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古代引水工程,明嘉靖年間(1522~1565),安溪建有陂和圳19處,灌溉面積2.54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溪縣古代引水工程
- 包含面:陂和圳
- 時間:明嘉靖年間(1522~1565)
- 灌溉面積:2.54萬畝
安溪縣古代引水工程,只有陂和圳。
明嘉靖年間(1522~1565),安溪建有陂和圳19處,灌溉面積2.54萬畝。其中有永安里的產坑陂,依仁里的烏德陂和烏鎮陂,新溪里的石蛇陂、洪岩陂、洪陂、洪山陂,新康里的鄭岩陂,卓元東洋陂,崇善里的高陂、亭前陂、山洋陂、石鼓陂、西陂、官圳(即金谷大圳),崇信里的西門陂,還集裡的蘆汀兩塘陂、感化里的前山坑陂,來蘇里的陂焉陂及大官圳。
清乾隆年間(1736~1795),興修的陂和圳有永安里的澳江陂和新康里的鄭岩陂等20餘處。清朝末年建成龍門半天圳,簡易壩高2米,引水0.13秒立方米,渠長5公里,灌溉面積0.11萬畝。
民國21年(1932)3月,動工興建赤嶺圳、虞宗圳。民國24年4月,全縣興修水壩水圳三期共103處,灌溉面積1.11萬畝。其中新築水壩2處,水圳1處;修築水壩66處,水圳34處。至民國38年,興建較大的引水工程有參內祜水圳、參內大圳、蓬萊姑坑圳、官橋上苑大圳、虎邱金榜圳等28處。全縣共有引水水利設施11193處,灌溉面積7.52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