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規劃

安陽市“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規劃,由安陽市政府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陽市“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規劃
  • 地點:安陽市
  • 性質:規劃
  • 施行時間:2011年-2015年
規劃背景,主要內容,主要成績,存在問題,指導思想,主要任務,

規劃背景

安陽市“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規劃
2011年至2015年,是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時期。這一時期,既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加快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市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構建和諧安陽的重要階段。科學編制和有效實施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事關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長遠大局。

主要內容

主要成績

1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
“十一五”期間,我市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在傳統電信網路和有線電視網路的基礎上,已完成現代數據通信網路和數位電視網路的部署和建設。建設了覆蓋全市的光纖通信寬頻城域網和有線電視網,網路容量和速率基本能夠滿足各類信息服務的要求。
2010年底,全市固定電話交換設備總容量達到9365萬門,固定電話用戶總數達到86萬戶。移動通信總容量達到594萬門,在網用戶40306萬戶。全市寬頻用戶總數達到4461萬戶。廣播電視網已通達全市所有鄉鎮,有線電視用戶達到11萬戶,數位電視用戶達到14萬戶。
2信息技術得到廣泛套用
我市電子政務建設迅速推進。安陽市政府入口網站平台完成更新改造,在市政府入口網站平台上運行的政府部門及有關單位網站已達到76家。電子政務區域網路已實現以政務平台為中心,上聯省政府,下聯各縣(市、區)政府和市直各委局的三級聯網網路,聯網單位達到100餘家。
信息技術在農業、工業、財稅金融、社會事業等領域得到了廣泛套用。農業方面通過加強農業信息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市有中心、縣有平台、鄉有信息服務站、村有信息員”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開通了農業信息網。工業方面大部分規模以上企業建立了內部網和辦公自動化系統,採用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財稅金融方面實現了國庫集中支付,在稅收管理、稅收會統、稅務稽查、發票管理、數據交換等方面實現了網路管理。實現了銀行卡跨行聯網通用,實現了電子匯兌計算機聯網和票據清算自動化。教育方面95%以上的學校配置了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教室,全市300多所學校建設了校園網,全市套用信息技術教學學科覆蓋率達100%。醫療衛生領域建設了疫情直報網路,全市各縣(市、區)全部開通了網路疫情直報,直報率達到100%。人口計生方面建成了市、縣、鄉三級人口計生信息網路。社會信息化和社區信息化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批社會服務信息系統智慧型化小區正在建設。公安網路已覆蓋全市各縣(市、區),連線基層科所隊,實現全國聯通。

存在問題

“十一五”期間,我市信息化建設與套用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推進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信息化套用總體上仍處於分散推進階段,體制性障礙仍然存在。二是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各自為政、重複建設現象比較突出,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共享仍然滯後。三是信息化與工業化的互動發展效應不夠顯著,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增強。四是信息安全管理比較薄弱,日益嚴峻的信息安全、網路安全問題威脅著重要信息系統的可靠運行。五是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不足,投資渠道需要進一步拓寬。六是信息化人才資源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人才培養使用的環境尚需進一步改善,社會的信息化意識、普及程度需進一步提高。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指導思想

堅持“統籌規劃、分層推進、協調發展,保障安全、注重實效”的信息化指導思想。緊緊圍繞安陽社會經濟發展總體戰略,以信息技術在各行業的廣泛深入套用和滲透為主線,以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加快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普及和深化信息化在多行業的套用。健全信息化管理體制,全面提高信息化整體水平和綜合效益,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發展目標
建設支持遠程教學、遠程醫療、網上購物的寬頻多媒體通信網路。大力發展光纖接入網,積極推進光纖到戶。完善移動通信網路,加快新一代移動通信信息系統建設。建立比較完善的政府信息交換系統,組建上通下聯的全市電子政務外網平台。建設公共信息網路資源服務系統,面向全社會提供廣泛的信息服務。利用信息化技術,推動全市各行業信息化體系建設,使信息化、數位化、網路化成為推動我市工業、農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市民工作生活的重要方式,成為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主導因素,使我市信息化總體水平步入全省先進行列,逐步實現“數字安陽”、“信息安陽”的發展目標。

