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867年,入希臘教會附屬學校,一年後退學。1868年,入塔乾羅格預備學校。1869年,入塔乾羅格古典中學。
1873年,初次進劇院看戲,看了《美麗的葉蓮娜》。1876年,父親店鋪破產,全家遷莫斯科,獨自在故鄉讀中學。1877年,復活節的休假日第一次去莫斯科;同年試寫第一部戲劇。
1879年,以“安托沙·契洪特”為筆名開始寫作;同年,夏天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8月6日前往
莫斯科和家人團聚;同年秋天,進入
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2月24日,他寫成了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這是他的處女作。
1880年3月9日,第一次公開發表作品:短篇小說《一封給有學問的鄰居的信》和幽默小品《在長篇、中篇等小說中最常見的是什麼》,兩篇作品在《蜻蜓》上發表了;同年,考取莫斯科大學醫學院。
1883年,發表一些短篇小說:《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釘子上》《勝利者的得意洋洋(一位退休的十四品文官的故事)》《小公務員之死》《不平的鏡子》《謎一樣的性格》《站長》,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俄國文壇的地位。
1884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梅爾帕米娜的故事》;同年大學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同年,發表了一些短篇小說:《文官考試》《戴假面具的人》《變色龍》《外科手術》。
1885年,他創作並發表了《皮靴》《馬姓》《
凡卡》《迷路的人》《
預謀犯》《
未婚夫和爸爸(現代小品)》《客人(一個場景)》《名貴的狗》《紙里包不住火》《哼,這些乘客們!》《普里什別葉夫中士》《獵人》《哀傷》等短篇小說;12月,在聖彼得堡結識新聞界巨頭、《新時代》報社社長蘇沃林,並開始合作。
1886年,他發表了《太太們》《幸福的人》《
在別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一件藝術品》《白嘴鴉》等短篇小說,以及《苦悶》《
凡卡》《食客》《校長》等系列短篇小說。
1887年4月,獨自離開莫斯科回故鄉塔乾羅格及頓涅茨大草原漫遊兩個月,第三、第四部短篇小說集相繼問世。榮獲“普希金獎金”;11月19日,署名契訶夫的多幕劇《伊凡諾夫》在莫斯科首次公演;同年,他發表了《傷寒》《吻》《沃洛嘉》《禍事》《婚禮》《逃亡者》《無依無靠的人》等短篇小說,也發表了通俗喜劇《蠢貨》和四幕喜劇《伊凡諾夫》;同年,他出版了小說集《在黃昏》,在這本書中第一次署上了真名,並把這個集子獻給了德米特里·瓦西里耶維奇·格里果羅維奇。
1888年,中篇小說《草原》發表,10月開始咳血。1889年2月,《
伊凡諾夫》在彼得堡皇家劇院演出;同年,發表了中篇小說《乏味的故事》;同年,寫成了獨幕笑劇《求婚》和四幕喜劇《林神》,並加入了由
亞歷山大·奧斯特洛夫斯基創辦的劇作家協會。
1890年4月,從莫斯科起程赴庫頁島旅行,7月抵達,調查囚犯生活,10月回程,12月抵達莫斯科。庫頁島上地獄般的慘狀和西伯利亞的城市的貧窮給契訶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對黑暗的現實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逐漸改變了不問政治的心態,開始著述揭露沙俄專制制度下的內幕,中篇小說《第六病室》和報告文學《庫頁島旅行記》均是這次考察之後的產物;同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賊》《古塞夫》,創作了獨幕笑劇《被迫無奈的悲劇角色》《結婚》。
1891年春,赴西歐旅行,遊歷義大利、法國;同年夏天,在波基莫波田莊整理《庫頁島》,並開始寫《決鬥》《女人們》。
