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99年1月公布的年收入為113.01億美元,全球共有合伙人2651人、專業人員79313人,在全球共有辦事機構389個。
主要國際客戶:默克、埃博特公司、美國家居用品公司、義大利移動通信公司、義大利電信等。
歷年收入:(億美元,應是不包括安達信諮詢的收入)
1992 29.94
1993 31.85
1994 35.19
1995 41.33
1996 46.05
1997 51.91
1998 60.93
1999 72.7
2000 83.88
2001 93.36
發展歷程
成立之初
1885年出生的
挪威移民後裔
亞瑟·安達信(Arthur Andersen)在23歲的時候,成為美國
伊利諾斯州最年輕的
註冊會計師(CPA),當時在整個美國也才僅有2200名註冊會計師。在亞瑟·安達信27歲的時候,
芝加哥北部久負盛名的
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向亞瑟發出了邀請,條件是做該學校會計學系的主管。僅僅一年後,亞瑟就成為第一個介入公眾經濟學領域的學者,當然亞瑟仍然留在西北大學任教,並且一教就是十年。
1913年任西北大學教授的亞瑟·安達信和普華會計師行(Price Waterhouse)的克拉倫斯·德萊尼(Clarence Delaney)在芝加哥創立了安達信公司(時名Andersen Delaney & Co.)。第一個客戶為美國威斯康星州東南港口城市密爾沃基的一個啤酒廠Joseph Schlitz Brewing Company。
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會計師很少具有大學文憑,他們大多從學徒開始做起,在堆積如山的賬冊中苦熬多年才能出頭。會計師的工作也僅限於核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收益表。
但安達信深信,會計師傳統的角色難以滿足20世紀企業的需求。查賬人的角色不應該只是最後的審查,也要進行最初的把關。他認為,一流的會計師應該為公司客戶提出具建設性的報告,幫助其解決管理上的日常問題。此時,恰逢美國國會通過了所得稅法,給會計師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安達信對傳統的會計制度發起了挑戰,將審計納入了公司的運營,並以自己的服務信念,迅速將公司發展壯大。
安達信的的先見之明給他帶來了發財和繁榮壯大的機會。亞瑟·安達信是一個有心的人,從他決定做事業的那一天起,他就謀劃將學校最有前途的學生選入自己教授的班上。他苦心竭慮地要將他們培養成千錘百鍊的會計師。安達信的目標是,這些可造之才要能用獨一無二的方法論來提高財政金融系統的性能。
這時的這群人更像一個團體。
早在1914年,一家芝加哥鐵路公司要求
安達信認可其一筆有爭議的交易,以達到降低費用、提高收益的目的。當時,安達信尚不滿周歲,且正值28歲的亞瑟 ·安德森缺少現金支付工資。但他卻堅決地回絕了該公司的要求,並正告:即使傾美國全部之財富,也難以誘我讓步。其結果不難構想,安達信立刻失去了一個審計客戶。然而,數月後該鐵路公司就陷入了破產。亞瑟為安達信贏得了作為一個會計師應有的聲望。
1915年,安達信要求一家輪船公司在公布其資產負債表時,對一艘貨輪的沉沒而造成的成本進行披露──儘管這發生在這家輪船公司的財政年度之後,但在安達信簽署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之前。這是歷史上首次有一家會計師事務所要求用這樣的標準進行披露,以保證財務報表的準確性。由於這種專業化特色及一貫對客戶採取嚴格標準,安達信公司很快贏得公眾的信賴。
1918年,德萊尼退出,公司改名為Arthur Andersen & Co.並迅速在美國擴張,其中包括1921年開始在
哥倫比亞特區開展業務。當時,安達信便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業務概念——管理信息諮詢,但這並不是其後來的諮詢業務內容。在以後的20年中,安達信用一種“一家公司”的理念把所有辦公室聯繫在一起。這家公司為其員工和合伙人開設了有創新意識的培訓課程並樹立了從業標準。
1919年,事務所年收入達188,000美元。
1920年,事務所的年收入達322,000美元。
1920年代,快速擴張增加美國各地分支機構。包括紐約、加利福尼亞、堪薩斯城、
洛杉磯、舊金山。由此成為一個美國全國性的會計師事務所。
安達信很快獲得了一個名聲,即是買家最好的聘用會計師選擇,而是賣家最糟糕的選擇。但無論如何,投資銀行認可了安達信的服務品質,他們認為安達信可以做徹底的調查,提供一個據實報告。由此,調查分析報告和商業顧問服務促進了安達信的增長基礎。
1920年代,很多會計師事務所經歷了經濟繁榮的收穫,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也不例外。在1920初期安達信公司只有2個合伙人,54個雇員,2個辦公場所和32.2萬年收入。但到了1920年末,已經有了7個合伙人,超過400雇員,7個辦公場所,年收入超過200萬美元。
