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藏書家傳略

安徽藏書家傳略

《安徽藏書家傳略》以時代、地域為編,輯錄了宋前、宋、元、明、清代以及辛亥以來安徽歷史上270餘位藏書家的行藏,並撰寫藏書家的專論,同時附錄歷史上安徽私家藏書樓記、書目序跋。為便於讀者檢索,書末附以綜合索引,將人名、書齋室名統一編成首字筆畫索引。

基本介紹

  • 書名:安徽藏書家傳略
  • 出版社:黃山書社
  • 頁數:298頁
  • 開本:6
  • 作者:劉尚恆 鄭玲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13401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劉尚恆、鄭玲編著的《安徽藏書家傳略》以時代、地域為編,輯錄了宋前、宋、元、明、清代以及辛亥以來安徽歷史上270餘位藏書家的行藏,並撰寫藏書家的專論,同時附錄歷史上安徽私家藏書樓記、書目序跋。為便於讀者檢索,書末附以綜合索引,將人名、書齋室名統一編成首字筆畫索引。

作者簡介

劉尚恆,1937年10月生,安徽蕪湖人。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曾任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天津圖書館研究館員,現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天津市文物鑑定委員。所著有《古籍叢書概說》、《二餘齋叢稿》、《徽州刻書與藏書》、《二餘齋說書》、《閒章釋義》、《天津查氏水西莊研究文錄》、《鮑廷博年譜》、《室名章釋義》等,點校有《朱楓林集》、《黃山志定本》,參與合著有《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清代目錄提要》、《中國古籍總目提要·叢書卷》等。1997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貢獻獎。
鄭玲,1968年3月生,安徽合肥市人。文學碩士,安徽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一直從事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撰寫、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徽州刻書研究述略》一文獲第二屆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參與點校《清代徽人年譜合刊》。目前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徽州藏書研究及其存世文獻的調查、整理與利用研究”以及2011—2012年度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安徽地區刻書研究”。

