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補心湯

安神補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鑒》。為安神劑,具有養血安神,滋陰清熱之功效。主治眠差、健忘,時易心悸、動輒易驚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神補心湯
  • 出處:《古今醫鑒》
  • 功用:養血安神,滋陰清熱
  • 分類:安神劑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註,附方1補心湯,附方2 補心湯,附方3安神補心湯,附註4 安神補心湯,

組成

當歸一錢二分3.5g,川芎七分2.1g,白芍(炒)一錢3g,生地黃一錢二分3.5g,白朮一錢3g,茯神一錢二分3.5g,遠志(甘草水泡,去心)八分2.8g,酸棗仁(炒)八分2.4g,麥門冬(去心)二錢6g,黃芩一錢二分3.5g,玄參五分1.5g,甘草三分0.9g(一方去遠志,麥門冬、黃芩、玄參、加陳皮、柏子仁、酒炒黃連)。

用法

每天1劑,煎2遍和勻,早晚分服。或用10劑,研細末,煉蜜為丸,每粒10g,每服1粒,日2次。

功用

養血安神,滋陰清熱。

主治

眠差、健忘,時易心悸、動輒易驚者。

方義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養血安神;遠志性善宣洩通達,既能開心氣而寧心安神、又能通腎氣而強志不忘,為交通心腎、安定神志、益智強識之佳品;黃芩清熱;茯神味甘、淡,性平,本方主要取其安神之功效;白朮可補脾益氣;棗仁養肝、寧心、安神,為治療失眠之要藥。甘草性平、味平,歸心、肺、脾、胃經,可補脾益氣,且調和諸藥。

運用

臨床套用以血不養心而致驚悸怔忡為病機特點。原文用於治療怔忡驚悸。《雜病源流犀燭》用本方治療心肝兩虛,神情怏悒。現在常用於梅核氣、梅尼埃病、失眠、心悸、神經官能症、中樞疾病、高血脂症、及動脈粥樣硬化、中風、眩暈病等。

加減化裁

時有自汗或盜汗者加炙黃芪10g,煅牡蠣10g,以補氣固表斂汗。失眠嚴重者加龍齒、珍珠母;胸悶痛者,加丹參、三七;大便秘結者,加酒大黃、火麻仁等。

使用注意

陽虛之人慎用。

附註

附方1補心湯

組成 人參、甘草、枳實、當歸、桔梗、龍齒、半夏、桂心、黃芪、生薑、茯神、大棗、遠志、茯苓。
功用 定志下氣。
主治 奄奄忽忽,朝瘟暮刷,驚悸心中憧憧,胸滿不下食,脾胃不磨,陰陽氣裹,不喜聞人聲。
出處 《千金要方》

附方2 補心湯

組成 茯苓、紫石英、人參、遠志、當歸、茯神、甘草、紫菀、麥冬、大棗、赤小豆。
功用 安神補心。
主治 心氣不足,其病苦驚悸汗出,心中煩悶短氣,喜怒悲憂悉不自知,常苦咽喉痛,嘔吐血,口唇黑,舌本強,不通水漿。
出處 《千金要方》

附方3安神補心湯

組成 當歸、生地、茯神、黃芩各一錢三分,麥門冬二錢,白芍、白朮各一錢,遠志、棗仁各八分,川芎七分,玄參五分,甘草三分。
功用 安神補心。
出處 《沈氏尊生書》

附註4 安神補心湯

組成 人參葉6g,五味子6g,石菖蒲10g,酸棗仁10g。
主治 用於用腦過度,勞心傷神,心虛神煩而致眠差、健忘、時易心悸、動輒易驚者。
出處 《百病良方 中醫辨病與辨證論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