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立志集/中國雜文

安立志集/中國雜文

《安立志集/中國雜文》是2013年吉林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立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安立志集/中國雜文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 (2013年5月1日)
  • 頁數:180頁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安立志|主編:劉成信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ISBN:7553416339
  • 開本:16
基本內容,編輯推薦,文摘,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基本內容

安立志集/中國雜文

編輯推薦

《安立志集/中國雜文》收入當代雜文作家安立志五十篇左右的文學作品。本叢書遴選的雜文作家大致有以下特點:一、雜文創作時間超過二十年;二、曾創作有影響的雜文作品在三十篇以上;三、曾創作經典性雜文作品;四、作品強調思想傾向的同時,藝術性也不為之忽視;五、曾在國內組織帶領作家創作雜文卓有成就者。

文摘

“我化”
這裡的“我”是一個抽象概念,其地位大抵與“中體”的“中”相差不遠。
頃見報導一則,說是國產夏利汽車隆重推出新車型。其實,這個“新”不過將舶來國的兩廂式改成了三廂式。在國內生產的轎車(姑且這樣稱之,下文將涉及)中,原先夏利沒有尾廂,加出一個“尾巴”,不但破壞了原車型的緊湊性和空氣動力性能,售價還要增加兩萬元,然而,生產廠家卻很坦然,因為他們知道在中國的某些城市,結婚迎親不坐兩廂式已成習俗,原因是兩廂式“有頭無尾,大不吉利”。儘管這種車是為中國從官員車向民眾車過渡而引進的新車型,但由於轎車畢竟是種舶來“文化”,也就有一個從異化到“我化”的問題。
當我們的同胞離開往於斯長於斯的黃土地,走向世界來到充分“異化”了的環境中,兩種文化就會很自然地因“我化”而發生觀念的碰撞。高曉聲的小說《陳奐生出國》,就從多側面涉及這一問題。陳奐生作為一個虛構的中國農民的典型,借改革開放之東風,終於有了平生第一次的出國機會。這個“上城”時連沙發也未見的莊稼人,面對光怪陸離的外部世界,按照固有的觀念開始了他的“我化”過程。他利用為艾教授充當臨時看門人的機會,將其門前幾十美金一平方米且與鄰人訂立了《共保公約》的草坪挖掉一大片,以作為幫助其建立“菜籃子工程“之基地,而使用的工具竟是該教授為紀念林黛玉小姐的葬花事件煞費苦心從中國弄來的紀念品——“花鋤”。動機也很別致,即糾正美國知識分子輕視體力勞動的“劣根性”,並力圖教會他如何是“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從而在蔬菜供應上達到自給有餘。陳奐生先生不知道這種由自然經濟的小農意識所導演的極似“公公背兒媳,受累不討好”的“我化”過程——改造對方以合於自己的“返祖”過程,給華如梅夫人造成了多大的麻煩。
“麻將桌邊,電燈代替了蠟燭,法會壇上,鎂光照出了喇嘛”,此為“我化”的舊跡,以至於魯迅先生寫道,舊中國“像一隻黑色的染缸,無論加什麼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舊中國早成歷史,“染缸”尚在否?“德”、“賽”二先生進入中華古國。大抵肇始於二十世紀初的歐風東漸,也許正是因了某些國人極強的“我化”功能,於是“賽先生”和“德先生”也開始了被“我化”的進程。時見報載,開元寺內,錄音機代理了“哀號”,通都大邑,微電腦用之於算命。“CAR(小型載人汽車)“我化”為衙門化的“轎車”,民主也成為殘殺無辜的“儀式。前幾年《中國青年搠的一則新聞就為後者提供註腳:“黔西山民愚昧又荒唐舉手表決冤殺外鄉人。”這是一幅隆異的圖景:事主——一群真正有“中國特色”的國民:手段——典型的民主議決方式。一面是無法無關地虐殺,另一面偏要體現出“選民”意志的程式。也許在這幫山民的眼裡“民主化”原本就應當是這樣一回事。“東漸歐風”的被“我化”,使一個無辜的生命就這樣付諸“表決”了。多么慘痛的事實!
魯迅曾探刻嘲諷過“愛國的自大”,這“我化”有時也表現出來類似病症。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當然是“我化”,它反映了大漢先民的“引進”先鞭魏孝文帝的崇尚。“漢宮威儀”也是“我化”,因為從拓跋氏眼裡看到了華夏文化的優越性。歷史上南蠻北狄西羌東夷,歷來被漢人政權視為“我化”之對象,然而蒙古人人主中原,一句“元朝時我國版圖最大”於是變成了“我化”。女真族君臨諸夏,一句“我國治世當推康雍乾”,終於也是“我化”。
P1-3