圖書目錄

代序江淮本是書香地,更待後人勝前人
第一章安徽私家藏書述略
一、私家藏書概況
二、私家藏書特點
三、私家藏書之散佚
第二章傳略
第一節宋前安徽藏書家
第二節宋代安徽藏書家
第三節元代安徽藏書家
第四節明代安徽藏書家
一、合肥、安慶、徽州地區
二、藩府及其他地區
第五節清代安徽藏書家
一、徽州六邑
二、徽州旅外
三、安慶地區
四、宣城、蕪湖、池州地區
五、合肥及皖中地區
六、阜陽及淮北地區
第六節辛亥以來安徽藏書家
一、合肥、安慶、皖中及皖北地區
二、皖南地區
第三章安徽私家藏書專論
第一節阜陽私家藏書述略
第二節關於天都陳氏承雅堂藏書
第三節“知不足齋奚不足,渴於書籍是賢乎”——一代書宗鮑廷博
一、鮑廷博其人
二、鮑氏知不足齋藏書
三、鮑廷博的校勘
四、鮑廷博的刻書
五、鮑廷博的著述
六、簡短結語
第四節“好古不妨錢有癖,買書那管俸無支”——倪模和他的藏書
一、倪模其人
二、倪模的藏書
第五節家族藏書重教與家族人才成長——清代中期涇縣朱氏培風閣藏書
第六節一介寒儒出荒鄉,滿腹經綸名滬濱——記清末文獻學家蕭穆
一、蕭穆其人
二、蕭穆的藏書
三、蕭穆的校勘
四、蕭穆在文獻學方面的貢獻
第七節“遠碧、萇楚”兩書樓,父子昆仲一脈流——廬江劉氏藏彝述略
一、豪門家族收藏傳統
二、一意著述的劉體信
三、熱衷收藏的劉體智
四、家族收藏綿延不斷
五、藏品悉數轉讓國家
第八節收藏冠冕皖南,學問博極風雅——徐乃昌的收藏與刻書
一、徐乃昌的收藏
二、徐乃昌的刻書
三、徐乃昌的古籍編纂
第九節“古今雙《玉海》,大小兩忽雷”——近代收藏出版家劉世珩
一、劉世珩其人
二、劉世珩的藏書
三、劉世珩的刻書
第十節業儒世家出丹溪,南社風流是中砥——涇縣胡氏世澤樓藏書
第十一節書林巨擘,功在國家——記周叔弢先生的藏書事業
一、周叔弢先生的藏書經過
二、周叔弢先生藏書之特色
三、周叔弢先生的校刻活動
四、周叔弢先生的藏書印
五、化私為公,利在國家
第十二節民國小藏家,展現大人生——記文獻學家王立中
一、王立中其人
二、王立中的藏書
三、王立中在文獻學上的成就
第十三節安徽私家藏書樓(室)名釋義
第十四節徽州藏書昌盛原因探析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安徽私家藏書樓(室)記、書目序跋選錄
閔氏尊聖閣
隱微齋記
東野書房記
樊氏讀書堂記
叢書堂記
耕讀堂記
騰雲樓記
余氏環山樓記
萬卷堂家藏藝文自記
刊萬卷堂書目序
萬卷堂書目敘
好古堂書目序
《好古堂書目》影印本序
振綺堂書目跋
文瑞樓書目序
文瑞樓書目跋
叢書樓記
桂宦藏書序
賜書堂記
江上雲林閣書目自序
培風閣藏書記
培風閣記
培風閣藏書目錄序
小萬卷齋記
積學齋藏書記序
萇楚齋書目自序
廬江藏書二家
附錄二綜合索引
後記