1892年,在莫斯科郊區買下“梅里霍沃莊園”,他創作並發表了《
跳來跳去的女人》、《鄰居》和《
第六病室》;同年,冬天《第六病室》在《俄羅斯思想》上發表之後,震動了全俄羅斯;同年,他進行了一次出國旅行,到
威尼斯、
佛羅倫斯、
羅馬、
巴黎遊歷。
1893年,發錶速寫集《庫頁島》,他創作並發表了短篇小說《匿名氏的故事》和《大沃洛嘉和小沃洛嘉》;同年,在照顧病人時感染了
肺結核(當時的肺結核幾乎是不治之症),為此,他到
尼斯修養。
1894年,他創作並發表了中短篇小說《一個女人的天地》《黑修士》《大學生》,以及報告文學《庫頁島旅行記》。
1895年,探訪托爾斯泰,經典劇本《海鷗》完成;同年,並發表了中短篇小說《掛在脖子上的安娜》《兇殺》《白額頭》,並完成了四幕喜劇《海鷗》。
1896年,赴高加索之旅,在諾沃肖爾基村興建國小校;同年,寫出《帶閣樓上的房子》、中篇小說《我的一生》。
1897年,肺結核病惡化,遷南方雅爾達療養,並建諾弗塞爾基國小;同年,寫多幕劇《萬尼亞舅舅》和小說《農民》《在故鄉》《馬車上》。
1898年,父親亡故;同年,在雅爾達購地建新屋;12月17日,《海鷗》在莫斯科藝術劇院演出成功;同年,他加盟莫斯科藝術劇院,結識了
高爾基,並與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899年,移居雅爾達,他創作發表了《
寶貝兒》《新別墅》《公差》《
帶狗的女人》等系列小說;同年,與蘇沃林決裂;同年,《萬尼亞舅舅》在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
1900年,與高爾基會面;4月,莫斯科藝術劇院來雅爾達辦戲劇節;同年,與托爾斯泰、柯羅連科一起被選為科學院文學部榮譽院士;同年,並發表了四幕正劇《三姊妹》,以及短篇小說《在聖誕節節期》《在峽谷里》。同年,在雅爾達會見了
托爾斯泰;同年末,病情惡化往尼斯避寒。
1901年,《三姊妹》上演。1902年,發生“高爾基事件”(高爾基被俄國政府逮捕),與柯羅連科聯合致信科學院院長請求辭去科學院名譽院士以示抗議;同年,短篇小說《未婚妻》出版。1903年3月,《新娘》完成;10月12日,完成喜劇《櫻桃園》創作;同年,作品16集出版。
1904年1月17日,《櫻桃園》上演,首演式上同時舉行契訶夫誕辰和從事創作25周年慶祝會;5月,他出現了嚴重的哮喘;6月,契訶夫病情惡化,在克尼碧爾陪同下,前往德國南部的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俄歷7月2日),逝世於德國,他的遺體被運回俄國,後葬於莫斯科諾弗·狄威哲墓地。
個人生活
契訶夫所結識的所有女人當中,初戀情人米齊諾娃無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契訶夫一生真心愛過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妻子克尼碧爾,另一個就是他的初戀女友米齊諾娃。克尼碧爾成為了“契訶夫的妻子”,而米齊諾娃則成為“契訶夫的海鷗”。
初戀
米齊諾娃與契訶夫有著9年(1892-1898)的戀愛史,又正好與契訶夫文學創作最為活躍的“梅里霍沃時期”相重合。從兩人的通信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契訶夫戀愛中的樣子。這部分文字其實就是一封封情書,濾去了契訶夫小說和戲劇中的理性與技巧,更多的是一種毫不遮掩的真情流露。因為雙方都是聰明又有才情的人,談戀愛的過程更像是棋逢對手、勢均力敵,相互間的愛慕、挑逗、曖昧、猜忌、躲閃、嘲諷等等普通人戀愛時有的情緒在兩人的通信中都有。 契訶夫毫不吝嗇地讚美米齊諾娃,“迷人的、美妙的、可愛的”字眼俯拾即是,而自己則是“愛您愛到忘我、愛到發瘋”,“你把我迷得神魂顛倒了。你現在即便說,二加二等於五,我也會相信你是對的”,自稱“您的奴隸”,“跪求”回信等等。也許是因為米齊諾娃太有魅力以至周圍追求者不斷,或是因為契訶夫猶豫不決 優柔寡斷,兩人最終並沒有走到一起。米齊諾娃與畫家列維坦發生了一段並不長久的浪漫史,契訶夫這一時期創作的《跳來跳去的女人》也源於他對米齊諾娃移情別戀的醋意使然。再後來,米齊諾娃與作家帕塔賓科私奔到巴黎,並生下了孩子,但最終被無情拋棄。這一段經歷後來也成為契訶夫《海鷗》中女主人公妮娜的命運。