1929年,美國股市崩潰後的大蕭條讓安達信的商業調查業務沒有了,直到美國1940和1950經濟恢復後這些業務在逐步重建。但1933-1934年在芝加哥舉行的世博會有3900萬人參加,這在蕭條時代是一個驕人的成績。芝加哥當局聘用了安達信來建立內部控制以監控展覽的現金流。亞瑟·安達信不是一個看著機會溜走的人,哪怕機會很小。顯然,芝加哥政府和安達信都從世博會上獲益不淺。
亞瑟·安達信並不短視,他預見到了客戶的全國甚至全球的專業服務需要。1920年代早期,亞瑟·安達信就在考慮國際化的增長。他提出的“一個事務所,一個聲音”理念即是一個考慮,也即國家邊界不會成為該理念的攔路者。在這個理念下,安達信不希望通過合併或收購來擴張。他認為應該是內部增長驅動下的國際擴張。有這樣的觀點和他1913年收購伊利諾斯州的審計公司來創辦安達信有關,被收購公司的雇員不願意按照安達信的標準來執行,最後全部都流失了。
由此,他認為安達信的海外公司應該是由在美國安達信接受過培訓,被安達信文化薰陶過的人來創辦的。
1933年,安達信和在歐洲和亞洲有多個分支機構的McAuliffe,Davis & Hope簽訂工作協定。但這個擴張被二戰所延緩。不過隨後通過與其他事務所的聯盟,安達信公司擴張到了南美、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些分支機構都被當作安達信的一部分,而不是大機構下獨立運作、鬆散聯繫的機構。
受到美國大蕭條的影響,1932年,安達信公司的收入跌落到了150萬美元。為此必須調整短期計畫以保證安達信公司和其客戶的長期生存。
1937年,當經濟恢復出現跡象的時候,安達信的收入又回到了200萬美元。
因為二戰,安達信在歐洲和亞洲的業務停頓了,1941年流失了67%的人員,這些人入伍了。儘管如此,也沒有讓亞瑟·安達信停止高標準職業追求的腳步。戰爭期間,安達信公司開展了新的培訓項目--將所有員工集中到一個地方的培訓。這又是一個創新的做法。這樣的做法發展為全所審計員工培訓學校(Firm-wide Audit Staff Training School(FASTS))。1940年,35個員工參加了第一期培訓,而1988年是有來自45個國家的4500人參加培訓。
FASTS的培訓包括一周在當地所的導入性培訓和2周在美國伊利諾斯州聖
查爾斯的專業培訓。包括了一個中等規模製造企業的案例學習,並模仿事務所忙季的壓力環境。合伙人和經理用真實的執業體會負責授課,由此讓課堂也專注於實務,而不是理論。在我國三個國家會計學院建設初期,也很大程度上考察借鑑了安達信的全球培訓中心的模式,甚至包括小私人空間(寢室)大交流空間(公共場所)的建築理念也是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建設的參考。
在隨後的所得稅業務高峰中,戰時的這個培訓被證明很有用。
二戰末期,亞瑟·安達信派出了他幾個信賴的合伙人到歐洲和亞洲恢復戰前建立的網路。
以上兩個時期的發展和其創辦人亞瑟·安達信非常相關,建議閱讀亞瑟·安達信詞條。
更新換代
1947年1月安達信去世,由於對安達信家族的所有權有爭議,公司幾乎破產。好在後來安達信的學生倫納德·斯帕切克(Leonard Spacek)繼承了他的衣缽,繼續將公司團結在一起,建成一家主要業務為審計和諮詢的公司。
斯帕切克是一個極其有創見性並在商務操作方面創造性的領導。在1947年至1963年,在他的任期內,安達信公司得到了全球性的發展,在僅僅20年裡,公司收入從1950年的800萬美元變成了20年後的1億3千萬美元。斯帕切克還直接參與並啟動開張了5家位於歐洲的全球性分公司,這也是安達信首次擁有自己的全球性分公司並開始向它的頂點邁進。
1950年,安達信將所謂“克里考夫”方法介紹給全世界:安達信不僅僅為客戶審計帳務,還可以按照客戶的需要建立電腦記賬系統。此項技術為其帶來了巨額利潤。
在斯帕切克掌管公司期間,安達信繼續保持了其保護公眾利益的姿態,發揚光大了亞瑟·安達信開創的“誠信高於利潤”的傳統。它曾指責拜斯海姆鋼鐵公司將其 1964年利潤虛增60%.它還批評
SEC對公司假賬監管不力。堅持使用嚴格的會計標準,甚至犧牲本公司和其它公司的利潤也在所不惜。這些業績的直接結果是使安達信公司成為了世界上最大、最受尊敬的專業性服務機構之一。在斯帕切克離去後的很長時間裡,安達信仍十分注重公眾利益。
在1960年代,安達信擴張到了51個地區,其中31個在美國之外。到1988年,安達信成長為2.1萬人員的公司,有2000個合伙人(其中616人來自美國外)。
安然事件
安達信自
安然公司1985年開始就為它做審計,做了整整16年。除了單純的審計外,安達信還提供內部審計和諮詢服務。20世紀90年代中期,安達信與安然簽署了一項補充協定,安達信包攬安然的外部審計工作。不僅如此,安然公司的諮詢業務也全部由安達信負責。2001年,安然公司付給它的5200萬美元的報酬中一半以上的收入(2700萬美元)是用來支付諮詢服務的。
安然從1997年到2001年間虛構利潤5.86億美元,並隱藏了數億美元的債務。美國監管部門的調查發現,安然公司的雇員中居然有100多位來自安達信,包括首席會計師和財務總監等高級職員,而在董事會中,有一半的董事與安達信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繫。
