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插就撫回眾請增設平涼通判都司折》是左宗棠所著作品,出自於《左宗棠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安插就撫回眾請增設平涼通判都司折
- 作者:左宗棠
- 作品出處:左宗棠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左宗棠
奏為安插陝西就撫回眾事畢,請增設平涼通判一員,平涼營都司一員,以資鎮撫,恭折馳奏,仰祈聖鑒事。
竊陝回窘蹙就撫,經臣馳報,欽奉恩旨允準。旋據三品卿銜即選道劉錦棠、陝西提督雷正綰、陝安道黃鼎等,分起押解陳林一起男婦大小一千五百六十四名口,馬振江一起男婦大小八百四十八名口,赫青選一起三百八十三名口,馬化一起一千二百七十八名口,余彥祿、閻興春、余兆臨、拜萬江、金明堂、安傑等各起男婦大小五千五百五十餘名口,內除挑出壯丁四百名交安傑、藍明泰帶隨官軍征剿外,余俱陸續解赴平涼。其老幼婦女無親屬夫男者五百七十餘口,病餓不能行走,留養廣武營,聽其痊癒擇配。沿途除病斃外,復收集從前散匿東、西兩山餘眾五百餘名口。比齊抵平涼,臣兩次親臨點驗,實共一萬有奇。內除前安插平涼回民認領親眷五百餘名口外,實發化平川安插者男女共九千四百餘名口,察看壯丁不過二千,余皆老弱疲病而已。化平川地在西北一百七十餘里,東南距平涼百里,南連崆峒,西、北均阻高阜,岩壑環峙,兩水縈繞,一為化平川,一為聖女川,合流匯白面河,入界。川中橫寬五六里,長三十餘里。似亦前代安置降人之地,顧其詳不可得知。臣前委記名道馮邦棅前往相度,改聖女川曰聖諭川,為宣講之所;白面河曰北面河,示拱極之義。飭千總牟春陽帶土勇二百四十名,分扎關山、三才鎮各口;調記名總兵喻勝榮帶所部平江營扼扎化平鎮,以司稽查。馮邦棅帶同委員於化平鎮點驗之後,按口表給賑糧,丈量地畝,按戶分撥房屋窯洞,大致定妥。購給附近該處土宜種子,酌發耕牛騾驢,督其開墾播種。察看回眾情形,於九死中得此生路,其不敢再萌異志,固在意中。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湖南湘陰人。生於耕讀之家。道光十二年(1832)中舉人。青年時,講求“經世致用”之學,為陶澍、林則徐及賀長齡、賀熙齡等名宦賞識。但懷才不遇,三次會試均落第。鹹豐初,先後兩次入湖南巡撫幕府,參予鎮壓太平軍。鹹豐十年(1860),組成“楚軍”,入江西、浙江,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於同治四年底(1866年春)在廣東嘉應州消滅太平軍餘部。旋調任陝甘總督,督辦陝甘軍務,同治六年至十二年(1867——1873)參予鎮壓西捻軍及陝、甘回民起義,先後任協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光緒元年(1875),立主收復淪陷十餘年的新疆,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率軍粉碎阿古柏入侵勢力,封二等侯爵。又“輿櫬出關”,力主抗俄,以武力為後盾,支持外交談判,收復伊犁地區。左宗棠還主張學習西方“長技”,振興國家,先後創辦了“福州船政局”和“蘭州機器織呢局”。光緒七年,任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又外調南洋通商大臣、兩江總督。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全面爆發,任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積極主持抗法鬥爭。光緒十一年七月(1885年9月),病逝於福州,謚“文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