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辛亥革命九烈士墓

1912年,辛亥革命勝利後的第二年,著名革命黨人、時任安徽都督的柏文蔚,奉令在安慶西門外位於鴨兒塘東面的平山頭(今五中校園北面)著手修建辛亥革命九烈士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慶辛亥革命九烈士墓
  • 建墓時間:1912年
  • 方向:坐西朝東
  • 地點:鴨兒塘東面的平山頭
烈士名字,簡介,歷程,

烈士名字

這九名烈士分別為:吳樾、范傳甲、薛哲、張勁夫、周正峰李朝棟、胡文彬、張星五、劉志賢。

簡介

九烈士墓坐西朝東。東可望城亘逶迤、街肆歷歷,南邊與有“中江第一亭”之稱的大觀亭毗鄰,遠可眺長江、皖河的浩淼煙波,片片帆檣;西北兩面近對綿亘山巒,遠望巍峨龍山,還有那碧波蕩漾的石門湖。近處還有水質甘冽的“龍井”。這真是山水相依,鐘靈毓秀之地,可以想見,當年選中這塊墓地是花了些功夫的。

歷程

墓園中建有宏大墓祠,祠前有塔。祠中列有九烈士墓碑和由傑出革命黨人、老同盟會員(曾進入安慶武備練軍學堂學習,後任安慶“鳳鳴”書院任教習,並在此從事反清活動)張之屏撰文,柏文蔚書寫,張輔伯鐫刻的《皖江九烈士墓表》。三人都是辛亥革命中叱吒風雲的名人,可見時人對九位烈士的崇敬程度。墓表有云:“……越三年,民國成立,柏都督始運之吳柩,命合諸先烈安葬於安慶之平山頭。值國是紛紜,厥工未盡。十二年,封樹既迄,孫總理遣使致祭,並親題墓門雲。”從墓表所記,可以得知,因“國是紛紜”,從九烈士遺體安葬到陵墓完全建成,前後逾十年時間。孫中山先生對馬炮營起義評價甚高,譽之是“辛亥革命前的一次規模很大的武裝起義”。民國建立後,世事稍寧,中山先生懷念這些昔日與自己共圖反清大業,並因此犧牲的戰友,關心他們的後事,他親自題寫了“國魂不死”四字,鐫刻於碑,嵌於塔上,以彰烈士英跡於永遠。同時,還題寫了“皖江九烈士墓”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