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衛生學校於1943年創辦於當時安徽省臨時政府所在地立煌縣(今金寨縣),原名安徽省立立煌高級助產護士職業學校,設助產、護士兩個專業,是安徽省最早的公辦醫學教育學校。1945年增設藥劑專業,更名為安徽省立立煌高級醫事職業學校,開全省藥學教育先河。1946年元月遷至合肥,同年2月遷至安慶,更名為安徽省立安慶高級醫事職業學校。1952年定名為安徽省安慶衛生學校。現為正縣級教育事業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安慶衛生學校
- 創辦時間:1943年
- 所在地:安徽立煌縣
- 現狀:縣級教育事業單位
歷史沿革,基本情況,辦學實績,建設與發展,
歷史沿革
1958年5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安慶衛校基礎上,開辦“安慶醫學專科學校”,招生3期,辦學4年,至1962年7月,按省高校調整方案停辦。
安徽省安慶衛生學校
60多年來,安慶衛校培養了16000餘名學子。1993年,時任衛生部部長陳敏章為建校五十周年題詞:知命之年,桃李芬芳。今天的安慶衛生學校是全國文明單位、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學校、安慶市“綠色學校”、“花園式單位”。
基本情況
學校占地面積537.79畝,其中新校區500畝。老校區現有校舍建築面積29000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20000平方米。新校區已建50717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價值975萬元,附院可用於教學的設備價值1000餘萬元,學校實驗中心有各類實驗室39個,能基本滿足專科實驗要求。另有一處藥用植物園,種植中草藥300多種。電教中心建有閉路電視教學系統和監控對講系統。共有計算機350台,多媒體教室6間。現有教職工196人,其中專任教師121人,高級職稱52人,中級職稱32人。現有在校生2365人。中專部設有藥劑、藥品行銷、護理、康復技術、中醫、衛生保健、口腔工藝、助產8個專業。通過聯合辦學,大專部設有藥學、護理學、臨床醫學等專業。
辦學實績
師資隊伍不斷壯大,素質結構逐步提升
學校把師資隊伍建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不斷最佳化師資隊伍的學歷、專業、年齡結構,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通過請知名專家、教授來校講學,參加學術會議、校際交流,訂閱專業書刊,以開闊教師視野,了解科技發展動態。通過參加省內外人才招聘會,與相關單位商調,引進本科以上學歷的應歷屆畢業生。實施“杏林園丁工程”,鼓勵中青年教師提升學歷層次,增強教學科研能力,儘快成為專業帶頭人。通過教師在醫院臨床實踐、到企業從事專項研究,附院醫師到學校講課,培養“雙師型”教師。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優惠政策,營造尊師重教的校園氛圍,穩定師資隊伍。另外,有計畫地讓中青年教師擔任輔導員,鍛鍊教師的組織管理才幹。
辦學特色逐漸形成,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學校抓住教書育人這個根本,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注重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把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放在首位。堅持突出醫學教育社會性、實踐性、服務性的辦學特色,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面向全國、面向企業、面向社區安排實習,將實習與就業緊密聯繫。學校的藥劑、護理2個主幹專業獨具特色,畢業生能很快適應社會環境,受到用人單位好評。多數畢業生通過各種形式提高了學歷層次和工作能力。據不完全統計,畢業生經繼續深造,獲碩士及以上學位者近100人,其中博士5人、博士後3人。
聯合辦學取得實效,科研氛圍日漸濃厚
學校1993年與安徽醫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聯合開辦成人專科教育,2000年成為安徽醫科大學安慶教學點,開辦普通專科班和國中起點五年制專科班。2002年與安慶電大聯合開辦護理專業(學分制)專科班。醫藥高等教育的實踐,使學校在高等專科教育理念、教學改革、專業調整、課程設定、管理模式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學校加強教科研工作。多年來,教師公開發表教科研論文320餘篇,20多人參加編寫全國、全省醫藥衛生類統編教材和教學參考書40餘部(其中6人擔任主編),20人分別擔任全國或地方專業學術團體的理事、常務理事、副理事長和校際教研組長等職務,開展教科研6項,編輯內部刊物《安慶醫藥教育》。有2人分別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護士”光榮稱號, 3人分別獲省、市級“優秀教師”光榮稱號。
學校管理得到加強,素質教育取得成果
學校能有近幾年的跨越式發展,得益於實行了科學規範的管理,得益於有一個團結務實、開拓創新的領導班子。在管理工作中,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把關心人、愛護人放在首位,變行政型管理為服務型管理。把人文因素和個性化特徵融入管理工作中,使規章制度與個人自我約束有機結合,變被動為主動,增強管理工作的效果,讓校園人際關係變得更加和諧、溫馨。
在學校環境建設中,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把“嚴謹、求是、團結、奮進”的校風和“同心同德,育己育人”的校訓張貼在醒目處,把文明用語、公民道德規範等製成燈箱,置於校園各處。校園綠化覆蓋率達30%。在全市首創“無煙校園”,為師生營造了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
