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瀾寺

安瀾寺

安瀾寺,坐落在燈塔市佟二堡村西北角,占地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瀾寺
  • 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
  • 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
  • 始建:清代乾隆年間
安瀾寺坐落於燈塔市佟二堡鎮佟二堡村西北角,寺前緊靠沈佟公路,交通便利。復建後的安瀾寺占地24931平方米,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其規模是原寺院的九倍多,是燈塔市最大的寺院,信眾達24000人,場所負責人釋傳持。
安瀾寺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據光緒八年(1882年)碑載:寺有“佛殿一座,關帝廟一座,旗桿一對、群牆山門一間、宮所三間,仙家堂一間、天王殿一座、蟲王殿一座、馬殿一座、鐘鼓樓二座”。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平方米,清乾隆年間石碑2塊,光緒八年石碑1塊,清乾隆間進士王爾烈題匾“英風萬古”1塊,寺院僧人10餘名。
1966年文革期間,寺院被毀,佛像、石碑推入塘中,王爾烈題匾被砸碎,古松被砍倒,住持比丘尼釋能修被批鬥至死。
1998年5月,省宗教局批准恢復安瀾寺,擇地重建。重建後的寺院座北朝南,門前建有功德橋一座,橋兩側建有荷花塘。山門、伽藍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在同一中軸線上。山門對開,山門正上方橫匾《安瀾寺》三個楷書大字,藍地金字,由劉殿書書寫。左右馬殿,置有側門,伽藍殿3楹,主奉伽藍主者菩薩;天王殿3楹,正位彌勒菩薩,兩側列四大金剛,背立韋馱菩薩;大雄寶殿5楹,內奉正位釋迦佛、藥師佛、阿彌陀佛, 18羅漢分坐東西;配殿置鐘、鼓樓;觀音殿、地藏殿、護法殿三間;左右配房為客堂、齋堂、僧舍、居士房等。
復建的寺院規模較大,仿清建築風格,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安瀾寺現有建築面積6465平方米。其中:伽藍殿113平方米,天王殿111平方米,東廂房549平方米,西廂房556平方米,大雄寶殿270平方米,藏經樓2F1313平方米,居士林西2F593平方米,居士林東2F670平方米,蟲王殿、三霄殿、護法殿101平方米、僧寮院3F1100平方米。五觀堂595平方米,念佛堂595平方米,寺院首位住持釋傳持。寺內有僧人10人。
佟二堡鎮地處遼陽地區西北部,北接沈界之新民,西連遼中,是溝通遼瀋,遼西之要衝。村中有大集,逢集市時,商賈雲集,十分熱鬧。該地屬平原地帶,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素有“糧倉”之稱。安瀾寺居其中,信眾十分廣泛。
改革開放以來,佟二堡地區農民逐漸富裕,開始搞皮裝加工業,繼而經營皮裝業,建立皮裝大市場,一度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皮裝集散地。隨著佟二堡地區經濟日益發展,安瀾寺的香火也越加旺盛。
安瀾寺在住持釋傳持倡導下,開展社會公益慈善捐助等活動,先後向雅安等地震災區捐款10餘萬元;捐助貧困大、中、國小學生完成學業60餘萬元;扶貧濟困30餘萬元。安瀾寺向外輸送3名佛教人員,向廈門南普陀佛學院輸送1名(在讀)、向重慶文殊院輸送1名(已畢業)、向蘇州靈岩山佛學院輸送1名(已畢業)。住持釋傳持先後被選為燈塔市政協常委、遼陽市佛教協會副會長,燈塔市佛教協會會長。多次被遼寧省、遼陽市評為宗教界“雙文明”活動先進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