘,(具體地址:市委招待所、三角湖、市一中、燈塔醫院、拱辰廣場)以抬高水面,滿足下游萬金南乾渠和萬金北乾渠的農業灌溉用水,同時可連通老城區褡褳東坑、褡褳西坑、小嘴坑、紗帽坑、馬蓮坑和三角湖6處坑塘,使其成為活水,改善城市水環境。工程計畫投資430萬元。 城市中軸線應急供水工程:計畫從萬金南乾渠引水,經城市中軸線循環利用後,退水入邱家溝和茶店河。城市中軸線南乾渠進水口新建節制閘和分水閘各1座,並對光華中學至中華路段萬金南乾渠進行治理。工程計畫投資742萬元。 城市中軸線退水工程:為充分利用城市中軸線的退水營造城市水景觀,計畫在在邱家溝建節制閘3座,在聶村溝建節制閘1座,在茶店河上建橡膠壩2座,攔蓄退水,抬高水面,工程計畫投資910萬元。 (七)水利信息化建設 1防汛抗旱水情、墒情監測系統建設。(1)加快防汛指揮系統建設。在洹河防汛遙測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增建遙測點站並同時建設洪河遙測點,實現洹河、洪河的全流域監測。建立各中型水庫水位監測點、滯洪區分洪口河道特徵斷面水位監測點、易發生山洪災害部位的雨量監測點。(2)建立全市墒情信息監測系統。 2水利工程信息化監測系統建設。水庫大壩安全檢測設施建設,閘門遠程監控設施建設,完善地下水自動監測設施,城市供水、工業供水的自動化計量監測系統建設。 3水利系統信息化建設。按省要求,實現省水利系統辦公網的省、市、縣三級聯網,以縣區為單位建立信息中心,集水情信息、工程信息、公務信息為一體。實現遠程監控功能和水利系統電視電話會議功能。 (八)水法制建設 1水行政執法。加強對水行政執法工作的領導,以貫徹實施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管理規定以及水工程建設規劃同意書制度管理辦法(試行)、打擊非法采砂、河道清障為重點,採取執法檢查、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對重大水事違法案件掛牌督辦等措施,堅決打擊水事違法行為,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保證水法規的有效實施。繼續推進水利綜合執法工作,加強執法隊伍管理,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加大執法力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搞好服務。 2法制宣傳教育。堅持依法治水,著力實現法制教育和法治實踐的有機結合。以“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法制宣傳日”集中宣傳為重點,堅持集中宣傳與經常宣傳相結合,創新方式方法,注重宣傳實效,紮實推進“六五”普法工作。 3水事糾紛預防和調處。堅持“預防為主,預防和調處相結合”的工作方針,進一步健全水事糾紛調處機制。堅持標本兼治,著力實現預防水事矛盾和化解水事糾紛的有機結合。加強水事糾紛排查工作,及時處理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六、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化水利改革 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要轉變水利發展模式和水資源利用方式,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低耗、高效型的經濟社會發展生產、生活體系,以緩解水資源瓶頸的制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進行水務體制改革,有效保護和最佳化配置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保障水利事業的健康發展。對轄區內涉水事務實行一體化管理,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落實國有水管單位“兩費”,推進管養分離。研究新形勢下農村水利管理機制,建立農村水利發展新機制,推進灌排收費體制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完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初步形成新形勢下農田水利發展模式。 (二)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各項崗位責任制 加大對水利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的宣傳,切實增強各級領導幹部的責任感。充分發揮政府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在規劃、政策和投資等方面,切實加強對水利建設、管理和改革的重視、指導和支持。把水利事業的發展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通盤考慮,周密計畫。要不斷完善工程質量、項目法人、參建單位等各個環節的崗位責任制。建立健全洪水風險管理制度,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完善各類應急預案。規範水利建設市場管理,完善市場信用信息體系。 (三)完善水利投融資機制,廣辟資金來源 完善水利投融資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逐漸形成以國家投資為導向,地方政府投資為主體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相結合的水利投融資機制,積極探索水利工程的社會化和市場化管理。充分發揮安陽水利建設投資公司的平台作用,盤活水利資源、資產、資金,實現良性滾動發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調動社會公眾參與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加強水資源費的徵收,研究增加水利投入的新渠道,積極探索BOT、TOT等市場融資方式,廣辟資金來源,為水利項目增加資金保障。繼續爭取防洪除澇、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等重點建設項目資金。以中央加快解決民生問題和完善惠民政策為契機,全力推動山區雨水集蓄利用、小水電代燃料等項目建設,積極爭取建設資金投入。積極爭取中小河流治理等財政水利專項資金投入,用足用好國家有關優惠政策。 (四)加強水利法制建設,依法管理涉水事務 加強水利法制建設,健全水法規體系,特別是完善民生水利、水資源節約保護、水利社會管理方面的地方規範。完善水行政執法體制和制度,強化執法,保證水法規的有效實施。完善水事糾紛預防和調處機制,保障水事秩序和諧有序。深化水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行政行為。加強水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嚴格執行已有的涉水法規,規範行政行為,確保水法規的貫徹實施。“十二五”期間認真組織宣傳學習相關涉水法規,把法律法規變成廣大人民民眾的自覺行動,形成人人遵紀守法,處處依法辦事的良好氛圍。 (五)提升行業能力,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水利規劃體系。加強水利重大問題和重大工程建設的研究,妥善處理水利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關係。要以規劃工作為龍頭,加大水利項目規劃工作力度。根據國家巨觀發展導向和相關政策規定,科學規劃、慎重決策;堅持因地制宜,不盲目攀高,注重統一規劃、量力而行、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實現持續滾動發展。加大項目前期工作管理力度。按規定的程式和各階段的工作範圍做好勘測設計工作,確保設計單位的資質必須與建設工程的等級相匹配,按照分級管理和事權劃分的原則,積極爭取中央和省補助的建設項目。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抓住國家高度重視水利工作的機遇,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一號檔案精神,努力爭取城區防洪、節水改造、水土保持、農村安全飲水、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的國家投資資金。加大項目建設管理力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隨意變更項目實施方案,保持項目計畫的嚴肅性,建設工程年度實施計畫實行審批制度,規範建設管理程式,嚴格執行“五制”,規範質量監督體系,加強建設資金監管,適時督促審計。協調好與部門行業關係,推進水利工作向縱深發展;加強水利科技推廣工作,重視水利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提高基層水利隊伍素質,建立一支與水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 (六)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支持水利工作 加大國情省情市情水情宣傳力度,提高廣大人民民眾水患意識、節水意識、水資源保護意識。不斷完善競爭激勵機制,引導鼓勵全社會關心支持水利事業。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正確處理好局部和全局、上下游、左右岸之間的利益關係。繼續把奪取“紅旗渠精神杯競賽”獎盃納入年度考核目標,動員和組織廣大農民民眾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配套完善各類水利設施,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效益。促進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建設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提供水利支撐和保障。 附屬檔案:安陽市“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重大建設項目規劃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