婚姻
1898年秋,莫斯科藝術劇院排演契訶夫的《海鷗》。劇中女主角由演員克尼碧爾扮演。克尼碧爾極富才華,是契訶夫的熱烈崇拜者。契訶夫看了排演,對演員們的表演非常滿意,尤其欣賞克尼碧爾的演技。在排演場上他倆已一見鐘情。但在五天后,契訶夫不得不遵醫囑遷居雅爾達。
《海鷗》首場演出大獲成功。契訶夫在雅爾達收到劇院領導丹欽科以及妹妹的信。丹欽科談到演員的成績時,特別提到克尼碧爾,說她的表演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妹妹寫道:“我勸你去追克尼碧爾,她很可愛。”
1899年4月,契訶夫到了莫斯科,便去拜訪克尼碧爾。兩人雖相識不久,卻已彼此傾心。他邀克尼碧爾到自己的梅里霍沃別墅去。暮春時節的梅里霍沃仿佛是個人間仙境,克尼碧爾住了三天,這是充滿幸福和歡樂的三天。契訶夫稱女友為“我生活中新的一頁”。克尼碧爾的確給他的生活掀開了新篇章。
1901年6月7日,他倆沒通知親友就到教堂舉行了婚禮,然後進行蜜月旅行;同年,7月,克尼碧爾到雅爾達,兩人乘輕便馬車旅行。坐在車上,呼吸著清香的空氣,用親昵詼諧的契訶夫式的話語談心,何等愜意。馬車經過一所醫院,陽台上一夥人拚命向他倆招手呼喊,但車上那對戀人談得忘情,竟沒發現,馬車駛過去了。原來是一群契訶夫的醫生朋友正在此會診。事情傳出,成了打趣他倆的笑料。
1904年6月,他倆住進巴登韋勒的療養院。一個魯莽的德國醫生竟當著病人的面說他的病已沒有希望,克尼碧爾又悲又氣,而契訶夫卻鎮靜自若;7月11日病情惡化,經過三天三夜的痛苦折磨,14日傍晚他感覺稍好點,一定要妻子到花園散步。因為幾天來她一直守在他身邊,他很過意不去。克尼碧爾散步回來,他還給她講了個笑話,逗得她開懷大笑。那天深夜,他悄然離世。
兩人相識時,契訶夫已身患重病,但她毫不猶豫地嫁給他。她36歲失去丈夫,從此全身心奉獻給戲劇事業,獲“蘇聯人民演員”稱號。在91載的漫長人生中,她與契訶夫相戀兩年零二十幾天,結為眷侶三年零三十七天,加在一起僅僅五年兩個月多一點,而且分離總是多於團聚。
主要作品
小說
創作時間 | 作品名稱 | 創作時間 | 作品名稱 |
---|
| | | |
《在長篇小說和中篇小說等作品裡最常遇見的是什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戲劇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小說集
1887年,《在黃昏》,在這本書中第一次署上了真名,並把這個集子獻給了德米特里·瓦西里耶維奇·格里果羅維奇。
報告文學
1894年,完成報告文學《庫頁島旅行記》。
創作特點
小說創作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內容豐富深刻、形式短小精湛的一種獨特的短篇小說體裁。在這種短篇小說中,作家往往以普通人們的日常生活為題材,憑藉巧妙的藝術手法對生活和人物的心理進行真實而又細緻的描繪和概括,從中展示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有強烈的抒情意味,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里的醜惡一面的厭惡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但作家把他對自己筆下的生活和人物的褒貶以及作家內心的痛苦和愉悅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中,讓讀者自己從不同的人物形象中認知和體會作品的含義。
(一)契訶夫小說創作的第一階段