2001年10月安然財務醜聞爆發,
美國證監會(SEC)宣布對安然進行調查。可就在同時,安達信的
休斯敦事務所從10月23日開始的兩個星期中銷毀了數千頁安然公司的檔案。而公司在10月17日就已得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對安然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調查,直到11月8日收到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傳票後才停止銷毀檔案。2001年12月安然宣布破產。2002年1月安達信承認銷毀檔案,Arthur Andersen芝加哥總部提出:這是休斯敦事務所所為。2002年初Arthur Andersen將負責安然審計的資深合伙人大衛·鄧肯除名。而大衛·鄧肯則申辨:這是總部的授意。在初步調查的基礎上,法務部於3月14日對Arthur Andersen提起刑事訴訟,罪名是妨礙司法公正,理由是該公司在安然醜聞事發後毀掉了相關檔案和電腦記錄,從而開創了美國歷史上第一起大型會計行受到刑事調查的案例。
安達信環球與安然股東和雇員達成協定,同意支付6000萬美元以解決由安然破產案所引發的法律訴訟。但安達信美國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作為安然的外部審計師,它仍然是這起集體訴訟的被告之一。
註冊在
瑞士的Andersen World Wide是安達信全球範圍內所有業務的“母”公司。行政總部設在芝加哥的安達信美國成員所通過一系列複雜的法律協定安排,和世界各地的安達信成員所建立了複雜的“合夥”關係。通過這種精密安排,和世界各地的成員所共享資源、分配利潤、承擔風險。安達信美國所的賠償責任主要落在美國所和美國合伙人的身上,其他地區的業務雖有波及,但相比之下損失應該非常小。
為逃避株連,安達信的海外公司紛紛自尋出路,脫離安達信的全球網路,2002年3月21日安達信(香港)和安達信(中國)宣布加盟普華永道,安達信被拆掉第一塊磚。緊接著俄羅斯安達信宣布併入安永;紐西蘭安達信也宣布併入安永;加拿大安達信宣布與普華永道進行合併談判;西班牙安達信也宣布脫離全球體系。安達信(新加坡)、安達信(
菲律賓)、安達信(台灣)的業務併入安永;安達信(日本)和安達信(泰國)等併入畢馬威。這種狀況可謂:從
大樹底下好乘涼變成樹倒猢猻散;或者從同一戰壕的盟友變成牆倒眾人推。只可惜百年老店毀於一旦。
2002年3月26日安達信的CEO約瑟夫·貝拉迪諾辭職。
2002年4月3日,安達信國際任命安達信(法國)負責人阿爾多·帕
多索為新的CEO,安達信的稅收諮詢業務也在4月底正式併入德勤事務所,安達信宣布裁員7000多人,占美國人員的四分之一;前後不過4個多月的時間,安達信(美國)從呼風喚雨的業界“巨無霸”變成眾叛親離、甚至自身難保的“泥菩薩”,等待它的除了5月份開庭的官司,還有破產或者被吞併,其最好的結局恐怕也是“死緩”。
2002年6月15日,安達信被法院認定犯有阻礙政府調查安然破產案的罪行。安達信在陪審團作出決定後宣布,從2002年8月31日起停止從事上市公司的審計業務,此後,2000多家上市公司客戶陸續離開安達信,安達信在全球的分支機構相繼被撤銷和收購。而2001年財政年度的它的全球營業額為93.4 億美元,代理著美國2300家上市公司的審計業務,占美國上市公司總數的17%;在全球84個國家設有390個分公司,擁有4700名合伙人、2000個合作夥伴,專業人員達8.5萬人。
2002年8月31日,安達信環球(Andersen World wide)集團的美國分部——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Arthur Andersen LLP)宣布,從即日起放棄在美國的全部審計業務,正式退出其從事了89年的審計行業。
2002年10月16日,美國休斯敦聯邦地區法院對安達信妨礙司法調查做出判決,罰款50萬美元,並禁止它在5年內從事業務,此次裁決使安達信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家被判“有罪”的大型會計行。
2005年5月31日,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安達信公司妨礙司法的判決,認定先前判決缺乏充分證據。也許對安達信而言,3年後雖然終於等到最高法院為其翻案,但實際意義可能將只限定於“還其清白”的範疇。充其量這一最終裁定也只能使安達信在民事訴訟中則可以處於一個比較有利的位置,而合伙人也可能不會因為敗訴而賠得傾家蕩產。
2005年12月5日,美法務部放棄了對安達信的訴訟。這一決定使安達信負責安然審計的大衛·鄧肯可能免除牢獄之災。安達信僅有約200個管理人員,他們的工作主要是與代表股東的律師們就安達信提供給安然和其他客戶的服務進行協商。
當時,安達信在美國還有170個雇員處理後續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