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脾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入門》卷七。主治脾胃虛,肝乘於脾,嘈雜及吐食,脈弦者。
基本介紹
- 名稱:安脾丸
-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 組成:半夏、檳榔、雄黃
- 主治:脾胃虛,肝乘於脾,嘈雜及吐食,脈弦者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半夏一兩,檳榔二錢,雄黃一錢半。
用法用量
上為末,薑汁和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小兒丸如黍米大。生薑湯送下。從少至多,漸加服之,以得吐能食為度。
主治
脾胃虛,肝乘於脾,嘈雜及吐食,脈弦者。
附方
名稱:安脾丸
組成:黃連100克,吳茱萸(制)100克,白芍100克
用法:每服一至二錢(3.125克-6.25克),日服兩次,空腹溫開水送下
主治:肝胃不和,吞酸嘈雜,嘔吐泄瀉,腹痛下痢
出處:《湖南省中成藥規範(1974年版)》
功用:泄肝火,和脾胃
製法:以上三味,共研細粉,過篩。冷開水泛為丸,乾燥即得
重要文獻摘要
《醫學入門》:“安脾丸:半夏一兩,檳榔二錢,雄黃一錢半,為末,薑汁和蒸餅為丸梧子大,小兒丸黍米大。薑湯下,從少至多漸加服之,以得吐能食為度,治嘈雜及吐食脈弦者。肝乘於脾而吐,乃由脾胃之虛,宜治風安脾,無羈絆於脾,故飲食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