後記

我們撰寫《安徽藏書家傳略》的目的,是為彰顯歷代安徽藏書家的。眾所周知,藏書史的研究有助於歷史文化的進一步弘揚。近十餘年來,藏書文化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新熱點,目前已知涉及地域藏書史的專著不少於三十種,如浙江、江蘇、山東、山西、福建、湖北、河南、上海等省、直轄市,乃至地級市的南京、蘇州、常熟、寧波等地。劉尚恆先生80年代初供職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時,參與編寫《中國地方志總論》和《中國地方志分論》中安徽部分,大量檢閱安徽地方志書。他一方面注意方誌編纂體例、內容、特點及歷史,另一方面專門蒐集志書中記載的藏書家,安徽每個府州縣的志書都翻閱一種以上,這樣一部《安徽藏書家傳略》就草成了大概。1987年秋冬,劉先生全家北調天津,其間雖時有補輯,但《安徽藏書家傳略》書稿整體被擱置下來了。
早在1990年7月,徐雁、王燕均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藏書論著讀本》,其《文獻錄》中即錄有《安徽藏書家傳略》條目,並註明“稿本”。由於安徽乃歷史上文獻之邦,其藏書家為世人矚目,故劉先生承蒙安徽省圖書館胡家柱、梁垣祥及諸編輯厚愛,從1998年1月起至2001年6月止,在安徽省圖書館學會會刊《圖書館工作》連載十三期,將其主要內容摘要刊完。這期間山東大學杜澤遜先生十分關注《安徽藏書家傳略》的出版,多次與省某高校古籍整理基金會聯繫,無奈事未果。2009年初,阜陽市地方志辦公室王秋生先生主編《志鑒》,該刊發表了劉尚恆先生撰寫的《(安徽藏書家傳略)補遺》,輯補了部分安徽藏書家。
劉尚恆先生近幾年陸續出版幾部專著,但是《安徽藏書家傳略》一書未能出版,一直頗為遺憾。與劉尚恆先生結識源於我點校的《鮑以文先生年譜》,該譜是安徽黟縣王立中撰寫的稿本(今藏安徽省博物館),經我點校後收入《清代徽人年譜合刊》(黃山書社2006年版)。我寫了一篇《(鮑以文先生年譜)的史料價值》發表在《天一閣文叢》(2007年第5輯),來新夏先生頗為賞識。劉尚恆先生在讀了王立中著的《鮑以文先生年譜》後,決定新作《鮑廷博年譜》,約請我負責《乾隆開四庫館鮑家進呈書目》的輯編工作,且註明收人《四庫全書》及《四庫全書總目·存目》情況。鮑家進呈書目雖有《四庫全書采進書目》及《四庫全書檔案》可稽,然並非完全實際情況,其具體數字,尤其是收入《四庫全書》及《四庫全書總目·存目》的數字,諸家眾說紛紜。經過反覆仔細查對,三易其稿,我最終核定鮑家進書718種,其中收入《四庫全書》249種,錄入《四庫全書總目·存目》為131種(計錄入《四庫全書總目》為380種)。
2009年劉尚恆先生來信提及《安徽藏書家傳略》一書出版事宜,約請我補寫《傳略》中的部分專論,如劉世珩、徐乃昌、廬江劉體智和劉體信昆仲、涇縣胡氏家族世澤樓、黟縣王立中等數篇,希望此書更為完善,並擔任全書編校、聯繫出版工作。
根據劉尚恆先生的建議,《安徽藏書家傳略》的主要內容分為三個章節:第一章為《安徽私家藏書述略》,系總論安徽私家藏書概況、特點、散佚,以提挈全書;第二章《傳略》,是以時代為經、地域為緯,介紹漢代至近代安徽私人藏書家524人,這也是對安徽私家藏書“面”的介紹,此部分依據文集、書目、地方志、雜著等所載,皆一一註明資料來源,以備讀者稽查和深入研究;第三章為《安徽私家藏書專論》,選取不僅在安徽,乃至全國都頗具影響的著名藏書大家作深入研究和探討,這也是“點”的介紹,我們希望通過“點”與“面”的結合,全面深人地揭示安徽私家藏書的概況。全書有兩個重要附錄,一是將安徽私家藏書樓(室)記、書目序跋選錄進行整理點校,這也是原始文獻,給讀者以真實的歷史面貌;二是將本書中涉及的藏書家、藏書樓(室、閣等)作綜合索引,以備讀者檢索之需。
我們精誠合作,希望《安徽藏書家傳略》一書為傳揚安徽歷史文化,特別是弘揚中國藏書文化,貢獻綿薄之力,其他並無所求。
感謝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基金會對本書出版的資助,其宗旨是“整理出版安徽古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津圖書館季秋華老師提供部分圖片及書影,也謹在此表示誠摯地感謝!
劉先生和我都是圖書館人,即現代書僮者也。學識有限,精力也難濟。書中難免存在的錯謬,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鄭玲
2012年6月30日