契訶夫小說創作的第一個階段是在80年代,當時年青的契訶夫因為生存和生活的壓力,不得不跟隨潮流,以“安東沙·契洪特”、“沒有病人的醫生”等筆名,寫了大量無傷大體的幽默風趣的故事和小品。在契洪特的某些作品裡,尤其是在他描寫金錢和權勢如何踐踏人格,而飽受欺凌的人又不知自重的作品裡,年青的作家雖然也在笑,但在他的笑聲中飽含了心酸的淚水、惆悵的音調和斥責的感情。在地主資產階級的俄國,人的尊嚴和人格同樣受到了金錢和權勢的蹂躪,這使出身卑微、靠勞動謀生的契洪特身上有一種自覺的民主主義作風。他尊重人的品格,並在自己的優秀幽默作品中一邊鞭笞辱沒人格的老爺,同時也諷刺了一些被欺辱者的奴隸心理,從而維護了人的自尊。在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中,從《驛站長》、《外套》到《窮人》,從普希金、果戈里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們都站在人道主義的角度,一直對被侮辱和被損害的“小人物”表示憐憫。但後來車爾尼雪夫斯基站在新的思想高度,批判了“小人物”本身的軟弱無能。而契洪特的態度則是指責多於同情。他斥責“小人物”不知尊嚴為何,在權勢面前卑躬屈節。這也說明,60年代的思想對契洪特還是有影響的。他的觀念里,一個人要有自尊,人不是渺小的,正是這種樸素的民主主義思想使契洪特的優秀而又幽默的短篇小說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與當時流行的詼諧小品截然不同。
除了幽默短篇之外,契洪特也寫過一些比較嚴肅的作品。短篇小說《賊》和《秋天》,這兩部作品的主題思想相似,表達的都是生活是不公平的,世界是壞人和騙子的天堂。而短篇小說《嫁妝》和《小人物》是契洪特向契訶夫轉變的標誌。這兩部作品都通過普通常見的情節來反映不合理的生活現象。在《小人物》中小官吏涅維拉濟莫夫請求上司提高兩個盧布的薪酬,但十年都未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雖然他為此還經常放棄休息,替別人值班。他只是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好一些,但卻無望,因為他既不會偷盜,也不會告狀。他的怨氣只能發泄到一隻無辜的蟑螂身上,他的輕鬆竟然是因為一隻被他摔死的蟑螂,這令人深思。在這盤作品中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未來的契訶夫,他的作品來源於生活,不追求情節曲折,而注意細節以及人物的內心活動。
(二)契訶夫小說創作的第二階段
從1886年到1892年發表《第六病室》為止,是小說家契訶夫創作發展的第二階段。在這期間,契訶夫持之以恆地進行探索,只為尋求一個“中心思想”,希望可以把一切貫穿起來。而在創作上他不停地改善短篇小說的藝術形式,以發掘該體裁所反映生活藝術潛在的魅力。同時,他也開始從事中篇小說和劇本的創作。
《草原》是契訶夫寫的第一篇大型作品。在這部作品中,他歌頌大自然的美好,描繪草原上的生活狀態,思索人的命運,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整個內容都充滿了濃濃的抒情韻味。在契訶夫這一階段的創作中最重要的是他反映當時社會思潮的作品。他的中篇小說《燈火》反映了當時另一種悲觀主義的社會思想。他描寫了厭世和悲觀的人,也反映了他本人當時的憂鬱和困惑。
(三)契訶夫小說創作的第三階段
1892—1903年,是小說家契訶夫創作的第三階段,也是他的創作高峰。他的作品日臻完善,內容和形式也完美統一,真實而又深刻,樸素而又動人。
這一時期,契訶夫將目光投向了農村生活和工廠生活中的矛盾,《農民》以清醒的現實主義反映了農村的赤貧和野蠻;《在峽谷里》則描寫了農村資產階級的貪婪和殘酷。這些以農村為題材的小說客觀上有力地駁斥了民粹派對農村公社的美化。《我的一生》則將矛頭指向了工業資本主義。但是由於契訶夫並未投身革命運動,不了解工人階級,他筆下的知識分子也還不知道套用革命手段變革社會,這也是契訶夫本人的局限性的反映。
從結構組合上看,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框架嚴整、緊湊、勻稱,而且節奏感較強。其作品往往從主要情節開始,以意外結尾告終,多採用一條主線的形式。一般就是從一件事或一個主要人物寫起,以時間為序全面展開,選材認真,取捨得當,布局合理,能夠明確地表達出作品的主題思想。
