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詳述閩南小鎮——安海的長篇鄉土歷史小說,書中的歷史背景與地方人文都經過作者調查考證,小說通過描寫包括王家人在內的安海人的生活、情感與思想,從而重現出百年來斯土斯民的生存狀態。《安海追想曲》帶有濃烈的閩南風情與厚重的鄉土情懷,淺讀此書,即能被帶回到那個既陌生又倍感熟悉的地方、那段遙遠卻又觸手可及的年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安海追想曲·第一部
- 創作年代:2014
- 文學體裁:長篇鄉土歷史小說
- 作者:陳冬挺
- CIP核字號:(2016)第006305號
- 書號:ISBN 978-7-5108-4142-2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字數:230千字
基本信息,引子,
基本信息
作者:陳董
類別:歷史傳奇
引子
漢唐時期,安海因其港九曲蜿蜒,故以形稱為“灣海”。宋開寶年間,安金藏之裔孫安連濟徙居此地,易“灣”為“安”,始稱為安海。宋元佑二年在此設官榷稅,號為石井津。建炎四年,建鎮稱曰“石井鎮”。元至正年間廢鎮制,改設巡檢司。明朝則稱為“安平鎮”。
“順治十八年辛丑,以民通海寇,遷都,沿海十里俱屬界外。安海遷至六都內坑止,官廨民居一盡毀平”——《晉江縣誌》。康熙二十三年復界後,改安平為安海,靖海侯施琅之族弟施秉草創搭蓋以憑民居,收四季稅。自北門興勝境直下至西塔為大街。時人皆稱此處為安海街。
宋元時,泉州刺桐港成為“梯航萬國”的東方第一大港,鄰近的安海港也跟著興盛起來。明朝“禁海”後,泉州港遂一蹶不振,安海港卻轉而成為民間自由貿易的港口,自此商業更為昌盛。清雍正七年,在此設立海關,稱“鴻江澳”,安海的別號“鴻江”即來於此。十九世紀中葉,廈門開埠後,安海港成為廈門連結內陸的中轉站,泉州地區乃至內陸的土特產出口與舶來品的入口,全都經安海中轉,由此商貿達到空前鼎盛。
安海自古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宋初,安連濟一族及參與王安石變法的呂惠卿,還有一門五代二十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的高惠連三大貴族相繼遷入安海。南宋時安海的鎮監為朱熹之父朱松,朱熹亦曾在此講學,史稱“二朱過化”。紹興八年至嘉熙二年,在這一百多年間,安海竟出了39名進士。南北宋期間,登科進士更達60名。明清兩代,也出了進士43名,舉人143名。而明末,叱吒於東南沿海的鄭芝龍建豪華宅邸於安海,並以此為根據地,其子鄭成功更是在安海生活了二十多年……,僅此區區一鎮,竟出了如此之譜的人才,使人不得不讚嘆安海之地靈人傑!
至清末,安海街之繁榮程度並不亞於泉州府城,這裡發生了不少的故事,其時無人記載。白駒過隙,歲月枯榮百載之後,遙遙夜空中忽然傳來一陣清亮的童謠聲:
“後庫開布房,坑呷倀粗桶,型厝傀儡籠,西宮牛磨坊。
曾鹹、柯甜、倪藥、林豆生、高杉行、洪染房、西河境鴨仔房……”
此時,終於有人想起安海街那段遺失的往事。那熟悉的所在、親切的人們,逐一清晰地浮現眼前,以至街中那久未聞聽的叫賣聲,竟也歷歷在耳。剎那間,恍然不知今夕是何夕。於是,便吟出了一首詩,誦曰:
陳因千載乏新詞,冬撰雄篇寄不羈。
挺將自身扶禿筆,立為梓里樹高旗。
安平何處無蕭瑟!海汐幾時有綺麗?
成敗是非君莫笑,傳留一曲後人追!
於詩成後數月著成一篇,自當名為《安海追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