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師範學院文學院

安慶師範學院文學院

文學院的前身中文系即始建於此。此後,1979年“安慶教學點”改稱“安徽師範大學安慶分校”,1980年正式成立“安慶師範學院”,國家教育部的批文中要求“以安徽勞動大學的中文、政治、數學、物理四個系和安徽師範大學安慶分校為基礎建校”。2003年8月,學院決定在中文系和古籍研究整理所的基礎上設立文學院。文學院以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為主,在發展過程中,為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曾開辦新聞專科、文秘專科、黨政管理專科與漢語言文學專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慶師範學院文學院
  • 建立時間:2003年8月
  • 科目:4個
  • 學科碩士點:7個
  • 省級精品課程:5門
  • 專職教師:64人
學院概況,專業設定,師資力量,教學成果,榮譽和獎勵,出版著作,綜合發展,相關,學科建設,科研獲獎,出版專著,

學院概況

安慶師範學院文學院於2003年9月設立,其前身為1977年秋建立的安慶師範學院中文系,是安慶師範學院歷史悠久的院系之一。
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文學院的辦學規模和辦學層次有了很大的提高,現開設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新聞學和黃梅戲編導四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兩千餘人。文學院擁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有文藝學、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古典文獻學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擁有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省級重點學科、省級教學團隊、5門省級精品課程。現有藏書近50000餘冊,各種期刊700多種,為教學和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專業設定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安慶師範學院最早開設的本科專業之一,有30多年的辦學歷史,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
漢語言文學專業設有文藝理論、語言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寫作、大學語文等教研室。文藝學學科是安徽省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概論、古代漢語、中國文學批評史等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漢語言文學教學團隊是安徽省省級教學團隊。現代漢語、美學是校級精品課程。
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漢語言文學基礎理論,受到科學研究初步訓練,就業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複合型人才。
畢業生適宜在中等學校、科研單位從事語文教學和人文社科領域研究工作,能夠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秘書、宣傳和行政管理工作,有能力在文學藝術、新聞出版等文化出版部門從事文學評論、創作、編輯、語言文字套用等工作。
開設的主幹課程有寫作、現代漢語、文學概論、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美學、中國文化概論、古典文獻學、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文學批評史等。
本專業為本科專業,學制四年。
對外漢語
文學院對外漢語本科專業從2004年開始招生,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經過2006年、2008年、2010年三次修訂,更加完善。本專業培養具有較紮實的漢語及英語基礎,掌握第二語言的教學理論與方法,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複合型、實踐型語言學人才。本專業畢業生能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雙語教學工作,也可勝任與中外文化交流相關的工作。
開設的主幹課程有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漢語寫作、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英語口語、英語寫作、中國文化概論、翻譯理論與實踐、基礎英語、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英語聽力、西方文化與禮儀、語用學、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等。
本專業為本科專業,學制四年。
新聞學
文學院新聞學專業創辦於2005年,2006開始招生。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新聞學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策法規,能在新聞、出版、宣傳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編輯、記者、宣傳、管理、策劃、公關等工作的現代新聞人才。
開設的主幹課程有新聞學概論、傳播學、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史、新聞採訪與寫作、新聞編輯學、新聞評論、馬列新聞論著選讀、網路傳播概論、新聞法規與新聞職業道德、新聞攝影、廣播電視概論、廣告學等。
本專業為本科專業,學制四年。
戲劇學(黃梅戲編導方向)
文學院戲劇學(黃梅戲編導方向)專業是特色專業,2008年開始招生。本專業致力於培養在專業戲劇(側重黃梅戲)院團、報刊雜誌、電視台、廣播電台、網站、教育、科研機關、企事業等單位從事黃梅劇劇本編創、黃梅戲科研、策劃、采編、撰稿和導演工作,能夠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德藝雙馨的專門人才。
開設的主幹課程有編劇理論技巧、黃梅戲劇本創作、戲劇導演基礎理論、黃梅戲劇本選讀、黃梅戲台詞、黃梅戲音樂舞蹈、戲曲元素訓練、戲劇概論、戲曲美學、中國戲曲史、黃梅戲簡史、舞美設計基礎、藝術概論、文學寫作基礎等。
本專業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實踐貫穿於本專業學習全過程,要求將課堂學習的“戲曲元素”在實踐中融會貫通,嘗試創作“黃梅戲小品”並能夠執導彩排演出,四年級安排專業實習(一學期)和畢業創作或畢業論文(一學期),以“畢業劇目創作(連台大戲)”為中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專業創作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
本專業為本科專業,學制四年。