目錄

“我化”
何止“十羊九牧”
“化我”
鼠典新釋
“百年未遇”與“突如其來”
組裝的典型——斯達漢諾夫
向“失敗者”致敬
奴隸的品類
劉錫鴻的“大火車”
岳飛也是改革者
從民本到民主的橋樑
玉皇大帝的政績
牛典哲思
來自盧森堡的批評
“戰略地位”還是“略占地位”?
創始人的國情論
己之所欲,勿施於人
“站得高”未必“看得遠”
世襲的世襲
“斷指證魚”與“開胸驗肺”
媒林拾葉
陸克文的兩次道歉
子產的善政
糖醋活魚與文化差異
幾條“不合國情”的新聞
美國“釘子戶”的符號意義
“尖嗓”這個角色
“勞工”還“神聖”嗎?
《拳打鎮關西》、《出師表》之類
古今兩奇觀
中德磨坊之異同
社會不能成為叢林
論“多難興邦”
質疑緹縈模式
從“憫農”到“酷暴”
金翠蓮的“奴隸命”
“卡扎菲格線”
蟲子的國籍
時遷們的功勞
漢墓黃土與長城青磚

作者簡介

安立志(1954-)河北省廣宗縣人,筆名燕楠、公冶平。1972年投筆從戎,1990年轉業。1987年底初涉雜文,1988年夏獲《人民日報》風華杯雜文徵文三等獎。共獲得雜文創作獎數十次。作品曾收入《中華雜文百年精華》、《百年百篇經典雜文》、《雜文三百篇》、《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雜文卷)、《中國新文學大系》(雜文卷)等三十餘種雜文集。作品連續多年入選《上海雜文選》、《齊魯雜文選》、《中國最佳雜文》(遼寧版)、《中國雜文精選》(長江版)、《中國雜文年選》(花城版)、《中國年度雜文》(灕江版)等年度文集。著有《與領導藝術》(上海古籍版),《崎嶇中國》上、下集(中國言實出版社版),《薛蟠的文學觀》(商務印書館版)等多種。現供職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