從情節安排上看,契訶夫的小說沒有那些離奇曲折的故事線索,也不常見大起大落的跌宕情節。它所反映的就是平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沒有龐大的場面,沒有重大的歷史事件,也少見複雜的人物關係。作品的開端通常把人物引入展開衝突的環境和關係之中,先開門見山,繼而娓娓道來。
從人物塑造上看,契訶夫一般是先描繪出一個典型環境,對人物則挑選其富有代表性的特徵加以概括,簡單描述就把人物的神態性格乃至社會地位都鮮明地勾畫出來。契訶夫在進行人物肖像和心理描寫時,常常抓住最本質的東西,用速寫式筆法,突出地表現主要人物的性格,線條簡潔明快,人物鮮明有力,手法生動形象。在人物內心世界的展現方面,契訶夫不重於細緻交代人物的心理活動過程,力求從人物的言行舉止中表現人物內心的活動變化。
從語言運用上看,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語言簡練、深刻、樸素。快節奏、簡單、質樸構成了他獨特的文風,他高度淡化情節,憑藉巧妙的結構設計、對生活和人物做真實的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現重要的社會現象。語言詼諧幽默是契訶夫小說的另一大特色,能夠在輕鬆詼諧的調侃中達到辛辣諷刺的目的,而簡練的敘述語言和人物對白是詼諧幽默最有效的載體。
戲劇創作
契訶夫的戲劇創作也是他的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曾創作過一些輕鬆喜劇。在《蠢貨》、《求婚》、《結婚》、《紀念日》等喜劇中,契訶夫的幽默常常令人捧腹大笑,他嘲諷了人庸俗虛偽的一面。
《伊凡諾夫》是他的第一部正劇,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思想信念不堅定、生活目標不明確的知識分子,他承受不了生活的考驗,最後開槍自殺了。契訶夫在劇本中否定了伊凡諾夫之流,認為這些人太過脆弱,遇到問題只會逃避,沒有堅實的立足點,只能被問題打倒。這部作品也反映了當時契訶夫的思想傾向,當時的他已經認識到,對一個知識分子而言,堅定的信念和明確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伊凡諾夫》並未擺脫傳統戲劇的影響,如主人公最後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矛盾。
契訶夫的戲劇革新始於《海鷗》,他最重要的革新表現在劇本的取材和情節上。他從不用誣捏離奇古怪的內容來達到自己想要的舞台效果,她只是描寫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從平凡的現象中發掘社會生活的典型一面,是劇本具有嚴肅和深刻的內容。這和他在小說題材方面的革新是一致的。在《海鷗》中,不難看出契訶夫在藝術和社會生活的關係問題上所做的探索。他讚揚了一個以痛苦為代價換取信仰和生活目標的青年演員尼娜·扎列奇納婭。尼娜在經歷了生活的考驗後,變得成熟和勇敢了,不再害怕生活帶給她的種種磨難,懂得了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家的使命。作家特里戈林藝術造詣較高,他不甘做一個普通的風景畫家,但他又跟不上社會的發展,他缺乏信仰,看不到目標,他在藝術方面的革新脫離現實生活,是形式主義的,注定要失敗。《海鷗》的整個形象體系反映了契訶夫在文藝問題上的嚴肅思考:藝術家必須要樹立正確的觀念,與時俱進。
《萬尼亞舅舅》是一部描寫沒有理想和目標的知識分子的悲慘命運。不無才幹的萬尼亞舅舅和他的外甥女索尼婭勤勤懇懇,到最後卻發現他們的付出是徒勞的,因為他們向來敬仰並為之辛苦勞作的謝列布利雅科夫教授原來是碌碌無能只知道竊取他人勞動成果的人。高爾基精闢指出,萬尼亞舅舅的悲慘命運代表著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成千上萬優秀的勞動者的才能被踐踏和湮沒。契訶夫在劇本中斥責遊手好閒和不勞而獲的寄生生活。他斷言,過寄生生活的人“不會幹淨的”,也不可能是美的。《萬尼亞舅舅》反映了契訶夫的美學觀,即勞動和創造中才會發現真正的美。契訶夫正是從這個角度否定了虛有外表但像寄生蟲一樣的葉琳娜·安德列耶夫娜。