師資力量

文學院師資隊伍力量雄厚,具有較強的科研基礎和科研能力。現有專職教師64人,教授13人,副教授21人,其中博士19人,碩士32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安徽省高校學科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高校學科帶頭人2人,安徽省省級教學名師3人,安徽省教壇新星2人。現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9項,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26項、廳級科研項目42項;主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高校思政委託研究項目1項、省級教研課題14項,獲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9項、教研成果獎9項;近5年來,出版學術專著、譯著43部,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中國語文》、《語言文字套用》、《戲曲研究》等權威刊物及其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48篇。

教學成果

長期以來,文學院重視學生工作,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開展富有特色的團學活動和專業實踐活動,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在校生近90%遞交了入黨申請書,30%的學生參加黨校學習。文學院學生還自主創辦了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各種社團,如文學院話劇社,已排練並公開演出了《日出》、《雷雨》、《牛虻》等經典劇目,2007年4月,話劇社自編自演的話劇《追逐太陽的孩子》代表我校參加安徽省首屆大學生話劇節並獲得一等獎。文學院柳燁、彭洋愷等學生的《構建“學、研、演、營”四位一體的黃梅戲特色文化產業鏈——基於安徽省安慶地區黃梅戲生存狀況的調查研究分析》獲2009年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2等獎、安徽省特等獎。《季節風》雜誌創辦於1989年,每年2期,現已出版了51期。“五月花”語言藝術晚會是文學院組織的一項特色學生活動,自1980年5月創辦,每年一屆,現已成功舉辦了30屆,該活動緊扣專業,促進了學生的語言文藝創作與實踐,活躍了學生的文化生活,已成為文學院乃至全校的一大亮點。近5年來,學生獲省部級獎勵275項,在《詩刊》、《清明》、《中國青年報》等報刊發表文章1000餘篇,在校學生中還有兩位學生公開出版專著,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考研錄取率達到20%。

榮譽和獎勵

從獲得的各種榮譽與獎勵來看,王海燕教授獲“安徽省學科帶頭人”稱號,其《論小說寫實化建構中的寓言介入》獲安徽省第三次社會科學優秀獎,《新近文學中的調侃及其審美》獲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基於過程控制的高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與運行》獲安徽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孫維城教授獲曾憲梓優秀教師獎,其專著《況周頤與〈蕙風詞話〉研究》獲安徽省第四屆社學會科學獎(著作類),《宋韻——宋詞人文精神與審美形態探論》獲安徽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他的“宋韻——宋詞人文精神與審美形態”系列論獲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論文類);方錫球教授的專著《繆斯的足跡——文藝發展機制論》獲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類),其《許學夷詩學思想簡論》獲安徽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石鐘揚教授獲“安徽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專著《性格的命運——中國古典小說審美論》獲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類);胡金望教授的《阮大鋮戲劇藝術論》獲安徽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孫維城、方錫球、胡金望教授獲安慶師範學院“學科帶頭人”稱號;胡繼華、汪衛東、梅向東副教授獲“安徽省中青年骨幹教師”稱號。顧祖釗教授的專著《藝術至境論》獲安徽省教育廳首屆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獎。

出版著作

文學院教師參加編寫並正式出版的教材主要有:周建國的《中國古代文學教程》(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許利英、黃德玉的《現代漢語》(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石家麟的《世界文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顧祖釗的《文學理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謝澍田的《寫作學引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孫維城參編的《大學語文》(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主編的《大學語文》(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胡金望參編的《中國文學史》(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吳春平的《國語教程》(東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閻彩霞的《教師口語》(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石經綸的《實用語文美育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等,為我院乃至我校的課程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
歷年以來,文學院共培養24屆畢業生,本、專科總計三千餘人(含繼續教育一千餘人)。

綜合發展

文學院歷來重視對教學、科研、學生工作的管理,擁有一支具有較高管理水平的幹部隊伍。黨總支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與行政班子一起,在各項工作中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為回響學校領導“三步建設”的號召,把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學院帶入新的21世紀而努力奮鬥,黨總支曾獲得“安徽省1996年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光榮稱號。

