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路(元代行政區劃)

安慶路(元代行政區劃)

安慶路,元代行政區名。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安慶府置安慶路,治懷寧縣(今安徽安慶市)。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為寧江府。

自元初始置安慶路,至元末改寧江府,安慶路建制存在84年。安慶路與懷寧縣同治宜城,在今安慶市老城區。安慶路轄境相當今安徽省岳西、桐城兩縣市以南,樅陽縣以西,長江以北地區。

基本介紹

建置沿革,文獻記載,新元史,明史,大清一統志,

建置沿革

景定元年(1260年),安慶府改築宜城,並遷懷寧縣治為附郭。
元至元十二年,宋將范文虎安慶府(今安慶市)城降大元
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安慶府為安慶路(治懷寧)。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安慶路屬河南江北行省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安慶路為寧江府。
洪武六年(1373年),復稱安慶府,直隸南京。
清代仍為安慶府,屬安徽省

文獻記載

新元史

安慶路。下。宋安慶府,屬淮南西路。至元十二年,宋將范文虎以城降。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安慶路總管府,屬黃蘄州宣慰司。二十三年,罷宣慰司,直隸行省。舊領懷寧、宿松、望江、太湖、桐城五縣。至元二年,析懷寧縣境置灊山縣。戶三萬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萬九千四百九十。領司一:
錄事司。大德元年置。
縣六:
懷寧,中。
宿松,中。天曆初,立鐵柱於小孤山,號海門第一關。
望江,下。
大潮,中。
桐城,中。宋末徙治樅陽,又徙於李陽河。元初,始還舊治。
灊山。下。本懷寧縣之清朝、玉照二鄉地。宋立四寨,仍隸懷寧縣。至無中,置野人原寨。至治間,始析置灊山縣,以山為名。

明史

明史志第十六地理一
安慶府元安慶路,屬河南江北行省。太祖辛丑年*八月曰寧江府,壬寅年四月曰安慶府。領縣六。
*即元至正辛丑年(1361年)。

大清一統志

建置沿革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為皖國及羣舒地戰國屬楚秦屬九江郡漢為皖縣屬廬江郡後漢建安末徙廬江郡來治三國屬吳晉初仍屬廬江郡安帝改皖置懐寧縣兼置晉熙郡【見宋書州郡志而晉志作孝武置】宋齊因之梁末置豫州太寶元年改曰晉州北齊天保六年改曰江州陳大建五年復曰晉州隋開皇初郡廢改州曰熙州大業三年改曰同安郡唐武徳四年改曰舒州六年置總管府貞觀元年府罷天寶元年復曰同安郡至徳二載改盛唐郡乾元元年復曰舒州屬淮南道五代初屬呉後屬南唐宋初亦曰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置徳慶軍節度紹興三年改屬淮南西路十七年改曰安慶軍慶元元年升為安慶府【以寧宗潛邸也端平三年移治羅剎洲又移楊槎洲景定元年改築宜城即今治】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慶路總管府屬蘄黃宣慰司二十三年屬河南江北行省明洪武初改曰寧江府六年復曰安慶府直隸南京本朝屬安徽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