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道平

安道平同志(1917—1983)中共黨員,河南鎮平縣人,曾任中共方城縣地下縣委第一任書記。1937年道平同志接受組織派遣,同竇伯祥、魯勒等同志一起,來我縣開闢黨的地下革命工作,組織了方城縣抗日救亡宣傳團。領導方城各界愛國人士和青年學生,進行抗日救亡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道平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鎮平縣
  • 出生日期:1917
  • 逝世日期:1983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安道平同志(1917—1983)中共黨員,河南鎮平縣人,曾任中共方城縣地下縣委第一任書記。1937年道平同志接受組織派遣,同竇伯祥、魯勒等同志一起,來我縣開闢黨的地下革命工作,組織了方城縣抗日救亡宣傳團。領導方城各界愛國人士和青年學生,進行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首任中共方城縣委書記,繼任南、唐縣委書記。1942年調延安學習。1945年,隨軍渡河南下。先後任澠池縣委〈付〉[副]書記,開封市稅務局長、財委主任、洛陽拖機廠〈付〉[副]廠長、河二輕廳〈付〉[副] 廳長等職務。他那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堅韌不撥的革命精神,給方城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道平同志,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堅持原則,一絲不苟。一生中從不以權謀私,生活上不搞特殊化,對同志生活上關心體諒,政治上嚴格要求。他的一生,是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為人類的共產主義事業奮鬥不息、盡職盡責的—生。是我們永遠懷念、學習的榜樣。道平同志,學習刻苦,愛好文藝,對詩詞尤有造詣。生前在緊張的革命鬥爭中,寫了新舊體詩數百首。他的詩詞,反映出他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對共產主義的高度信念,更表現了他高尚的革命情操。作品既多陝北民歌風味,也吸取了古風漢魏樂府的特長。具有通俗樸素、口語化的特色。從他的詩作中,可以聽到抗日戰爭的號角,可以看到革命聖地的風貌。有對舊社會的控訴,對“四人幫”的鞭撻,更有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熱情謳歌。他的詩作,是向廣大青年進行愛國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為了這—寶貴遺產不致泯沒,特由牛葆寧同志從道平大量遺作中整理出新舊體詩六十五首,附錄於後。個別章節字句,少有刪動。不妥之處,敬希海內道平親好,多提意見。

主要作品

學 寫 詩
十四初打油,
二十贈戰友,
抗戰停十年,
三十見報頭。
1944年由葭縣渡黃河到晉西北根據地
曲折二里路,
又到黃河邊。
水流僅百尺,
難過十座山。
行軍如火急,
參謀團團轉。
船夫猶小睡,
紅日已三竿。
大爺五十許,
腰彎背少駝;
少年十六七,
孩子氣未脫。
岸邊初解纜,
船上風雲生,
大爺如猛虎,
少年似鮫龍。
剛才閒散狀,
而今戰鬥情,
急流漂對岸,
三次不能靠,
老幼傍船走,
攜物來慰勞,
有捧紅蜜棗,
有提開水壺;
幼者拉我衣,
老人道辛苦。
歡愉咽棗肉,
含核不忍拋;
人民一顆心,
勉我把國保。
夜過同蒲路
三軍夜行腳步輕,
南來火車聲隆隆,
前面傳令路邊停。
尖刀一連早出動,
外調機〈搶〉[槍]二十挺。
每班瞄準兩節車,
連長眼隨列車動。
子彈頂膛上刺刀,
只待衝鋒一聲號。
機車長鳴車身停,
探照燈光四下掃,
忽然又似受驚兔,
氣喘吁吁往西逃。
手中提著步〈搶〉[槍],
快走腳步放輕,
一個跟著一個,
三步跨過路東。
三軍八時過完。
星月草木未驚。
過汾河平原
夜裡早傳令,
封鎖路不通。
準來不準去,
要過南下兵。
早在晉西北,
午休文水境。
日斜下山走,
黃昏平原停。
急行八十過路東,
黎明山上回頭看;
自疑一夜穿雲行,
汾河一望如白練。
過良馬鎮
良馬本是繁華鎮,
而今人稀街巷空,
牆倒屋塌深院草,
不聞兒啼雞犬聲,
一幅悲慘劫後圖,
誰人見了心不驚!
紛紛遞上請戰書,
誓要手刃日寇兵。
延安 晚會
明月當空照,
深谷水聲回。
窯前空地小,
晚會篝火陪。
擠擠再擠擠,
女坐男後立。
男的相謔笑,
女的相偎依,
枯草加新枝,
火苗高人齊,
煙火交飛騰,
闢辟復唧唧,
兄妹開荒罷,
齊聲信天游,
低唱黃河怨,
高歌走西口。
(1946年道平三十歲,所寫新詩多發表於南京《新民報》副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