相關

1977年秋,安徽省委文教部、安徽省高等教育局決定依託省內大學創辦大學教學點,在安慶師範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安徽師範大學安慶教學點,學制為本科四年,下設中文、外語、數學、物理、化學五個系。文學院的前身中文系即始建於此。此後,1979年“安慶教學點”改稱“安徽師範大學安慶分校”,1980年正式成立“安慶師範學院”,國家教育部的批文中要求“以安徽勞動大學的中文、政治、數學、物理四個系和安徽師範大學安慶分校為基礎建校”。此後不久,勞動大學中文系部分教師與資料室全部圖書資料併入我系,這使得中文系從建院之初就在教學、科研與圖書資料等方面有了一個好的規模,步入了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2003年8月,學院決定在中文系和古籍研究整理所的基礎上設立文學院。文學院以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教育為主,在發展過程中,為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曾開辦新聞專科、文秘專科、黨政管理專科與漢語言文學專科。文學院共有3個專業: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現代文秘,共23個班級,在校學生達一千多人;另有古籍整理研究所與圖書資料室。

學科建設

文藝學
安慶師範學院文學院文藝學學科是安徽省重點學科,有著深厚的歷史積累,現已形成以方錫球教授為核心的學科隊伍,凝練成四個穩定而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一、發展歷史
1、歷史悠久:早在20世紀20年代省立安徽大學時期,中國文學系就開展了文學批評的教學與研究。20世紀80年代,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在汪長輝教授、顧祖釗教授等的帶領下,逐步建構了文藝學學科基礎。
2、四次跨越:世紀之交,文藝理論教研室抓住機遇,迅猛發展,8年實現了4次跨越。2001年文藝學學科組建,形成了以方錫球教授為核心的學科隊伍;2002年,文藝學學科被遴選為校級重點扶持學科;2006年被批准為安慶師範學院重點學科;2008年獲批為安徽省級重點學科。
二、學科帶頭人
安徽省重點學科文藝學學科帶頭人方錫球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安徽省高等學校學科拔尖人才,安徽省教學名師,省級教學團隊漢語言文學團隊負責人,省精品課程《文學概論》負責人,省重點研究基地皖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帶頭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基地“雙研部”部長,國家級教學團隊人文教育團隊主要成員,黃梅戲研究所所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方錫球教授長期致力於明清詩學研究,其中許學夷詩學理論、方以智詩學思想研究和從前七子到葉燮的“詩變論”研究,起點高,成果多,學術水平在國內居領先位置,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
方錫球教授現主持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唐詩學與‘詩變’論——從前七子到葉燮”(07BZW041)、 “黃梅戲改革與傳承研究”(07BB19),主持省部級項目2項;本學科組建以來,方錫球教授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權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3部,參編教材1部;獲各級各類成果獎18項,其中省社科優秀成果獎4項。
三、科研成果
近年來學科組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4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3項,教育廳項目4項。
四、研究方向
文藝學重點學科凝練為4個頗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分別是文學基本原理、古代文論、文藝美學、西方文論。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本學科融匯最新理論成果,以有目的、有意義的言語運用作為研究對象,探索言語行為與人類歷史、社會活動、民族文化、社會習俗、生存環境、生存狀態、主體心理之間的關係,揭示言語行為、言語運用的基本原則與基本規律,考察探析套用語言學的覆蓋領域和理論規律。從教師忌語、行政用語、禮貌語言、戲曲語言等角度和領域入手,提煉多層次漢語言交際原則、話語隱性意圖理解規則、罵詈語言構成原則、漢語話語構建的文化模式等語用模式與規則,分析概括戲曲語言的種種特徵和一般規律,為套用語言學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學科帶頭人江結寶教授現主持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黃梅戲語言及文化研究”等科研項目3項;近五年在《語言文字套用》、《修辭學習》等期刊發表論文17篇,出版《罵詈語言研究》、《言語交際論稿》等學術專著。
近年來,本學科組成員在《語言文字套用》、《古漢語研究》《戲曲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3部;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主持廳級科研項目4項。
漢語言文字學
本學科立足皖江文化語境,借鑑中西方語言學研究最新成果,探索修辭學與語用學跨學科發展的途徑。運用西方語用學、言語行為學和文化語言學等理論,探索黃梅戲語言的音韻特色與文化意蘊,研究安徽安慶方言的語言學及文化語言學特點,凸現漢語語用研究的地域性特色。學科組成員還借鑑敦煌學研究方法,充分利用現存文獻資料,開展徽州契約文書及方俗難詞研究,發掘其中豐富的語言文化信息,以個案考察和特定的語用學資源推進本學科學術研究的深入發展。
學科帶頭人鮑紅教授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安徽安慶方言的語言學及文化語言學研究”和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安慶方言中的虛詞研究”。儲小旵博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宋元以來契約文書俗字研究”。