序言

江淮本是書香地,更待後人勝前人
劉尚恆
季羨林先生說過:中國是個愛讀書、愛藏書的國度。這話看似簡單,可是沒有多年沉浸在書籍海洋里的閱歷,沒有對中華文化底蘊的徹悟,恐怕是難以說出來的。
中國書籍起源早,“惟殷先人有冊有典”;門類龐雜:經、史、子、集、叢五大部,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乃至草木魚蟲,無所不包;涵蓋時空廣:國有史,地有志,家有譜,縱橫交錯,相互驗證;形態多樣:有漢民族文字的,有少數民族文字的,簡牘帛書,雕版活字;數量繁複:至今傳下的書籍至少有12萬—16萬種(一卷書和萬卷書均作一種),浩如煙海,汗牛充棟,讓人嘆為觀止,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和地區無法比及,充分證明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這是我們的驕傲。
書籍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結晶,依靠它人們繼往開來,推動歷史向前。
書籍的保存和傳播依賴於收藏、流通。中國藏書史源遠流長,雖然時聚時散,更替不常,但從未中斷、缺失過。歷史上的官私典藏者,又幾乎無不是學有專長、博極群書的學者、詩人、版本目錄學家等等。他們對保存和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的貢獻,其功至偉。
安徽襟江帶淮,地處祖國東南,正是中原文化與長江中下游文化匯合處、切合處,從漢唐至近代,於文獻可考的私人藏書家多達524人(實際數字當遠不止此數),這較之素稱人文繁盛的江浙地區毫不遜色,甚至難分伯仲,不愧為歷史上的文獻之邦。書籍哺育歷代文人,名家輩出,遠至春秋時代的老子、莊子,魏晉時代的“三曹”不說,宋元明清以下,新安理學的代表朱熹、桐城文派的代表方苞、皖派經學的代表戴震等,無一不是蜚聲全國的學界名流。我們作為安徽後生應該責無旁貸地擔起表彰先人功績的歷史責任,這就是本書纂輯的初衷。
《安徽藏書家傳略》(以下簡稱《傳略》)起稿於上世紀80年代初,時我供職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因為參與全國地方志專著編撰,有機會接觸大量安徽地方志,遂留心各代各地的私人藏書家。1982年夏,我寄宿在韓乾祥學兄家,吃在食堂,前後十餘天時間,在逍遙津公園邊上的安徽省圖書館古籍書庫查閱圖書。在江煥文主任、吳海若等老先生的支持幫助下,大體完成方誌中安徽私人藏書家的資料蒐集,再加上後來從書目、版本、雜著中蒐集的資料,全書的架子就搭起來了。1987年我北調津門,其間《傳略》雖有補錄,但整體擱置下來了,而心中的情結難以抹去。新世紀初,有幸結識安徽大學圖書館的鄭玲同志,她年富力強,與我既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又有共同的藏書文化專業愛好,於是我主動邀她合著,由她補寫所缺的近代安徽藏書名家數篇,並擔任《傳略》聯繫出版、編校工作,如今這一構想在黃山書社和眾多朋友的關懷、支持下實現了。《傳略》終於三十年後有機會面世,此作者之大幸,亦讀者之幸,甚或安徽歷史文化之幸。
中國藏書文化深厚精湛,豐富多彩。自從葉昌熾開創紀事詩體後,踵之者有王謇、倫明、吳則虞、劉聲木等諸家。如今不但有了《中國藏書史》(謝灼華主編,浙江寧波出版社2002年版)、《中國藏書樓》(任繼愈主編,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等通史通論,還有不下數十種以省、地市為範圍的地域藏書專史專論,藏書文化已經成為傳統文化研究中的熱門話題,方興未艾。
今之藏書者與昔日大有不同,宋槧元刻、名家精校精抄本,早已放置在國家、省市、高校等大型圖書館中,外界罕有,如鳳毛麟角,寥若晨星。明代就有宋版書以葉計價,今日即使有錢也難有市了,然而藏書並未停止。清末以來學者們從傳統的經史收藏拓寬到小說、戲曲收藏,今日藏書路子又一再拓寬,30年代的舊版平裝、精裝書、名家著述初印本、連環畫(小人書)、名家書札函稿、重要報刊雜誌創刊號等等,都是收藏的對象。我還可以預言:隨著電腦電信突飛猛進的發展,五十年後手寫的普通信件,也將成為難得的藏品。
當前國家政治穩定,經濟騰飛,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各地的藏書家庭、藏書狀元的評選活動,昭示中華民族文化光輝燦爛之前景。
常言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三十年過去了,改革開放帶來家國巨變,歲月的風霜將我鑄成古稀老人。乾祥、煥文、海若先後謝世,助我者如蔣元卿等老先生也歸道山多年,我當然也來日無多,這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唯物者毋庸諱言,更無須悲傷,生活的陽光依然燦爛,百年之後含笑九泉亦怡怡。
簡末綴以俚語,聊表我之心情,文曰:
待字閨中三十年,
佳麗遲暮亦改顏。
今朝有緣天作合,
抱琴掩面出繡簾。
畫眉何須問夫婿?
十字街頭任說評。
江淮本是書香地,
更待後人勝前人。
2012年5月於津門,時年七十又五周歲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