醫生阿斯特羅夫是《萬尼亞舅舅》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形象。他辛勤工作,為貧苦農民治病;他厭惡不勞而獲的人生。正是他表達了契訶夫本人對美的看法:“人應當一切都美:臉啦,服裝啦,靈魂啦,思想啦——一切都應當美。”阿斯特羅夫不滿周圍的生活,對現實持懷疑態度,但他對未來的理解卻又十分朦朧。在革命運動重新高漲的19世紀90年代,像阿斯特羅夫這樣生活在偏僻縣城和貧困農村的知識分子,雖然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辛勤地從事著實際工作,並且有一定的民主主義思想,但由於他們遠離革命運動和工人階級,看不到俄國正在醞釀著一場革命風暴,從而只能朦朧地希望人們在一二百年後找到幸福。這是阿斯特羅夫這一類知識分子的悲劇,也反映了契訶夫本人當時的局限性。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隨著俄國革命運動的進一步高漲,契訶夫日益具體地意識到,在社會生活中將發生一場根本的變革,一場強有力的、蕩滌一切污泥濁水的“暴風雨”勢在難免。契訶夫的這種思想情緒十分明顯而具體地反映在《三姊妹》中,並構成了這個劇本的主題思想。劇本的主人公普洛佐洛娃三姐妹和韋爾希寧渴望美好的明天,但與契訶夫筆下許多知識分子一樣,不知道應該如何為它的到來進行實際的鬥爭。他們所能作的只限於一般的空洞議論和消極等待。契訶夫同情那些對現實不滿、希望過新生活的人們,但由於他本人不熟悉那些不畏艱險的和正在進行頑強鬥爭的人們,不知道鬥爭的正確方法和途徑,因此他只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人們的苦悶與追求,卻無法指出走向新生活的道路。這也就造成了契訶夫劇本中那種壓抑哀愁的氣氛。
《櫻桃園》是契訶夫的最後一部作品。他在這個劇本中描寫了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賣掉家傳櫻桃園的故事。他形象地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必將取代貴族地主階級的歷史發展趨向,生動地塑造了朗涅夫斯卡婭和她的哥哥戛耶夫兩個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契訶夫抓住了他們的本質特點:這些貴族地主除了整日尋歡作樂、奢侈浪費以外,什麼也不會,他們都是一些寄生蟲。取代朗涅夫斯卡婭和戛耶夫的是崇尚實幹、代表著新興資產階級的陸伯興。契訶夫借特羅菲莫夫之口說出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從推陳出新的意義上來說,像陸伯興這樣的人也是必須存在的,就像一隻碰見什麼就要吃什麼的兇猛野獸是必須存在的一樣。這說明契訶夫懂得新興資產階級相當於一頭兇猛的野獸,但同時也肯定後者具有一定的進步作用。契訶夫並未醜化陸伯興,但更為重要的是他未把陸伯興寫成俄國未來的代表。契訶夫寄希望於年輕的知識分子身上,而青年人特羅菲莫夫和安娜就代表了充滿希望的未來。他們將依靠自己的力量打造一個比櫻桃園更加壯麗的花園。這一切都反映了契訶夫本人的民主主義理想。但從契訶夫的創作傾向的發展來看,特羅菲莫夫這形象還有一個特別可貴之處,這就是他已經知道新生活不會自然而然地來到。他說:“要開始新的生活……,就非清算過去不可。”
這樣,他就把一年前在《未婚妻》中借沙夏之口說的要“把生活翻一個身”的理想具體化了。雖然在沙夏和特羅菲莫夫所說的“翻身”和“清算”中並無任何明確的政治鬥爭的含義,他們還只是從道德和文化的角度來否定不合理的現實生活,但與《三姊妹》等作品中那些空洞議論光明未來的人物相比,特羅菲莫夫的形象無疑反映了契訶夫本人思想的深度,也反映了社會意識的醒悟。
