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發布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關於印發《安徽省地質勘查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皖自然資〔2021〕227號
各市、縣(市、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地勘單位:
現將《安徽省地質勘查規劃(2021-2025年)》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2021年12月29日
附屬檔案:安徽省地質勘查規劃(2021-2025年).pdf
規劃全文
安徽省地質勘查規劃(2021-2025 年)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先行性作用,依據《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自然資源部關於促進地質勘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25 年)》《加強新時代安徽地質工作實施方案》《安徽省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省級地質調查“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制定《安徽省地質勘查規劃(2021-2025 年)》。本規劃是組織實施全省地質調查、礦產勘查工作的重要依據。規劃期限 2021-2025 年,展望期至 2035 年,基準年為 2020年。
一、現狀與形勢
“十三五”期間,我省地質工作認真貫徹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遵循地質工作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堅持統籌安全與發展,以新發展理念為統攬,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大力推進“358”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深入實施部省合作皖江經濟帶綜合地質調查,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地質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地質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培養鍛造了一批高層次專業人才。
(一)工作成效
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大幅提高。完成 1:5 萬區域地質調查 5幅、1:5 萬區域礦產地質調查 29 幅,基本實現全省基岩出露區、重點成礦區帶全覆蓋,完成全省“三稀”元素礦產遠景調查、乾熱岩調查、淺層地熱能調查等工作,圈定找礦靶區 313 處,為地質找礦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基礎支撐作用;開展深覆蓋區 1:5 萬綜合地質調查試點,構建淮北平原覆蓋區綜合地質調查體系,探索建立支撐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調查新模式;編纂《安徽省自然資源圖集》《中國礦產地質志·安徽卷》,收錄全省已發現的136 個礦種 1975 處礦產地,全面總結了安徽省礦產資源現狀,為我省礦產勘查開發與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據。
礦產勘查取得重要突破。新發現礦產地 132 處,其中大中型59 處;新增備案煤炭資源量 47.7 億噸、鐵礦石 3.97 億噸、銅金屬量 227 萬噸、水泥用灰岩 17.7 億噸,超額完成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設定的目標任務。“淮南煤田潘集煤礦外圍煤炭詳查”評審備案煤炭資源量 37.56 億噸,榮獲中國地質學會 2019 年度十大找礦成果獎;“宣城茶亭地區銅礦勘查”等 8 項成果被自然資源部評選為全國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優秀找礦成果;茶亭銅礦、荷花山鉛鋅礦的發現實現長江中下游成礦帶(安徽段)新區、新類型找礦突破;開展老礦山“探邊摸底、攻深找盲”,提高礦山資源接續能力,為 15 座礦山延長了服務年限。
非常規能源產業化步伐加快推進。成立由分管副省長為組長的全省非常規油氣推進領導小組,聯合中國地質調查局成立長江下游(安徽)非常規油氣資源調查協調領導小組,高位推進清潔能源調查科技攻關。先後實施頁岩氣調查井 16 口、參數井 2 口、壓裂實驗井 2 口,在宣城地區取得“三氣一油”重大發現;淮南煤田新謝區塊取得構造煤水平井壓裂採氣重要突破,淮北煤田宿州區塊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 31.58 億立方米,煤層氣經濟可采儲量 14.94 億立方米;全省 2000 米以淺煤層氣預測資源量 5151.42億立方米;皖江經濟帶地熱調查劃分出 30 處找礦靶區,為我省非常規能源勘查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
地質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發布《安徽省市縣級 1:5 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技術指南》,完成 25 個縣(區)調查評價,提交一批優質富硒土壤資源調查成果,池州市、廬江縣、宿松縣富硒產業綜合產值達十幾億元,助力精準脫貧。部省合作開展綜合地質調查累計投入資金 12.54 億元,在皖江地區實施了239 個綜合地質調查項目,完成 12 市、11 區、1 縣級市城市地質調查,成果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效果明顯;開展農業水文地質調查,支撐皖江經濟帶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調查皖江經濟帶濕地地質環境現狀並提出修復和保護建議;推進地質安全風險調查,評價皖江岸線穩定性及引江濟淮工程南段地質環境,支撐重大工程建設。
地質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獲批建設自然資源部覆蓋區深部資源勘查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安徽省深部資源勘查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非常規天然氣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7 個省部級科技創新中心;創建院士工作站 4 個、省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4 個,全省建立了 14 個市級衛星高分數據套用研究中心和 2 家縣級研究中心;深部三維成礦預測和覆蓋區綜合找礦技術方法、深部鑽探技術取得了新進展;培養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1 人、自然資源部科技領軍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2 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 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11 項、國家專利 3 項。地質勘查管理更加規範。印發《安徽省公益性地質工作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安徽省公益性地質工作項目網路評審實施辦法》《安徽省自然資源廳 安徽省財政廳關於加強安徽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及資金管理的通知》,修訂《安徽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勘查施工契約》文本,規範省級財政出資地質工作項目管理。轉發《自然資源部關於促進地質勘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地質勘查活動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強化地勘行業管理。穩步推進綠色勘查,編制安徽省地方標準《綠色勘查技術規範》,2 個綠色勘查示範項目列為全國第二批綠色勘查示範項目。
(篇幅所限,余略,參見參考資料2)
內容解讀
2021年12月29日,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發布《安徽省地質勘查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地質工作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全流程服務基本實現數位化,地質工作服務支撐國家及省重大發展戰略更加有力,服務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資源管理中心工作更加精準,服務保障能源和礦產資源安全更加高效。
《規劃》明確3個具體目標,一是礦產勘查取得新突破,找礦行動深入實施,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0~15處。二是地質工作轉型升級,全面實施綠色勘查,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三是地質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基本形成現代地質勘查技術體系,基本建成數字地質“一張圖”。
《規劃》提出了基礎地質調查、生態地質調查等10項任務。以“增儲”為目的,在國家規劃資源基地和礦區實施“攻深找盲”,提升資源接續保障能力;加大礦產資源綜合勘查力度,促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和綜合高效利用。
《規劃》提出,要把地質工作作為服務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建立與省發展和改革委、省科技廳等多部門協調,省、市、縣上下協作,與地勘單位、高校等緊密合作的工作機制,合力推進規劃實施。
《規劃》要求,嚴格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制度,健全地質勘查市場準入機制,進一步完善礦產勘查獎懲制度,建立地質勘查單位執業檔案及信用評價體系,積極營造公平、公正、規範、有序的地質勘查市場環境。