序言

《中國雜文》(百部)
總序
劉成信
人類的文學藝術,源遠流長,豐富多彩。隨著社會的推進、發展,其分門別類日益精細——從最初的歌曲、舞蹈、神話、故事等逐步演繹出詩、散文、小說、戲曲、直到二十世紀初,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融合,又有了電影、電視劇等。
有一種文學藝術雖然在中國問世兩千餘年,由於後人未給予“名分”,以致到二十世紀初,才從文學藝術譜系中分野出來,這就是古老面年輕的雜文。
人類和自然界大體都遵循適者生存的法則萌芽、生長與消弭。兩千多年來,雜文本應與小說、詩、散文、戲劇、音樂、電影等蚌妹藝術一道,繁花似錦、根深葉茂。然而,它沒有像先賢們渴望的那樣,而是纖弱的,時生時滅,時有時無,同其他汗牛充棟的文學藝術作品相去甚遠。
時序到1915年,十華文學藝術寶庫迎來新曙光,一個精靈出現了——雜文在多災多難的十華大地,被一些先知先覺的知識分子接受了!
雜文這個新成員一俟來到華夏,其特性便與眾不同——首先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它主張順應歷史潮流。它不重複生活,不還原歷史,不演繹過去,而最突出的展示將來,預期社會走勢,判斷人間是非。
雜文一俟來到華夏,便告之,它嚮往和平、民主、科學、自由、平等、人道、富裕及真善美;雜文憎惡專制、昏聵、愚昧、野蠻、特權、貪婪、奴性、虛偽及假惡醜。雜文與其他文學藝術既相通又有自己的特性。
雜文一俟來到華夏,就融於文學大家族,與各種文學藝術形成天然的血肉聯繫。它不像小說那樣刻畫人物,而是粗線條勾勒人與事:它不像詩、散文等那樣纖細、抒情、而是明白如話,開誠布公。但雜文能夠調動各種姊妹藝術如寓言、故事、說唱、戲曲、元雜劇等“為我所用”。
雜文一俟來到華夏,它就友好地“拿來”社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的多種文化元素。它不是政治學,但只有不迷失政治選擇,才能解析身邊社會的變數;雜文不是社會學,但只有掌握瞬,息萬變的時代脈搏,才能適應人間叢林法則:雜文不是歷史學,但人總應撥開歷史霧障,略知歷史長河的走向;雜文不是生理學不是心理學,但它能解剖人性、解讀人生,理順人際關係;雜文不是方法論,但它無處不閃爍著思想方法的光芒;雜文不是文藝學,但它評價文藝現象既深刻又形象:雜文不是美學,但每篇優秀雜文無不抨擊假惡醜,無不嚮往美、讚揚美……
理解雜文、認識雜文,才能與雜文為友,才懂得雜文的大愛。雜文真的是半部百科全書。
雜文打撈歷史風塵,知恥近乎勇。雜文對於文化批判,社會批判,歷史批判,人性批判,世世代代惹來不知多少是非。
嫉妒雜文、討厭雜文者,甚至欲將雜文從百花園中斬草除根,所以,雜文往往難以長成大樹,多少代都不能像其他文學藝術那般枝繁葉茂。有人說雜文偏激,有人說雜文片面,有人說雜文招惹是非,更有人對雜文產生各種各樣的誤解。以至於把雜文稱為烏鴉,恨不得把一切不祥之物都推到雜文身上。
雜文,曾為作者“惹”下多少禍根,有人曾因雜文葬送自己的大好前途,多少代雜文人曾為自己帶來難以洗清的污穢。
然而,實踐證明,雜文確能為民眾造福,世世代代多少志士仁人,曾為雜文洗刷了一切不實之詞,它為人們啟蒙,越來越受人們歡迎。

本書作者總計三百八十位,分當代、現代、歷代。
我們試圖把1915年《新青年》“隨想錄”誕生前的雜文劃為歷代,1915年到1949年劃為現代,從1949年到當今劃為當代。
1915年“隨想錄”之前稱之為雜文,主要是根據作品性質、特點,而不是按劉勰在《文心雕龍》所談的“雜文”。
當代作家選五十位,每人一部雜文,五十篇左右。另有合集十部,每部二十幾位作家,共二百多位作家,四百多篇作品;現代作家二十位,每位五十篇雜文,七萬多字,另有四十多位雜文作家,十部合集:最後選七十多位歷代雜文作家,均為合集,每篇作品都有註解、題解、古文今譯。
當代五十位雜文作家大體是根據五點遴選的。
一、雜文創作時間超過二十年;二、曾創作有影響的雜文作品在三十篇以上;三、曾創作經典性雜文作品:四、作品強調思想傾向的同時,藝術性也不為之忽視;五、曾在國內組織帶領作家創作雜文卓有成就者。
二十多年來,我曾在助手們協助下選編各種版本雜文集五十餘部,選編如此大型雜文叢書,對我是一種嘗試,深知其難度。這部《中國雜文》(百部)整整花費我四年時間。雜文作品浩如煙海,讀數百冊雜文集、數百萬篇雜文作品,難免掛一漏萬,特別是這部大型叢書在國內尚無參照系,錯訛在所難免,恭請諸位指正。
選編者2012年11月10日
於長春雜文選刊雜誌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