契訶夫的劇本取材源於生活,情節簡單,發展平緩,就如平日裡的生活一樣,但就在這樣的劇情中,人物與現實生活以及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產生了。契訶夫在劇中塑造的人物也儘是平平常常的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惡棍,他們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和契訶夫的心理小說一樣,他的劇作令人回味無窮。他常常使用詞意未盡、含蓄暗示的手法。人物的語言、布景、音樂、啞場、間歇等都是他用以揭示劇本的思想內容以及人物性格和情緒的重要手段。契訶夫的戲劇富有深刻的象徵意義,《海鷗》中的海鷗、《櫻桃園》中的櫻桃園是他獨創的藝術象徵。莫斯科藝術劇院整個創作集體,尤其是這個劇院的創建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羅維奇-丹欽科對契訶夫戲劇的特點感知最深,他們細緻、認真地鑽研契訶夫的劇作,通過他們的導演以及演員們創造性的勞動向觀眾展示契訶夫戲劇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從而對舞台藝術做出了意義重大的革新。戲劇家契訶夫的名字同他們兩人的名字是緊密地連在一起的。
人物影響
蘇聯劇作家如А.Н.阿爾布佐夫、羅佐夫等,將自己視為契訶夫戲劇傳統的繼承者。
契訶夫對中國劇作家的創作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例如曹禺、老舍、夏衍等作家。《日出》只是曹禺學習契訶夫戲劇的第一部作品,又創作了《北京人》被譽為“中國的《櫻桃園》”。老舍的戲劇作品《茶館》在舞台整體氛圍的平和恬淡,將直接衝突模糊化,描寫小人物的生活,表現生活中的真實場景,融入喜劇元素,這些方面都與契訶夫風格十分接近。夏衍從未在公開場合言明自己的創作受契訶夫影響和啟迪,但從其作品中,尤其是《上海屋檐下》,不難看出其中契式戲劇風格:生活化的戲劇場景,淡化的戲劇衝突和情節,樸素平和的語言描寫。
人物評價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契訶夫的死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除了無與倫比的藝術家外,它還使我們失去了一個矢好、真誠和正派的人。契訶夫創造了新的形式,因此,我絲毫不假作謙遜地肯定說,在技巧方面,契訶夫遠比我高明。這是一個無與倫比的藝術家。
前蘇聯作家·
馬克西姆·高爾基:契訶夫是一個少有的人。他善良、溫柔、多思。契訶夫,您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才。您好像是我遇到的第一個獨立不羈和對什麼都不頂禮膜拜的人。
美國作家·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人們對我說,卡特琳·曼斯菲爾德寫了一些好的短篇小說,甚至是一些很好的短篇小說,但是在讀了契訶夫之後看她的作品,就好像是在聽了一個聰明博學的醫生講的故事後,再聽一個尚年輕的老處女竭力編造出來的故事一樣。
德國作家·
托馬斯·曼:毫無疑問,契訶夫的藝術在整個歐洲文學中屬於最有利、最優秀的一類。
中國現代作家
茅盾:在世界古典文學中,契訶夫是中國人民和中國作家最喜愛的作家之一。他的偉大的名字很早就已經為中國人民所知道。
後世紀念
2004年,莫斯科藝術劇院前的街角矗立起一座契訶夫紀念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契訶夫年”。
2004年初,“青年契訶夫”國際座談會在契訶夫的家鄉、俄南部港口城市塔甘羅格舉行。莫斯科附近的梅利科沃村——契訶夫曾在此寫出多部重要作品——也召開了重要的國際研討會。俄羅斯《真理報》7月15日的報導說,來自英國、義大利、美國、伊朗、烏克蘭、保加利亞、塞蒙、德國、日本、法國、芬蘭和中國台灣等地的學者與會,研討會的主要成果已結集成書,名為《契訶夫身後百年》。
在中國,由中國國家話劇院、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以及導演林兆華戲劇工作室發起的首屆“中國國家話劇院國際戲劇季:永遠的契訶夫”活動正式拉開帷幕。紀念契訶夫逝世百周年經典劇目系列演出在2004年9月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