學校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園內徐錫麟起義舊址“百花亭”畔緬懷先烈。組織學生祭掃烈士陵園、參觀陳獨秀紀念館和黃鎮紀念館。校團委每周末免費播放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利用“業餘黨校”、“業餘團校”組織學生學習中國共產黨和共青團的基本知識。
開展“學雷鋒、樹新風、創三好”活動,“青年志願者”義務獻血,送醫、送藥到社區。強化學生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三自”教育,加大校園治理力度,維護好校園安全、衛生。成立學生藝術團和各種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護理50班、57班、高護03班先後被團省委、省教育廳授予“安徽省先進班集體”。校學生藝術團黃梅歌舞《陽光·社區·家園》節目先後獲省文化廳、省體育局文藝調演“二等獎”和“優秀獎”,校青年志願者服務隊被省委宣傳部、團省委授予“安徽省青年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吳文艷、吳銀霞、葉燕等同學先後被省委宣傳部、團省委、省教育廳授予“安徽省第四屆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和“安徽省三好學生”光榮稱號。通過系列活動,增強了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營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
建設與發展
加快新校區建設步伐,逐步擴大辦學規模
2003年,安慶市政府在大龍山鎮劃撥土地500畝,用於新校區建設。先期規劃總建築面積82700平方米,目前已建50717平方米。2005年新校區將完成教學樓、實驗樓、行政樓、學生公寓、餐廳、浴室和運動場等建設任務,2006年將搬遷到新校區辦學。
隨著新校區的逐步建成,學校辦學規模將逐步擴大。2006年計畫招收專科生。到2010年,全日制專科在校生計畫達到3000人。
加大投資力度,加強教學設備和實習基地建設
學校將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專業建設。2006-2010年,每年安排投入200萬元,用於購置教學儀器設備,爭取建成4-6個校級重點實驗室。同時,繼續完善、擴充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功能,教學儀器設備總值將達到1975萬元。
進一步增加圖書館的藏書量和期刊種類,最佳化館藏結構,擴充音像資料和電子讀物。從2006年開始,每年安排投入100萬元,增加圖書2萬冊。2010年圖書館藏書達到23萬冊,期刊達到540種。
在現有附屬醫院和實習基地的基礎上,在新校區新建第二附屬醫院。同時加大對實習基地的開發和投入,加強業務聯繫與交流,以滿足辦學層次提高和規模擴大的需要。
對內培養,對外引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根據學校發展總體規劃,採取在職學習、以老帶新、外出進修、攻讀研究生等措施,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通過嚴格考核引進本科以上學歷人才來校任教。積極落實“杏林園丁工程”,加強新進教師的培養。以優惠的政策、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社會信譽,吸引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來校工作。
為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制定了聘請客座教授暫行辦法,與相關高校簽訂講學協定。通過對內培養、對外引進,造就一支結構合理、與專業設定和在校生規模相適應的專、兼職教師隊伍。2005年,已有專任教師121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占5.8%,高職比達到43%。到2010年,計畫專任教師達到200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達到20%,高職比達到40%。教師隊伍的教學、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將有顯著提高。
加強學術交流,提高教研、科研水平
學校每年邀請省內外高校知名專家、學者來校做學術報告,積極承辦高水平學術年會,選派骨幹力量與高校或科研機構進行合作,促進教研、科研工作的開展。
學校將不斷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鼓勵和支持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爭取每年承擔或申報省、市級教科研課題4-6項,編寫著作、教材8-10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50-60篇。
最佳化專業結構,完善管理體制
按照“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企業”的原則,主動調整專業結構。前期開設臨床醫學、藥學、藥物製劑、藥品行銷、護理5個專業。以後,根據社會需求增設新專業。基本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能適應本地區對醫藥人才需求的專業教育體系。
堅持以人為本,逐步建立和完善適應高等專科層次的教學管理體制。從2006年開始,建立三系二部一館:即臨床醫學系、藥學系、護理系、公共部、基礎部、圖書館。完成教學系(部)和管理機構的調整重組,實行校、系兩級管理。進一步加強學校教學質量評估,完善教學質量監控系統。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