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二釿橋襠布,其特徵為體形較大,平首、平肩或圓肩、圓襠、方足,或有郭或無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邑二釿橋襠布
- 來源地:魏國轄區內
- 鑄行時間:戰國早中期
- 特徵:體形較大
其特徵為體形較大,平首、平肩或圓肩、圓襠、方足,或有郭或無郭。因亮足間跨襠呈拱橋狀,所以又稱為橋足布。這種平首釿布早期一般都是表明幣值,基本上分為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制。以“安邑”釿布為例,最長者為“安邑二釿”布幣,通長65厘米,足寬4厘米,重25克;最小者為“安邑半釿”,通長4.4厘米,足寬3.1厘米,重約7克左右。而由安邑半釿布發展而成的小型尖足幣、方足布則是晚期的釿布,但這時幣面上已不再標明“釿”字。
釿字的含意最初應作農具解,因釿字有斫義,因此釿也泛指由農具演化而來的布幣,到了後來,釿字也逐漸變成了一種重量單位。
(圖片來至:博寶線上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