主要任務

(一)網路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規劃,有效配置和整合網路資源。依託現有物理傳輸網路,採用新技術,加快通信網路的升級、改造,形成以光纖通信為主的高質量和高可靠性的骨幹傳輸網。積極推廣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套用,加快第四代移動通信信息系統的研發和建設,逐步形成融合多種業務的新型通信網路。
(二)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
推進我市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產業升級換代,提升信息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企業中積極推進產品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位化、生產過程智慧型化和經營管理網路化。加快推廣套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製造、個性化定製等技術,將電子信息技術嵌入工業產品,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促進產品的結構調整。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污染源監測、污染治理水平。將信息技術套用於節能減排,促進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大幅降低。實施企業信息化示範工程,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集群的帶動作用。積極建立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鼓勵企業使用網際網路進行信息搜尋、信息發布、網上洽談和採購、上下游企業溝通以及線上支付,不斷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鼓勵企業加大信息化投入,促進生產與業務管理、生產與供應、研發與生產之間的集成,實現信息化技術涵蓋核心業務流程,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力爭到“十二五”末,規模以上企業90%實現管理信息化,70%實現產品設計研發信息化,50%的骨幹企業實現商務信息化。
(三)農業信息化
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中的套用,逐步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推動“信息鄉村”建設。要通過套用信息技術提供遠程教學、遠程醫療等普遍服務。加大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使農村地區也同樣能享受到國家的教育資源、科技資源、文化資源、醫療衛生資源和政府提供的各類公共資源和服務。加快建設農業信息網路,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全面推廣農業生產、病蟲害防治、農產品銷售等農村經濟信息的網上服務。建設農業信息化示範項目,加強縣域涉農特色網站建設,加強農業信息化的宣傳普及推廣工作,促進縣域經濟信息化的全面發展。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功能齊全、體系完備、高效共享、反應靈敏、服務完善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
(四)社會事業領域信息化
全面推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信息化,創造和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秩序。繼續完善信息化在社會管理領域的套用,改善城市服務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方便民眾工作和生活。
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全市教育現代化。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教育科研領域的計算機網,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套用。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套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推進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作,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加強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建立覆蓋全市的公共衛生信息網路,全面建成社區衛生信息系統。完善公共衛生疫情直報系統,建立公民健康電子檔案,推動電子病歷數據交換,促進醫療、醫藥、醫保機構的信息共享。通過信息技術的套用,增強防疫監控、應急處置和救治能力。積極開展網上遠程醫療,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推進先進網路文化建設,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以公共圖書館和檔案館為重點,加快文化信息和檔案文獻的數位化、網路化,實現資源共享。加強網際網路對外宣傳和管理,圍繞市委、市政府入口網站和主流媒體網站,整合網際網路對外宣傳資源,建立和完善網際網路對外宣傳體系。
建設和完善社會養老保險信息系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和醫療保障信息系統,為社會保障和勞動就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加強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設,通過跨部門信息資源共享,促進與勞動就業、工商企業登記、稅收征管等系統的對接和協同監管,提高人口管理和服務水平。
推進社區和居民家庭信息化。以街道辦事處為中心,民政、勞動保障、衛生等部門聯動,依託現有的網路基礎設施,整合社區各項資源,利用信息技術完善社區服務和管理功能。廣泛開展信息化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居民信息意識和套用信息技術能力。
加快旅遊信息化建設。大力推動旅遊信息化管理,通過旅遊入口網站和旅遊熱線,更好的推介安陽,服務遊客。
加快環保信息化。建立以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治理為主的環境保護綜合信息平台,實現環境檢測、污染防治、環境執法信息化管理。
(五)服務領域信息化
以物流業和商貿流通業為重點,加快推進服務業信息化。積極扶持傳統物流企業信息化改造,加快發展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物流業。大力發展網路增值服務、電子金融、現代物流、連鎖經營、信息諮詢等新型服務業。大力推進公共事業服務領域信息化,為廣大民眾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服務。
(六)城市管理信息化
建設全市多比例尺、多解析度基礎地理資料庫併疊加自然資源、交通和規劃等信息系統。以地理信息系統套用為基礎,完善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土地綜合利用等為一體的城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智慧型交通綜合信息系統,構建立體交通管理模式。推行格線化管理模式,建立涵蓋城市給排水、電力供應、網路通訊、廣播電視、燃氣熱力等多領域的市政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完善防汛、防旱、防風三防指揮系統,建成三防信息整理、處理、分析、套用和發布系統,使三防業務管理信息化。大力推動自然資源監管信息化建設,實現重大危險源動態監控工作信息化。
(七)電子政務網路化
到2015年,建成覆蓋市、縣、鄉三級的電子政務網路平台,信息資源交換共享體系、政務信息資源公開和共享機制初步建立。網路與信息安全體系基本形成,重要業務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入口網站成為政府信息公開和服務公眾的重要渠道,80%和70%的公共服務可線上辦理,市、縣兩級政務部門核心業務信息化覆蓋率分別達到70%和50%以上。電子政務管理體制和政策法規建設進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化管理和套用水平明顯提高。