近年來,本學科組成員在《中國語文》、《方言》、《古漢語研究》、《語言文字套用》等期刊發表論文90餘篇,出版專著6部;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參加1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參加3項,主持廳級科研項目8項;獲各級各類科研獎2項。
中國古典文獻學
本學科組成員以古典文獻為主要研究對象,科學運用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的理論和方法,充分發揮電子文獻便於檢索的優長,博古通今,訂訛辨誤,開展紮實的文獻整理與史料學研究以及學術史研究,形成了3個穩定的研究方向:語言學文獻研究、文學文獻與文化研究、史學文獻與文化研究。
學科帶頭人劉敬林教授為安徽省精品課程“古代漢語”主持人,近年來在《中國語文》、《方言》、《古漢語研究》、《紅樓夢學刊》等期刊發表論文28篇,出版《〈漢語大詞典〉釋義論稿》、《北京方言詞諧音語理據研究》、《〈金瓶梅〉方俗難詞辨釋》等學術專著;其他成員整理出版康熙六十年《安慶府志》、《馬其昶著作三種》等重要文獻。
近年來,本學科組成員在《中國語文》、《方言》、《古漢語研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7部;主持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項目“桐城派名家文集”、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項目“《杜荀鶴文集》校注”等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廳級科研項目7項;獲各級各類科研獎3項。
中國古代文學
本學科組成員將接受美學、文學闡釋學等西方理論與中國傳統解讀方法相結合,考察重要詩歌經典在歷代文學批評中的接受情況和文學創作中的審美改寫與化用情況,注重對選本類文學總集特別是明清時代文學選本的評點進行研究;以中西比較的宏闊視野、紮實的文獻考辨和深邃的理論分析相結合的論證操作,探討中國詩學、詞學史上重大問題和薄弱環節,不斷推進中國詩學、詞學研究的發展;深入發掘明清以來的皖江地區的豐富的文學文化資源,著力彰顯學科的地域文化特色。本學科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積澱,擁有先秦文學、唐宋詩詞與詩學、明清文學與文論、近代文學與安徽文化等四個成熟的研究方向,是安慶師範學院第一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點的學科。
學科帶頭人汪祚民教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詩經》文學闡釋史(明清卷)”、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詩經》文學闡釋史(宋元明清)”;在《文獻》、《光明日報》、《東方叢刊》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學術專著《詩經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榮獲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出版獎著作二等獎,負責校點的康熙六十年《安慶府志》榮獲全國古籍優秀圖書二等獎。
近年來,本學科組成員在《文史》、《文獻》、《光明日報》、《東方叢刊》等報刊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2部;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參加2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廳級科研項目6項;獲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出版獎等科研獎2項。
中國現當代文學
本學科組成員運用巨觀縱覽與微觀透視相結合的方法,對20世紀中國文學發展與流變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與問題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尤其是在近現代文學傳承改造、全球化語境中中西文學的影響互動、新時期小說理論的生髮與沉澱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學術界的認可。本學科經過長期的發展積累,形成了4個穩定的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社團與流派研究、中國現當代小說研究、中國現當代戲劇與影視文學研究、中國現當代詩歌散文研究。
學科帶頭人梅向東教授為省級精品課程“中國文學批評史”主持人,主持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朱光潛與中國二十世紀的美學”等科研項目2項;近年來在《文學遺產》、《文藝理論與批評》、《文學評論叢刊》等刊物發表論文10餘篇。
王海燕教授為省級教學名師、省級精品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主持人,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時期中國小說發展史論”,主持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對立與和諧:新時期30年小說的發展論闡釋”。王永兵副教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歐美先鋒文學與中國當代先鋒小說關係研究”。
近年來,本學科組成員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理論與批評》、《文學評論叢刊》、《光明日報》、《魯迅研究月刊》等報刊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6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參加2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廳級科研項目8項;獲各級各類科研獎5項。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本學科組成員將影響研究、平行研究等比較文學基本方法與中國詩學研究、現當代文學研究相結合,對中西重要文學觀念進行了雙向闡發,重點考察了明清時期中西文學與文化間的複雜聯繫,對二十世紀中西文學的基本面貌、重點作家與思潮進行了深入的思索。學科帶頭人為方錫球教授。
本學科研究方向明確,注重比較視野與具體文學現象的融合,既對中西文學中事實性的聯繫做出了實證性的考察,也對中西文學間精神性的呼應進行了探求,形成了3個成熟的研究方向:比較詩學、二十世紀中西文學比較、明清中西比較文化與文學。