四、重點工程
(一)兩化融合示範工程
在我市規模以上企業開展產品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位化、生產過程智慧型化和經營管理網路化等套用。開展兩化融合試點企業工作,實施一批示範項目。設立由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三方合作組成的兩化融合技術研發中心,開展技術攻關,解決產業和技術升級難題,實現高新技術的產業化套用。“十二五”期間培育10家省級兩化融合示範企業,實施30個省級兩化融合示範工程。
(二)企業信息服務平台
建設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向企業提供生產管理、市場管理、員工管理、財務管理、客戶關係管理等多種企業信息化產品服務,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水平。
(三)農業信息化平台
建立完善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實施農業信息“145”工程。即:建好一個主體網路(市、縣、鄉、村四級農業信息網路),完善四個平台(網際網路平台、農業熱線電話服務平台、網上農業信息交流平台、農業信息簡訊服務平台),打造五個系統(農業綜合數據分析系統、農業電子政務系統、農產品價格動態採集系統、農業重大災情預警監測和農村應急處理系統、農業電子商務系統)。
(四)電子商務工程
最佳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健全電子商務投融資機制,規範電子商務發展。建立安全、公正、可信的網上交易市場。整合銀行、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的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實現跨部門、跨行業的信息共享。
(五)醫療衛生信息化平台
建立醫療衛生數據中心,構建數據交換與信息共享平台。推進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執法、醫療救治、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信息系統和數位化醫院建設。建立醫療衛生信息服務平台,向公眾發布公共醫療衛生信息。
(六)旅遊文化信息工程
圍繞紅旗渠、殷墟、文字博物館等重點景區,依託旅遊網站搭建網上虛擬景點漫遊系統。建立旅遊服務熱線,在最短時間內傳輸旅遊信息。建立景區數位化管理系統,利用計算機、通信、網路等技術,實現景區數位化管理。
(七)數字社區工程
建立市、區兩級社區信息化服務平台。以社區服務平台為基礎,建設有效的、可擴展的社區服務管理系統。到“十二五”末,信息服務網點覆蓋所有社區。
(八)電子政務工程
整合現有黨政機關、群團組織、相關事業單位的網路資源,建成標準統一、功能齊全、安全可靠、跨部門、連縣(市、區)的電子政務平台。依託電子政務平台,建設安陽市政府入口網站群和符合保密要求、門類齊全、內容準確、更新及時的綜合套用資料庫,形成支持行政業務辦公、政府研究決策和信息資源共享的綜合套用信息中心。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信息化管理體制
加強對信息化工作的組織領導。理順全市信息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領導機構和管理機構,使其真正發揮對各領域信息化的指導、推進、管理、協調作用。賦予縣區信息化管理機構更多的管理職能。
完善信息化社會服務機制。強化信息協會在促進信息化發展中的服務、協調作用,不斷培育信息化諮詢服務、安全測評、軟體測評、數字認證、工程監理、項目審計等功能性社會服務機構,建立並不斷完善市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工作機制。
(二)構建信息化法制體系
完善社會政策法規環境、市場經濟環境、運行環境、人文環境等四個環境建設。根據我市信息化發展實際需求,加快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加快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信息安全、信息產業、信息公開等各領域的專項規劃或意見的編制和實施。加強信息化、標準化的交流與合作,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營造我市信息化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環境。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法規和標準,培養信息安全人才,研究制定信息安全目標與策略。抓好重點領域和部門的安全示範工程。開展信息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識,防範、打擊計算機與網路犯罪。
(三)拓展信息化投融資渠道
加強對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適應我市信息化發展的多渠道投融資體制。加大政府財政對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力度。科學規劃管理,充分利用經濟、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強化信息化建設投入的激勵和評估機制。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籌集信息化建設資金。
要重點支持需求目標明確、管理責任清晰、服務效益顯著、協同機制完善的電子工程建設。優先支持整合部門業務系統、大幅度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降低行政成本的項目。優先支持跨部門業務協同、跨部門資源共享、共用基礎平台、信息綜合套用等節約財政投入、效果顯著的項目。優先支持數據清理、架構規劃等資源整合基礎工程。設立發展專項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支持信息技術自主創新和重點戰略產業突破發展。
(四)加快信息化人才培養
建立多層次的信息技術和管理人才教育培訓體系。依託我市本科、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骨幹企業,實現安陽高校學科建設與安陽信息產業集群發展的良性互動。鼓勵企業與高校聯合培養專業人才,支持高等學校與企業建立在校學生實習流動站和工作站。重點培養一批系統設計、軟體架構、網路安全等方面的高級人才和屬於產業基礎的藍領人才。搞好各級幹部的信息化知識和技能培訓,推進實施國家公務員信息技術套用的培訓和考核,對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進行分批培訓,逐步建立起公務員、企事業單位信息化能力培訓的長效機制。建立信息人才的激勵制度,從職稱、制度、待遇等各方面,鼓勵信息人才的創新,通過激勵機制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加強信息人才的交流,創造條件和環境,吸引更多的信息人才來我市工作。讓更多領域的信息人才走出去,學習先進地市的成功經驗,提高我市信息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五)提高全社會信息化意識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路、報刊等各種媒體,加強對信息化的宣傳。強化政府導向和示範效應,通過組織舉辦各種形式的信息化論壇、信息技術講座等活動,提高社會各界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和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的認識水平。提高全社會的信息化意識,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信息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六)推動與周邊地市信息化合作
加強安陽與周邊地市的信息化交流與合作。與周邊地市共同建設公共信息平台,推動信息的互通共享,提供信息交流、政務公開、經貿合作等服務。大力推動在交通、旅遊、公安、商貿、環保、衛生等各領域信息化套用合作,促進城市間互動協作。搞好與環渤海區域信息網合作共建,積極開展區域信息交流與合作。積極推介安陽自主研發的信息、網路產品,吸引國內外著名企業和機構到安陽建立信息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軟體產業、積體電路產業、信息產品製造業和信息服務業,形成帶動和集聚效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