科研獲獎

1繆斯的足跡——文藝發展機制論 方錫球(獨)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03年
2許學夷詩學思想簡論 方錫球(獨) 安徽省第六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03年
3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老調還須重彈——對我國當前一種創作傾向的批評 方雪松(獨) 安徽省第六屆社科優秀成果論文類三等獎,2003年
4安徽省模範教師 方錫球(獨) 安徽省模範教師,2004年
5綜合拓展,人文為本——高師院校文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實踐 方錫球(3) 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
6安徽省高等學校“學科拔尖人才” 方錫球(獨) 安徽省教育廳,2005年
7面向中學教改的高師中文專業教學內容及教材改革 吳春平(3) 安徽省教學成果三等獎,2005年
8師範院校人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子項目)(126202304) 方錫球(2) 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組,安徽省教研一等獎,2005年
9 基於過程控制的高校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與運行 王海燕 安徽省教學成果省級二等獎,2005年
10安徽省教學名師 王海燕 安徽省教學名師獎,2006年
11安徽省精品課程《文學概論》 方錫球(主持人) 安徽省精品課程獎,2006年
12論方以智詩學思想的文藝美學特色 方錫球(獨) 安徽省第八屆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2006年
13許學夷詩學思想簡論(論文) 方錫球(獨) 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6年
14安徽省教學名師 方錫球(獨) 安徽省第三屆教學名師獎,2007年
15《詩經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 汪祚民(獨) 安徽省人民政府人文社科文學藝術獎二等獎
16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小說創作的審美同質平面現象 方雪松(獨) 安徽省文聯文學評論一等獎,2007年
17人文教育 方錫球 國家級特色專業,2007年
18黃梅戲藝術教育機制創新與實踐 方錫球、韓再芬、王平 安徽省教學成果省級一等獎,2008年
19漢語言文學教育改革與師德素質養成 方錫球、江結寶、吳春平 安徽省教學成果三等獎,2008年
20民間審美文化特質與黃梅戲改革 吳春平 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年會二等獎,2008年
21漢語言文學教學團隊 方錫球(負責人) 安徽省省級教學團隊,2008年
22文藝學學科 方錫球(負責人) 安徽省B類省級重點學科,2008年
23 表演學(黃梅戲表演方向) 方錫球、王平 國家級特色專業,2008年
24人文教育教學團隊 方錫球 國家級教學團隊,2008年
25安徽安慶方言“著”的虛詞用法 鮑紅 安徽省語言學會第七次會員優秀成果評審一等獎,2009

出版專著

1繆斯的足跡——文藝發展機制論 方錫球(獨) 2001年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許學夷詩學思想研究》 方錫球(獨) 2006年 黃山書社
3《從傳統到現代:人文立場與詩學關懷》 方錫球(獨) 2007年 安徽教育出版社
4《詩經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 汪祚民(獨) 2005年 人民出版社
5《顧城詩評》 李建英(獨) 2006年 法國Gallimard出版社
6《Gu Cheng-Cn Rimbaud Chinois》 李建英(獨) 2006年 安徽大學出版社
7《現代詩學:形式與技巧30講》 沈天鴻(獨) 2005年 崑崙出版社
8 言語交際論稿 江結寶(獨) 2007年 線裝書局
9罵詈語言研究 江結寶(獨) 2005年 人民日報出版社
10文壇季節風——中國當代文學專論輯覽 王海燕(獨) 2007年 安徽大學出版社
11 當代小說家群體描述 余昌谷(獨) 2006年 安徽大學出版社
12 宗白華:文化幽懷與審美象徵 胡繼華(獨) 2005年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
13《從文科綜合到人文教育》 方錫球(參編) 2005年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14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理論豐碑-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十二觀 方錫球(參編) 2008年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15 美學與美育 胡繼華(參編) 2001年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16批評理論與實踐教程 胡繼華(參編) 2005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17《比較文學概論》 杜 進(參編) 2004年 安徽大學出版社
18《大學語文》 杜 進(參編) 2004年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大學美學》 何池友(參編) 2007年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大學戲曲鑑賞 王平(參編) 2007年 華東師大出版社
21國語口語教程 吳春平(參編) 2002年 東方出版社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